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九年级科学-第4章代谢与平衡4.1食物与营养第1课时食物与能量教学课件新版浙教版课件ppt

最新九年级科学-第4章代谢与平衡4.1食物与营养第1课时食物与能量教学课件新版浙教版课件ppt


二 课文理解
1.主旨感情 本文通过叙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 “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指出方仲永才能衰 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借事说理,强调了后天 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2.结构梳理
叙事:仲永发展的 生五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天资过人)
3.内容精析 (1)本文通过记叙方仲永由幼年时的天资过人 到后来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阐明了后天的教育和培 养对成才的重要性的道理。这种叙议结合、就事说理 的好处是:以真实生动的事例说明具有普遍意义的道 理,既令人信服,又给人以意味深长的思考。 (2)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方仲永才 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父亲的贪利之举导致他才能衰
为生命活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晚年被封为荆国公,因 此世人称他为王荆公。因为他是抚州临川(今属江西 省)人,所以又自号临川先生。王安石生活在北宋时 期,做过丞相,曾经主持变法改革,是历史上杰出的政 治家;同时他也是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是文学史上 “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散文,笔力雄健,语言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 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 世隶耕(隶:属于) B. 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 C.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D. 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称赞)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其真无马邪 B. 或以钱币乞之/以刀劈狼首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 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 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 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知识归纳
一 词语积累
1. 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2. 古今异义


众人 稍稍

自是指 物作诗
或以钱 币乞之
卒之为众人
稍稍宾 客其父
3. 一词多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就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从事。 传一乡秀才观之:传送,传递。
传 传不习乎(《论语》):老师传授的知识。 余闻之也久:听,听说。
3.这些有机物被摄入体内后,如何获取其中的能量? 体内氧化,但过程缓慢、复杂
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蛋白质
16.8千焦/克
糖类
16.8千焦/克
脂肪
37.7千焦/克
脂肪﹥蛋白质=糖类
每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同,释放的热量也有所相同。
为什么表格里的数据和此处数据相差这么大?
人体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的食物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维 持体温和神经、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基本生理活动。
人的年龄 性别 体质
活动的剧烈程度
影响人每天所需的能量
人处于婴幼儿期和青春期等快速生长时期,所需的能量更多。
一个成年人写字时,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消耗的能量约为_1.7_千焦. 打乒乓时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消耗能量约为_18.4_千焦.
本课小结 食物中含有:
七大类营养素
水、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无机盐、 维生素 膳食纤维
3.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 本文叙写“神童”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最终“泯然 众人”的故事,揭示了后天教育对于人的成才的重要 性。 B. 全文叙事简约,如第二段中一“闻”一“见”一 “问”,寥寥数语,即交代了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的几个 阶段。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_仲__永__的_父__亲__对__此__感_到__诧__异__,__就_向__邻__居__那__里_借__来__了_____ _书__具__给_仲__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九年级科学-第4章代谢与 平衡4.1食物与营养第1课时食 物与能量教学课件新版浙教版
讲授新课
食物与能量
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素?
水、无机盐、糖类、脂肪、 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等七大类。
1.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蕴含着什么能量? 化学能
2.这些有机物在体外可以用什么方法获取里边的能量? 燃烧(剧烈氧化)
闻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 父利其然也:这样。
于舅家见之:在。
于 贤于材人远矣:比。 环谒于邑人:到。
并自为其名:自己。 自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
其诗以养父母:这。 其
稍稍宾客其父:他的。
4. 词类活用 父异焉: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对…… 感到诧异。 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认 为……是不寻常的。 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用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 待。 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利,认
(2)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_方__仲__永_的__通__达__聪__慧_,__是__先__天__得_到__的__。______________
(5)方仲永最后变得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 一,乡邻的“或以钱币乞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 来看,“不使学”;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 “其 受于人者不至也”。
(6)铺垫:交代仲永“世隶耕”的身世,既衬托 了仲永的天资非凡,又为下文其父的“不使学”作铺
中考真题
一 文言文阅读 (2015成
都) 伤仲永 [宋] 王安石
(3)先扬后抑,跌宕多姿。文中先写幼年时方仲 永天资聪颖、才思敏捷,这是扬;再写方仲永其父“利 其然”“不使学”,为下文埋下伏笔,这是“抑”。 采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表明作者对“不使学”,不 让有天赋的人“受于人”这一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 的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4)语言精当,言简意丰。例如写幼年方仲永的 表现时,用“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 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写其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