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养生
四、武术养生的原则
(一)动静结合
1.动功与静功结合2.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二)练养相兼
指锻炼与合理修养并重,与一味注重强度,不顾休息相对而言,对体弱者尤其重要。
(三)循序渐进
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注意掌握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则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
3、太极拳
太极拳最早是由明末清初的陈王廷创编出的陈氏太极拳,流传较广的有陈氏、杨氏、吴氏、武氏、孙氏等。迄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太极拳在长期演变中形成许多流派,其中现在呢,有着最普及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太极拳在国内国外都非常流行,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太极拳这么受欢迎呢?
1、太极拳是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养生术,动作姿势缓慢柔和,有利于气血运行。
引出内容
重点
重点
揭示重点
难点
结束语
二、养生定义
所谓养生,就是根据生命活动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护生命、保养身体、增进健康、减少疾病、延年益寿的方法、手段而进行的自我保健方法。所谓养,就是供养、保养、调养、护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长、生存摄生、道生之意。
中国传统的养生术是武术与中医相结合,动作慢,简单,效果好,重视内部功能的保养与调节。与现代诸多健身数相比,武术里的养生术更加适合于中老年人。但这并不说明不适合年轻人,作为青年人,练习武术既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修养,又可以强身、健身、防身。现在中国的武术健身多以太极拳为主。
体育系
教学技能竞赛教案
武
辰
旭
(2010级专科02班)
2013年5月7日
体育系理论课教案
授课名称
武术与养生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武术的涵义。
2、领会和了解武术养生对健身的锻炼价值。
3、培养学生对传统武术养生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1、武术与养生的涵义。
2、武术对养生的促进作用。
教学难点
武术养生的原则
2、太极拳动作与意念的协调配合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保健。
3、太极拳可以畅通经络,将体内病气排出,使内脏趋于阴阳平衡。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延缓各系统器官的衰老;所以适合各类人群,特别是儿童、老人以及体弱多病者练习。
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符合人体生理、心理特点的科学养生方法,也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
打开课题:
1、提问学生:你们眼中的武术是什么呢?
2、武术有什么作用?大家想不想了解CHINA KONG FU?
一、武术定义
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以套路和搏斗等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的分类:主要分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三大类。
有中国国术之称的武术自古以来有不少养生的功法与养生术。中国武术界历来有一个说法,就是只有先养生、强身,达到身体的强健才可技击。目前广泛流传易于大家养生练习方式有太极拳、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五禽戏、八卦掌、推手等等。
(四)持之以恒
锻炼身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常而不间断。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健身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达到锻炼目的。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
总结:其实呢,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供养着我们自己的生命,由于供养的方式和条件以及自身遗传等因素的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结果。我们科学的养生之道就是遵循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利用科学的养生保健方法去积极主动地保护生命和保养身体,使人更健康、更长寿。
教学方法
1、多媒体2、讲授法Βιβλιοθήκη 3、提问法讲授内容
备注
导入部分: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健身方式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武术具有攻防技击、艺术展现和养生保健功能。武术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而不被种种的现代意识形态所淹没,除去本身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外,主要依靠了其养生健身这一古老而又最具现实意义的实用价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