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培训模式与方式

教师培训模式与方式


• 舒尔曼(1986/1987)
• 是教师将学科内容转化和表征为有教学意义的形式、以适 合于不同能力和背景的学生的知识,是综合了学科知识、 教学知识和背景知识而形成的知识,是教师特有的知识。 它包括表达思想的最好方式,比如类比、图示、解释、演 示等;也包括教师了解到的有关学生对某一特定学习内容 容易理解或者感到困难的原因、学生的误解以及消除误解 的策略等。
• 格罗斯曼(1990)
• 包括四个部分: 1、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点(关于学科 性质的知识和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 2、学生对于特定 内容容易理解或误解的知识。教师要知道关于某一特定内 容,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一般有几种理解方式,将会出现 什么样的困惑。 3、特定学习内容在横向和纵向的知识结 构中位置的知识。特定内容在教材中是如何组织的,在不 同年级中如何分布的,横向有哪些相关知识。 4、将特 定内容呈现给不同学生的策略的知识。
• 3 分析的
综合的
• 4 基础性
前沿性
• 5 一般性
针对性
综合性:学科教学知识(PCK)
• PCK是教师如何把自己掌握的学科知识以学生容易 理解的方式加工、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的知识。
• 这种知识不同于学科专家、教学法专家的知识,是 教师特有的知识。是实践中逐渐积累的知识。
• 特点:1、与学科内容有关。 • 2、具有实践性,是对实践经验的反思和总结。 • 3、个体性,与教师的特点、学生群体特点有关。 • 4、情景性,与特定学校和学习背景有关。 • 5、综合性,是诸成分结合在一起的知识。
习)、任务驱动 • 学习共同体:社会建构—互动对话、参与 • 有实践经验:理实转化—案例分析、行动方案 • “理论知识实践化,实践知识理论化”(徐碧美)
• 符合成人学习规律,培训才有效。
二要考虑培训课程特点
• 职后培训课程的一般特点

职前培养
职后培训
• 1 系统性
专题性
• 2 理论性
实践性、操作性
校本培训课程典型案例
•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校集体认为,全体教师都了 解涉及每个学生的一切,即了解他的思维、情感、 天资、能力、兴趣、倾向、爱好,这是我们的职 责。”(《帕夫雷什中学》第54页。)
• “我校每月两次于星期一举行科学—校务会议或心理学讲习 班专门讨论儿童问题。没有任何事情比谈论儿童问题更必要、 更有益、更有趣的了。”(第55页)“星期一校务会议的第 二部分内容,一般是有关教学与个性全面发展方面的某一问 题的理论报告。报告由校长、教导主任或最有经验的教师准 备。每篇报告都建立在集体教育工作的生动事实的基础上, 目的在于改进工作。报告后,通常都要展开热烈的讨论,在 讨论过程中,老师们对重大的教育问题都有要发表自己的看 法。”
• Cochran,King & DeRuiter(1993)认为是教师在学 校背景下针对具体学段,具体学科,具体学生的 教学的知识。包括4种成分:
• 学科知识,
• 学生知识(能力、学习策略、年龄和发展水平、 态度、动机、前知识),
• 背景知识(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自然的环 境),
• 教学法知识。
• 基于学科本质的地理教学内容分析 • 整体把握小学数学 • 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 • 文学理论在课文解读中的运用 • 选修模块中生物技术和理论问题的解析 • 通用技术教材比较分析 • 聚焦基本概念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 •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分析及教学建议 • 多种材料的艺术创造 • 性别与学校教育 • 可持续发展教育 • 化学学习困难诊断与指导 • 日本的科学教育
教师培训模式与方式
钟祖荣
提纲
• 专题一、教师培训方式 • 专题二、教师培训模式
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 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
• 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各地要针对 教师学习特点,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 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 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 ,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确保 培训实效。改革传统讲授方式,强化学员互动参 与,增强培训吸引力、感染力。省级教育行政部 门要大力推动置换脱产研修,将院校集中培训、 优质中小学“影子教师”实践和师范生(城镇教 师)顶岗实习支教相结合,为农村学校培养骨干 教师。
三、为什么是这些方式?
• 培训方式由课程内容与学员特点共同决定。
• 成人学习特点: • —问题 • —工作 • —自我导向 • —经验
一要把握成人学习规律
• 国培要求:“问案需动行” • 带着问题来:自我反思、问题解决(PBL)—
测试、反思、讨论、研究 • 提高能力去:能力本位—训练(阅读记忆练
• 1960—1966年讨论过的报告题目有(96个): • 《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一致》、 • 《爱祖国的教育》、 • 《各族人民友好的教育》、 • 《我们的学生怎样理解幸福》、 • 《青年男女——未来的父亲和母亲》、 • 《好习惯的培养和坏习惯的预防》、 • 《学校里的困难儿童》、 • 《儿童的奖励与处罚》、 • 《严格要求与尊重儿童》、 • 《作息制度》、 • 《儿童的饮食和健康》、
专题一、教师培训的方式
一、问题
• 有哪些培训方式? • 各种方式的特点、效用与适用性?哪些方
式效果好?(比较) • 采用特定方式的条件?(时间、师资、场
地) • 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 • 各种方式之间如何有机结合?
二、有哪些?
• 讲座、讲授、问答、案例 • 观摩、示范 • 训练、练习、活动、拓展 • 讨论、小组参与、论坛交流 • 参观、考察、现场学习 • 读书、自学 • 研究、写论文 • 创作、展示、表演
• 学科教学知识是四者的重叠部分。
课程的内容
维度
模块
1.专业理念与 1.师德修养
发展知识 4.学科知识
5.教育教学知识
6.通识知识
3.专业能力
7.教学设计 8.教学实施
9.教学评价
10.教学研究
11.教育技术 12.课程资源开发 13.教师培训
专题
内容要点
不同类型或功能培训课程特点
• 接受——参与——创造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 的意见》教师1号
• 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 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
• 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改进教师培训的教学组 织方式,倡导小班教学,采取案例式、探究式、 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
• 积极开展教师远程培训。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 相结合,采取混合学习模式,开展大规模的教师 培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