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文明兴衰史姓名:李贺班级:120907(会计学院)学号:20124090721古希腊文明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一样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也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程。
西方人在谈到他们的文明时,言必称希腊,可见希腊文明在他们的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并且它的文明充满着神话氛围和哲学意境。
一爱琴文明及黑暗时代我们常说的古希腊文明,往往指古希腊城邦文明,而在此之前,有一个更为古老的文明,称为爱琴文明或者爱琴海文明。
爱琴文明分为两个阶段,一为克里特文明(公元前26--前15世纪),另一个为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6--公元前12世纪)。
在希腊半岛南边的爱琴海里,有一个小岛,称为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往东与两河流域海运相通,往南与古埃及距离不远。
根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后来的考古文物,克里特岛在公元前1900年人口达到10万,文明程度比较高级,明显受到东边两河流域文明和南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神话是文明传承的最初形态。
克里特王国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
居住在北方的奥林匹斯山上的雷电之神宙斯爱上了一个城邦国王的公主欧罗巴,为了逃避他的妻子赫拉,宙斯变为了一头公牛,驮着欧罗巴逃到克里特岛,并在克里特生子,取名米诺斯,所建城邦为米诺斯王国。
这也是今天希腊钱币上公牛驮着少女图像的渊源。
公元前1450年左右,克里特文明忽然消失。
考古认为有两种可能:一为火山爆发,二为人祸。
自从公元前1900年以后,希腊半岛和欧洲大陆一拨又一拨的操着原始印欧语或雅利安语的人开始或文或武对克里特岛入侵。
公元前1500左右,阿卡亚人征服了克里特岛,终结了克里特文明,建立了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是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
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人开始在巴尔干半岛南端定居。
从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起逐渐形成一些奴隶制国家,出现了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虽然在文化上对克里特文明多有借鉴,但在文化风格方面却与克里特文明迥然不而异。
迈锡尼文明因为修建一种规模宏伟的巨石城堡狮子们而著称,这种成为“库克罗比亚”的巨石建筑据说是古希腊神话中独目巨人库克罗普斯所建,它的出现反映了迈锡尼人防御外敌的需要和炫耀武力的心理。
迈锡尼文明结束的标志是特洛伊战争的结束,也就是荷马时代的结束,公元前12世纪,来自北方的民族多里安人入侵希腊,希腊堕入“黑暗时代”。
这一时期的希腊以农业为主,实行部落制和贵族政治,活动范围限于爱琴海区域。
到公元前6世纪末,这一切都改变了。
部落组织让位于城邦;其他社会等级起来向贵族阶层挑战;工商业开始发挥重大作用;希腊殖民地逐渐遍布整个地中海沿岸一带。
所有这些发展构成了形成时期希腊世界的全面转变,为后来的古雅典时代打开了通途。
“黑暗时代”又叫“英雄时代”构成了爱琴文明和希腊城邦文明的连接。
古希腊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古希腊的地理范围,除了现在的希腊半岛外,还包括整个爱琴海区域和北面的马其顿和色雷斯,亚平宁半岛和小亚细亚等地。
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人在文学,戏剧雕塑,建筑,哲学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这一文明遗址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一般认为,希腊文明源于中亚和北非的大陆文明。
这个文明的发源地是亚洲的两河流域和北非的埃及。
希腊文明最早的是克里特文明,它从克里特传播到大陆希腊,其中心是迈锡尼。
克里特文明一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世纪,极其鼎盛时期在公元前17世纪。
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已经有了各种手工业者,如武器匠,木匠,铁匠,皮革匠,制壶匠,青铜匠,镂刻匠,象牙技师,画家,雕塑家等等。
我们了解的希腊文明,不仅是荷马史诗,希腊悲喜剧,寓言,抒情诗等文学作品,更重要的也是亚非文明所不曾看见的城邦民主政治。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神和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狂欢取乐,享受人生的个体本位意识,而在困难面前却又表现出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
威力无穷的命运给古希腊人带来了困惑与恐惧,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精神。
此外,他们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激发出了蓬勃的生命活力。
古希腊文学正是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寻,人呢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由,乐观与浪漫。
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精神,以后也成了西方文学与文化的基本内核。
二古希腊城邦文明在迈锡尼文明被希腊半岛北面的部族攻占后,由于整个古希腊没有能统一全希腊的领袖,因此古希腊长达300年的的黑暗时代开始。
在黑暗时代里,古希腊人大多聚居在被山岭分隔的细小村落里。
至公元前800年,各个村落逐渐发展为拥有各自政府和军队的城市,就像一个独立的邦国,所以历史学家称它们为“城邦”。
希腊城邦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经济、历史及思想等各方面有一定的关连性。
思想方面,西元前五世纪时,希腊人视城邦制度为最理想的政体。
发展成熟的城邦是让自由公民不具约束地表达意志的自治社会,而不是代表神明、世袭国王或祭司旨意的社会。
早期的希腊城邦宗教色彩十分浓厚,人民觉得神明无所不在,后来神明在政治的作用中慢慢淡化,改由全体人民的共识来建立政府;历史方面,当多利亚人大举入侵希腊半岛与爱琴海地区,使得原来希腊人的旧部落瓦解,不管是当地的居住或是新来的征服者,都需要防卫,于是挑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建立卫城(军事堡垒)防守敌人的攻击。
卫城不仅是当地的权力中心,自然也是城邦人的聚集之地及宗教场所。
自然环境方面,希腊拥有许多的山脉、岛屿、港湾、河流等等,这些都是统一的天然障碍,易于形成自然的经济单位,进而成为个别的政治单位,因此不论是希腊本土或是爱琴海上的岛屿,建立将近上百个城邦,著名的有雅典、底比斯、墨伽拉、斯巴达与科林斯;小亚细亚沿岸有米力都与以弗所;爱琴海沿岸有米蒂利尼、哈尔基斯等古希腊是一个城邦林立的地区,因此许多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有在此地区获得实践和发展,有些古希腊城邦如斯巴达一样奉行君主制,将统治权集中在国王手中;有些城邦则如雅典一样实行民主政治;还有一些城邦则是由贵族统治或由少数人控制的议会进行统治。
虽然古希腊所处地域狭小,但其政治制度在广泛的时间上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发展。
仅就政体而言经历了贵族制、民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的演变。
希腊城邦从部落式、宗教式的制度走向世俗的、理性的社会转变,尽管理性思想不断发展,并不等于宗教的式微,不论是农民或领袖,仍然对神明十分虔诚。
宗教神话的传统从未在希腊消失,而是和日益昂扬的理性主义共存。
由于希腊人在商业和殖民事业上均获得重大成果,引起其他民族的嫉妒,到了公元前五世纪,波斯在亚洲西部崛起,与希腊人利益上的冲突越演越烈,终于爆发两个民族之间的生死决战,波斯首先征服了古希腊城邦在小亚细亚西岸建立的殖民地,并于公元前492年派军入侵希腊。
这次入侵掀开了史称为“波希战争”的序幕。
波斯分别于前492年、前490年与前480年发动对希腊半岛的海陆攻势,却均遭挫败,铩羽而归。
波希战争在世界史上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
许多史家认为这是雅典民主政府与东方专制政治的对抗。
然而,实际上雅典的民主政治只有占少数的部分成年男性公民能参与,占多数的女性公民、外乡人和奴隶都不许参与,因此雅典这种贵族民主奴隶制并不比波斯制度先进,所以上述所谓“民主自由战胜专制野蛮”的论调纯属西方中心主义不合逻辑的幻想。
经过此役,波斯战败,希腊人恢复他们在小亚细亚西岸建立的殖民地,文化上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希腊城邦的发展遂进入黄金时代。
希腊城邦衰落的主要原因为城邦内讧,产生阋墙之争。
波希战争后,希腊城邦有感于波斯的威胁仍然存在,雅典于是出面联合小亚细亚西岸及爱琴海上各个希腊城邦,在前478年,组成一个以海军为主的防御性联盟,由于总部设在提洛岛上,又称为“提洛同盟”。
但是雅典却大肆扩张自身势力,逐渐控制此同盟,雅典不择手段的扩张行为,让斯巴达深为不满,在其领导下,与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城邦组成“伯罗奔尼撒同盟”,于是双方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
双方火并二十年多年,后来斯巴达为了能在旷日持久的内战中求胜,不惜违反希腊传统与波斯结盟,在波斯帮助之下,终于击败雅典,斯巴达虽然控制希腊,时间却不长久,之后各个希腊城邦试图争霸且内战不断。
随着北方马其顿王国崛起,挟著广大领土、人口与资源,于前338年迫使大部份希腊城邦臣服马其顿的霸权。
随着亚历山大大帝剧逝,帝国陷入内战并分裂成三个主要继业者王国,一些希腊城邦也趁机脱离马其顿的掌握。
因为各别城邦的力量仍太小,为了与强大的马其顿抗衡,有些希腊城邦们开始放弃一部份主权来组织更紧密的城邦联盟,如亚该亚同盟或埃托利亚同盟等。
这种联盟不像如雅典提洛同盟般由某一城邦单独领导的城邦同盟,而是趋向各邦地位平等的邦联。
这使城邦们可以维持自身的自主性,也可以与强盛的敌人对抗。
古希腊城邦在形成之初,政权一般都由原来的氏族把持。
原由氏族贵族成员组成的长老议事会转化为城邦的贵族会议,掌握着决定城邦事务的大权。
部落军事首领演变为城邦的执政官,负责处理城邦的行政事务。
部落民众大会则转变为城邦的公民大会,在形式上保留了对贵族会议的提议进行表决的权力,这样的城邦政权组成形式被称为贵族政治。
希腊城邦制度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场我们东方的中国人从来没有见过的丰富多彩的图画,它的主权在民的直接民主制度,它人公民,公民权和公民意识,它的独特的与我国古代完全不同的官制,兵制,城邦对于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独立的坚强意志,城邦的法治精神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国际惯例和近现代国际法的萌芽以及它的杰出政治家。
自知自给的个人创造能力有充分发展余地的城邦制度,是希腊文明发展的源动力。
公元前6世纪时希腊文明在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已经高于东方文明,这一点在希波战争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三古希腊的先哲时代的胜者乔布斯曾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换取与苏格拉底一个下午的相处。
”不论乔布斯的追捧者们是否愿意,但这个时代里还有想要打开先哲大门的人是值得欣慰的,可惜只是空想嗟叹而已。
先哲的世界本来就像古希腊的露天建筑一样,毫无遮拦。
破庙旁的赫拉克利特、森林里的亚里士多德,花园中的伊壁鸠鲁,木桶里的第欧根尼,先哲们在蓝天之下思考天空和自我,古希腊城邦因为先哲而荣光万丈、蓬荜生辉。
雅典民主缔造者伯里克利甚至执弟子礼,对阿那克萨戈拉怀有“不寻常的崇敬和仰慕”。
那时候,泰勒斯还被尊为七贤之首,名望竟重于立法者梭伦;那时候,城邦还为德谟克利特举行国葬。
后来,街道上,苏格拉底或踱步,或沉思,针砭时弊,批判政治。
然而民主是掌握在多数人手里的,可真理却往往只掌握于少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