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2)大学物理A (1)第二次作业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答案[ A ] 1、【基础训练1 】 一根细绳跨过一光滑的定滑轮,一端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另一端被人用双手拉着,人的质量M m 21=.若人相对于绳以加速度a 0向上爬,则人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以竖直向上为正)是 (A) 3/)2(0g a +. (B) )3(0a g --.(C) 3/)2(0g a +-. (D) 0a [解答]:()()()()00000(),/3,2/3Mg T Ma T mg m a a M m g M m a ma a g a a a g a -=-=+-=++=-∴+=+ 、[ D ]2、【基础训练3】 图示系统置于以g a 21=的加速度上升的升降机内,A 、B 两物体质量相同均为m ,A 所在的桌面是水平的,绳子和定滑轮质量均不计,若忽略滑轮轴上和桌面上的摩擦并不计空气阻力,则绳中张力为(A) mg . (B) mg 21.(C) 2mg . (D) 3mg / 4. [解答]: 设绳的张力为T ,F 惯=mamg −T +ma =ma‘,T =ma’,mg +mg /2=2ma’. 》所以 a’=3g/4, T=3mg/4[ B ] 3、【基础训练5】 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有两块相互接触的滑块,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且m 1<m 2.今对两滑块施加相同的水平作用力,如图所示.设在运动过程中,两滑块不离开,则两滑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N 应有(A) N =0. (B) 0 < N < F.(C) F < N <2F. (D) N > 2F. …[解答]: 2F=(m 1+m 2)a, F+N=m 2a,BAam 1m 2FF所以:2N=(-m 1+m 2)a=2F(-m 1+m 2)/ (m 1+m 2)N=F(-m 1+m 2)/ (m 1+m 2) 0 < N < F.[ C ] 4、【自测1】 在升降机天花板上拴有轻绳,其下端系一重物,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 1上升时,绳中的张力正好等于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的一半,问升降机以多大加速度上升时,绳子刚好被拉断(A) 2a 1. (B) 2(a 1+g ).(C) 2a 1+g . (D) a 1+g . [解答]: 适合用非惯性系做。
1221/20,0,2mg ma T mg ma T a g a +-=+-==+所以[ B ]5、【自测2】 质量为m 的小球,放在光滑的木板和光滑的墙壁之间,并保持平衡,如图2-22所示.设木板和墙壁之间的夹角为,当逐渐增大时,小球对木板的压力将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D) 先是增加,后又减小.压力增减的分界角为=45°【解答】设N 为木板对小球的作用力 sin N mg α= /sin N mg α= α增加,N 减小。
由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也为N 。
:填空题6、【基础训练6】 假如地球半径缩短 1%,而它的质量保持不变,则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增大的百分比是_______2%_______.【解答】2Mg G R=32/,/2/dg GM R dR dg dR g R ∴=-=- 反向增加。
.7、【基础训练8】 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 和B ,分别固定在弹簧的两端,竖直放在光滑水平面C 上,如图2-17所示.弹簧的质量与物体A 、B 的质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若把支持面C 迅速移走,则在移开的一瞬间,A 的加速度大小a A =_0______,B 的加速度的大小a B =___2g____.【解答】a 1`&F mgα m的支持力大小。
受为作用力大小,,为弹簧对注:。
,变为零。
未变化。
瞬间,移走。
,原来处于平衡,C B N B A f g a a N f C 2mg mg f N mg f B A 20===+==-8、【基础训练9】 质量为m 的小球,用轻绳AB 、BC 连接,如图2-18,其中AB 水平.剪断绳AB 前后的瞬间,绳BC 中的张力比 T : T ′= .【解答】剪断前,B 球处于平衡。
cos mgT剪断后瞬间,B 球速率为零,2'cos0v T mg m l(速率为零)剪断绳AB 前后的瞬间,绳BC 中的张力比 T : T ′= 21:cos θ.?9、【自测5】 一物体质量为M ,置于光滑水平地板上.今用一水平力F通过一质量为m 的绳拉动物体前进,则物体的加速度a =____F/M+m__________,绳作用于物体上的力T =____M F/M+m _____________.【解答】连接体F =(m +M )a,T =Ma 【10、【自测6】 一块水平木板上放一砝码,砝码的质量m =0.2 kg ,手扶木板保持水平,托着砝码使之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R =0.5 m 的匀速率圆周运动,速率v =1 m/s .当砝码与木板一起运动到图示位置时,砝码受到木板的摩擦力为,砝码受到木板的支持力为.【解答】 ^ 解法一:以水平木板为参考系(非惯性系),砝码相对于木板静止。
在非惯性系中列出牛顿运动方程22/cos 450/sin 450f mv R N mv R mg ︒︒-=+-=!AN F解法二 惯性系中求解N mg f ma ++=2cos 45v f m R =︒ 2sin 45v mg N m R-=︒计算题11、 【基础训练10】 质量为m 的物体系于长度为R 的绳子的一个端点上,在竖直平面内绕绳子另一端点(固定)作圆周运动.设t时刻物体瞬时速度的大小为v ,绳子与竖直向上的方向成θ角,如图所示. `(1) 求t时刻绳中的张力T 和物体的切向加速度a t ; (2) 说明在物体运动过程中a t 的大小和方向如何变化【解答】(1) t 时刻物体受力如图所示,在法向 、 R m mg T /cos 2v =+θ ∴ θcos )/(2mg R m T -=v 在切向 t ma mg =θsin ∴ sin t a g θ=(2) θsin g a t =,它的数值随的增加按正弦函数变化.(规定物体由顶点开始转一周又回到顶点,相应角由0连续增加到2).> 0时,a t > 0,表示t a 与v 同向; …2 > 时,a t < 0,表示t a与v 反向. 12、【基础训练12】 水平转台上放置一质量M =2 kg 的小物块,物块与转台间的静摩擦系数μs =,一条光滑的绳子一端系在物块上,另一端则由转台中心处的小孔穿下并悬一质量m =0.8 kg 的物块.转台以角速度ω=4 rad/s 绕竖直中心轴转动,求:转台上面的物块与转台相对静止时,物块转动半径的最大值r max 和最小值r min .【解答】质量为M 的物块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与平台间的摩擦力f和质量为m 的物块对它的拉力F 的合力提供.当M 物块有离心趋势时,f 和F的方向相同,而当M 物块有向心运动趋势时,二者的方向相反.因M 物块相对于转台静止,故有F + f max =M r max ω2 !mO R θvm O Rθv T g m P=m45°F - f max =M r min ω2m 物块是静止的,因而F = m g 又 f max =μs M g 故 2.372max =+=ωμM Mgmg r s mm 4.122min =-=ωμM Mg mg r s mm.13、 【基础15】 光滑的水平桌上放置一固定的半径为R 的圆环带,一物体贴着环内侧运动,物体与环带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设物体在某一时刻经过A 点的速率为0v ,求此后t 时刻物体的速率以及从A 点开始的路程。
【解答】2202000000,.,ln.d N m dt d R dt N m RR d dt R R t R R dt ds ds dt R t R t R tRs Rυμμυυυυμυυυμυυυυμυμυμυμ⎧-=⎪⇒-=⎨⎪=⎩=-→=+==→=+++∴=如图所示;建立自然坐标系。
;14、【自测10】一条轻绳跨过一轻滑轮(滑轮和轴的摩擦可忽略)。
在绳的一端挂一质量为m 1的物体,在另一侧有一质量为m 2的环(如图)。
当环相对于绳以恒定的加速度a 2沿绳向下滑动时,物体和环相对地面的加速度各是多少环与绳间的摩擦力多大【解答】fN()()()()()()1112212122122221211212121212T f ,T ();.(2),..m g T m a m g m a a a m a m m g m a g a gm m a T m m m m m m g m a a m m -=-=---+-==++--=+1212隔离法,根据题意设左边绳子的张力为右边摩擦力为,T=f.又因为环相对运动,所以有:两式相加,得:m g-m g=m +m 环的加速度为15、 【自测11】一人在平地上拉一个质量为m 的木箱与匀速前进,如图2-30所示。
木箱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设此人前进时,肩上绳的支撑点距地面高度h=,不计箱高,问绳长l 为多长时最省力【解答】设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l h /sin =θ. 木箱受力如图所示,匀速前进时, 拉力为F , 有F cos θ-f =0 F sin θ+N -Mg =0 f =μN得 θμθμsin cos +=MgF令 0)sin (cos )cos sin (d d 2=++--=θμθθμθμθMg F ∴ 6.0tg ==μθ,637530'''︒=θ且 0d d 22>θF∴ l =h / sin θ=2.92 m 时,最省力. 附加题16,【自测13】一条质量分布均匀的绳子,质量为m ,长度为L ,一端拴在竖直转轴OO ’上,并以恒定角速度ω在水平面上旋转,设转动过程中绳子始终伸直不打弯,且忽略重力,求距转轴为r 处绳中的张力T(r)。
【解答】hMl μMgθFN fTG\G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