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希腊文明灭亡

古希腊文明灭亡


雅典民主制在伯里克利时代(公元前 461 一 429
年)达到全盛。(1)公民大会除了批准或否决 贵族议事会提案的权力,又获得立法权。(2) 十将军委员会上升到大体上可与英国内阁相媲 美的地位。将军们不单是军队首脑,而且还是 国家的主要司法和行政官员。他们的政策要受 公民大会审核,而且在一年任期终了时他们会 被轻易地撤职,也会因渎职行为受到指控。(3) 司法系统臻于完善。不再仅有一个就执政官判 决听取上诉的最高法庭,而且还形成一批处理 各种案件的民众法庭。每年年初,都要通过抽 签挑选出规模不等的各个陪审团,受理特别的 案件。陪审团自身就是法官,其判决不得上诉。

希波战争虽然以希腊胜利而告结束,而波斯却从此开始插 手希腊内部事务,尤其是在处理科林斯问题上,玩弄希腊 各城邦于股掌之上,也是由希波战争引起的城邦系列混战, 使古希腊的发展停滞不前。
。公元前8世纪~前7世纪中期,巴希阿德斯家族把持城邦政权,实行 贵族寡头统治 。希普塞卢斯(约前657~前627在位)推翻巴希阿德斯 家族,建立了僭主统治。其子佩里安德尔当政时(约前627~前586), 科林斯国势昌盛,约公元前581年,僭主政体被推翻,代之而起的是少 数富人掌握政权的贵族政体。公元前6世纪后期,科林斯加入了伯罗奔 尼撒同盟。在希波战争的早期阶段,科林斯积极参加了温泉关、普拉 蒂亚、萨拉米斯和米卡列战役 。公元前395 ~前387年 ,科林斯与阿 尔戈斯、忒拜、雅典等城邦结盟,在波斯支持下进行了反对斯巴达的 科林斯战争。
2、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


(1)希波战争希波战争主要是指波斯对希腊的 3次大型入侵,第 一次:希腊—米利都联军不敌波斯大军,在公元前494年,波斯完 全征服了爱奥尼亚区。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派兵进攻雅 典和埃维厄两国 ,埃维厄很快便被搏击军队攻陷,所有市民被贬 为奴隶。雅典向斯巴达求助无果,与波斯开始了马拉松战役,在 马拉松战役中大获全胜。 在十年后,第二次希波战争爆发。波斯百万大军压境,让希腊各 城邦有了生死存亡都命悬一线的感觉,因此结盟共抗波斯。在第 二次希波战争中的温泉关战役斯巴达全军覆没,但其英勇事迹流 传后世
(二)雅典的特色。雅典国家位于希腊东南部
的阿提卡半岛,是以雅典城为中心形成起来的。 雅典是爱奥尼亚人的定居场所,传说在公元前 十三世纪,国王提秀斯时代即兴建了城邦,最 后完成统一大约是在公元前八到七世纪 。特色: (1)重视工商业。(2)资源丰富。除了农业 资源,阿提卡还有充足的矿藏和出色的港湾, 这些使雅典有可能发展出繁荣的贸易和城市文 化,而不是像斯巴达那样继续维持一个农业占 优势的国家。 (3)民主制发展的典型。

前479年,波斯王派大将统率50000大军再度进攻希腊,这 次特米斯托克利斯再次使用空城计,移师海面。而斯巴达 则统率伯罗奔尼撒半岛联军共三万与波斯陆军于普拉提亚 进行决战,并击毙了波斯大将,结果波斯军大败,只得再 次撤回东方。该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海军反攻波斯,攻 进小亚细亚,使小亚细亚诸希腊城邦脱离波斯的统治。公 元前 449 年,希波战争以双方签订卡里阿斯和约而告结束, 波斯帝国从此承认小亚细亚之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并且 将其军队撤出爱琴海与黑海地区。

腓力当政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 革。他加强王权,削弱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的职能,把它 们变成听命于他的工具。他改革币制,确立了金、银币的 兑换价格,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他建立起一支忠于个人的 常备军,创造了具有极强打击力的马其顿方阵,其核心是 贵族组成的重装骑兵,称“王友”。其重装步兵谓之“步 兵王友”,装备一杆长 6.3 米的长矛,所列阵形纵深最多 达32列。步兵的作用在于顶住敌人的攻击,战斗的结局则 取决于骑兵的对敌两翼的攻击。腓力是希腊人中第一位赋 予骑兵重大意义的人。
克里斯梯尼改革。( 1 )克利斯梯尼剥夺旧贵族的
权力,不顾原 4个部族的血缘关系,分全国为十个 地区部落,每个部落选出一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 员会,指挥军队。授予当时定居该国的所有自由男 子充分权力,由此,扩大了雅典的公民人数。( 2) 他建立了一个新的议事会( 500人会),使其成为 政府主要机构,具有为公民大会准备提案的权力, 并兼有管辖行政管理之职。这个机构的成员通过抽 签选出。任何一个年满三十的公民都有当选资格。 ( 3)克利斯梯尼还扩大了公民大会的权力,赋予 它讨论、通过或否决议事会提案的权力,赋予它宣 战、拨款和对退休官员的会计审查的权力。( 4) 最后,克利斯梯尼创制了陶片放逐法,依据此法, 任何一个被认为对国家有危害的公民,都可以被体 面地放逐十年。

(2)城邦制度发展的两大典型 (一)斯巴达发展类型。斯巴达是希腊最大的城邦之一。它位 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由多利安人建立的。斯巴达的历史是 城邦政治演进的一大例外。尽管斯巴达的公民与绝大多数其他 希腊人有着相同的起源,但它没有沿着民主统治的方向取得任 何进展。相反,其政府逐渐演进为一种更近似于现代精英专政 的形式。文化上在公元前6世纪以后也停滞不前。

马其顿早期存在过一些独立的部落联盟。各部落均有自己的巴赛勒 斯。约在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马其顿可能发生过类似提修斯改革 的统一运动,形成早期国家,定都上马其顿的埃盖,实行君主制, 但公民大会仍然起一定作用。在希波战争中,马其顿依附于波斯, 并被迫加入波斯军队

公元前5世纪末叶,马其顿开始介入邻国事务,国都移至下马其顿 的派拉,进入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发生权力之争,国家几面受敌, 危在旦夕。危机是转变的契机。摄政王腓力二世临危受命,将威胁 一一去除。后来他废黜幼主,自称国王。经他苦心经营,马其顿很 快成为强大国家
古 希 腊 文 明 的 失 落
一、古代希腊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首先让我们简单地构勒出古希腊历史发展的几个阶段: 1、荷马时代,公元前1100-前800年; 2、古风时代,公元前800-前500年; 3、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前330年; 4、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0年-前30年。 希腊文明最重要时期是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四世纪。

交战双方是雅典及其同盟者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 战争。“战争的头10年史称阿希达穆斯战争。斯巴达人6度从陆上入侵 阿提卡。雅典人凭藉坚固的城墙和强大的海军,把农村居民移到城墙 之内,频频从海上出击,屡屡获胜。公元前427 年 ,雅典迫使退 盟 的米提利尼投降 ,并攻占波提狄亚。公元前 425年,雅典占领斯法克 特里亚岛。翌年,斯巴达军队占领雅典的重要据点安菲波利斯。同年, 雅典在德利翁一役中遭受巨大损失。公元前 422年,雅典民主派领袖 克里昂率所部与斯巴达将领布拉西达斯所部在安菲波利斯城下激战, 双方主将均阵亡。战争的第二阶段史称西西里战役。公元前415年,雅 典人介入西西里岛希腊城邦之间的争端。公元前413年秋,雅典远征军 全军覆没,损失战舰200余艘,海军3.5万人。 雅典在西西里惨败,元 气大伤。公元前 411 年发生政变,民主政体被推翻,建立了以四百人 会议为首的寡头政治。次年,民主政体重建。

整个斯巴达社会如一个军营,法律规定,全国实行军事化,实 行优生优育。对全国公民实行严格残酷的军事纪律,斯巴达男 性的教育几乎完全限于七岁开始的军事训练 。女子除了照顾 家务外,也要参加体育训练。在斯巴达,公民除了军事活动以 外,不得从事其他任何职业。婚姻实际上是强制性的,但几乎 没有家庭生活 。斯巴达人服从法律上可称楷模,而且视死如 归。

雅典民主在许多方面不同于民主的现代形式。首先,它完全排 除了妇女。其次,它也没有扩及到全部居民,仅仅局限于公民 阶级。公民显然是少数人。然而,在某些方面,雅典民主比其 现代形式运用得更充分。民主采取直接形式而非代议制,除十 将军外所有官吏均通过抽签选出,所有公职的任期均限定一年, 甚至在司法审判中也无条件地服从多数统治的原则,堪称信赖 公民政治能力的楷模。
1、城邦制的一般演进
(古风和古典时期)
城邦制是古代希腊奴隶制文化在政治上的一个
显著特点,城邦是古希腊人创造的惊人的政治 成就。 (1)城邦的产生。在荷马时代阶级分化的高潮 中,大多数城邦进入了奴隶制国家的行列。城 邦( Polis ),也就是城市国家,可以称得上 “小国寡民”,起初是一个设置堡垒的场所或 集市,后发展成包括城市和周围乡村的一个独 立国家:大陆上的雅典、底比斯;伯罗奔尼撒 的斯巴达和科林斯;小亚细亚沿岸的米利都; 爱琴海诸岛上的米太林和萨莫斯等。
政治模式:民主政治的发展。君主制→寡头政
治(执政官和贵族会议 )→梭伦改革(政治上: 1、建立一个新的议事会,四百人会议,中等阶 级有资格成为其成员;2、使下等阶级具有在公 民大会中参政的资格,从而给予他们公民权;3、 组建最高刑事法庭,面向所有公民,通过普选 投票选出。经济上:取消了现存的抵押契约, 禁止今后再有债务奴的存在,限制任何个人可 以拥有的土地数量。) → 僭主政治( 庇西特拉 图 和希庇阿斯 )→民主政治(克利斯梯尼 和 伯里克利 )

伯罗奔尼撒战争

原因:1、最首要的原因当属雅典帝国主义的成长。公 元前478年,雅典联合大量希腊国家组成以提洛同盟著 称的攻守同盟。雅典逐渐将同盟变成发展自己利益的 海上帝国。2、第二个重要原因可以从雅典和斯巴达之 间社会和文化的差别中得出。雅典是民主制的、进步 的、城市的、帝国主义的以及文化艺术繁荣的国家。 而斯巴达则是贵族制的、保守的、农村的、地方性的 以文化落后的国家。时间:战争爆发于公元前 431年, 持续到公元前404年;结果:对雅典是一场可怕的大灾 难;。同时导致了全希腊的政治灾难。
斯巴达城邦采用奴隶制贵族寡头政体。城邦有
两个国王,他们分别属于两个家族,职位是世 袭的。两个国王具有同等的权力和地位。约公 元前五世纪以后,由五人组成的一年一任的监 察官成为斯巴达国家的事实上的统治者。土地 和奴隶统归国有。国内居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 级是斯巴达人。第二等级的居民是庇里阿西人, 也称为“边民”。 庇里阿西人没有公民权,他们 从事农业、手工业或商业,向斯巴达人纳税并 服兵役。 斯巴达的奴隶是希洛人。 他们耕种斯 巴达人的土地,并将一半收入交给主人。希洛 人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斯巴达人可以任意虐 待、迫害甚至杀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