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管理规定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使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得到有效管理,确保内部审核的有效实施,制定本规定。

2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的分类、分级标准,任职条件,工作范围,评价要求等规则;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的管理。

公司其他体系的内部审核员的管理也可参照本规定相关适用条款执行。

3 术语和定义

4 职责权限
质量管理部
质量管理部为公司质量体系内审员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制定并适时修订内审员的工作及评价标准;
根据内部审核业务需求,招募内审员并组织培训;
根据年度审核策划安排,向内审员下达审核任务;
组织内审员业绩评价工作。

人力资源办公室
负责兼职内审员的岗位管理;
负责完善内审员审核业绩档案。

各部门
向公司推荐本部门具备内审员资质的优秀人才兼职内审员工作;
协调本部门内审员的工作安排,支持公司质量体系内审的正常运行。

5 规则与要求
分类、分级和任职条件
定员标准
质量体系内审员一般保持在15—20人之间;制造过程内审员一般保持在10—15人之间;产品审核内审员一般保持在5—10人之间。

工作范围
一般性审核工作
参与年度审核策划;
参与审核计划的制定;
实施现场审核;
整理审核发现,开具不符合项报告;
参与不符合项整改措施的制定;
跟踪验证不符合项纠正措施的落实执行。

审核组长工作
中级及以上内审员可担当产品审核、制造过程审核组长以及体系审核的分组组长;
高级内审员可担当体系审核组长。

审核边界
每位审核员应在本岗位的相关业务范围内,选择1-2项过程作为本人主攻的审核方向,深入研究本过程的审核思路和改善的机会,在不断提升审核能力的同时,也持续促进过程的优化、改善。

承担的主要审核过程,每3年调整一次。

除见习期的初级内审员外,每位内审员必须能够独立承担某一过程/工序/产品的内部审核任务。

培训与学习
内审员的年度培训计划由质量管理部组织确定,综合性的培训一般不少于1次/年。

内部培训的实施由高级内审员担当。

质量管理部组织至少每3个月进行一次正式的全体内审员沟通会议,及时了解大家在业务、学习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招聘、晋级、淘汰
每年3月份,质量管理部根据年度审核策划及内审员人员需求,提出内审员招聘计划,在公司相应职级、岗位范围内招聘选择合适的内审员;
内审员的选聘可由各部门主管推荐产生,也同时接受对该工作感兴趣的员工的自荐。

推荐或自荐的员工由质量管理部组织统一的内审员培训,考取内审员资格证书后成为初级内审员。

培训与取证工作一般在每年8月份前结束。

每年9月份,由质量管理部组织内审员审核业绩考评,考评周期为上年度9月份——本年度8月份。

审核业绩考评结束后,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内审员的晋级评审。

——综合考评达到高一级别任职条件80%及以上的,晋升为高一级别内审员;
——综合考评达到高一级别任职条件60%——80%之间的,保持原级别不变;
——审核业绩考评不足标准分值60%的,降为下一级别内审员。

初级内审员年度审核业绩考评不足标准分值60%的,取消内审员资格。

第一年的初级内审员,不适用此淘汰条款。

综合考评项目参照本规定执行。

其中,审核业绩考评结果、审核经历由质量管理部提供,
改进经历由被考评者本人提供。

审核业绩考评参照本文件执行。

业绩考评标准
激励
内审员的激励除在级别、荣誉等方面经年度考评予以兑现外,在每次审核结束后给予相应的现金激励。

现金激励标准(单位:元)
注:1、A类过程指全部的COP过程;
2、B类过程指SP、MP过程中可裂解到4阶及以上活动的过程;
3、C类过程指其他的SP、MP过程。

在审核结束后,经由质量管理部部长、受审核方主管、同组审核员、审核组长组成的评价小组评价,根据得分按比例兑现激励标准的50%。

(例,如某一中级内审员执行了一项A类过程的审核,评价得分为85分的,获得的现金奖励为:200元*50%*85%=85元)
另外50%的奖励,将在内审员对不符合项跟踪落实结束,确保纠正措施效果得以固化后予以兑现。

见习期的初级内审员,不执行本章节现金激励政策。

6 相关表单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清单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业绩考评表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综合考评表
审核员现场审核表现评价表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清单
审核员现场审核表现评价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