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personality psychology柴民权兰州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第一章什么是人格1. 人格心理学在心理学体系中的地位人格心理学在心理学体系中是基础性学科,这种基础性表现在以下方面:1.1理论基础性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支撑和研究资源,如心理咨询、人力资源、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例如:人格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咨询中的人格障碍理论又如:人格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内向—外向性理论研究,为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部分提供了理论依据1.2 实践基础性人格心理学实践的基础性表现在:(1)是诸多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的基础,对人性的假设和人格的理论决定了这些心理咨询和治疗如何看待患者,使用何种方法治疗患者。
如:精神分析流派往往将心理看做是无意识冲动和自我的约束之间的战场,心理障碍的原因是我们压抑无意识导致的心理资源耗竭和错误的防御机制,因此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治疗往往强调释放无意识冲动,解放心理资源,所用方法也围绕如何探明无意识冲动的内容(2)在教育、组织管理、传播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实践价值(3)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帮助我们自我探索、自我完善1.3 人格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人格心理学的专业期刊JPSP等,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等国内著名心理学期刊中也有大量的人格心理学研究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分会是美国心理学会(APA)的主要分会之一2. 人格心理学的定义和内容2.1 人格是什么?人格(personality)由拉丁文persona引申而来Persona是古希腊演员所带的面具,面具(mark)反映的是不同的戏剧角色,以及不同角色所具有的行为模式心理学沿用了人格的原始概念,其中包含着两层内涵:(1)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表现的种种言行,即外在的人格品质;(2)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内隐人格成分,即人格的内在特征人格: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它包括两部分内容:1. 稳定的行为方式。
人格研究者通常认为它们指的是个体差异。
人格是稳定的,我们可以跨时间,跨情境地来审查这些稳定行为方式。
只要人格存在,而且行为不仅是对我们所处情境的反应的话,我们就预期,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有某种稳定性。
2. 内部过程。
他是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着人怎样行为、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
2.2 人格心理学关注什么?(1)人性论:善vs 恶(2)人格结构:人格是一种稳定的特质,存在一些基本单元,构成了人格的结构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人格结构说,例如三因素说、五因素说、16因素说等(3)人格动力即人格的内在驱动特征,是行为的动力来源,不同的人格理论家试图说明什么在驱动和影响行为,如何影响并如何表现在行为中,如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或驱力,罗杰斯认为是自我实现的天然趋向,而传统行为主义认为是环境刺激(4)人格发展与变化主要研究人格发展的历程和发展机制的问题,以及人格发展阶段如何划分、人格量变与质变的特点、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优发展期等。
我们在不同的人格理论流派中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如弗洛伊德的五阶段论、埃里克森的期阶段论等(5)人格成因指人格形成中的影响因素问题。
这一领域主要关注哪些因素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人格的成因主要是内在还是外在的,是遗传的还是环境的,二者对人格的交互作用如何等(6)人格测评为了考察以上人格研究的方面,人格心理学家们不断的设计、编制、修订人格测量工具和方法,我们在之后的学习中会一一学到这些测评方法(7)人格理论应用与实践……2.3人格的七个流派对于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部心理过程的产生根源,每个流派都查明并验证了人格的一个方面;新精神分析学派开始关注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作用精神分析学派和新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无意识对其行为方式的差异起着很大作用;特质流派:认为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认为我们行为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核心成分特质,是一种以某种特定方式行动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倾向。
生物学流派:利用遗传因素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人本主义流派:认为人的责任感和自我接纳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反射和期望的结果;认知流派:用信息加工的方式解释行为的差异。
2.4如何看待这7个流派两个例子:攻击和抑郁。
例 1. 攻击:为什么有些人总比别人更富攻击性?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无意识的死的本能。
但一个具有人格的人不会伤害自己,所以这种自我毁灭的冲动就无意识的转向外面,以攻击别人的方式表达出来。
另一些精神分析学家解释,当人要达到自己行为的目标受阻时,就会产生攻击行为。
特质流派:认为看重攻击行为的个体差异和稳定性。
生物学流派:认为遗传素质是攻击行为稳定性的原因之一,有些人出生就具有攻击性的素质。
人本主义流派:不承认人天生就具有攻击性,当某些因素阻碍了自然生长的过程时,就会出问题。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为人们是像学习其他行为一样,学会攻击行为的。
认知流派:从富于攻击性的人是怎样加工信息的这一角度探索攻击性行为。
有些人更容易将模糊情景看作受到了威胁,用容易用攻击来回应。
例 2. 抑郁: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抑郁是转向内心的愤怒。
处在抑郁中的人存在一种无意识的愤怒和敌意感。
但人都有内在的、阻止表现出敌意的社会标准和价值观念。
因此这些愤怒转向内心,人就“向自己出气”。
特质流派:发现一个人当前的一般情绪水平是预测她今后情绪的好指标。
生物学流派:认为有些人可能生而具有对抑郁的敏感素质,更有可能在面临压力生活事件时做出抑郁的反应。
人本主义流派:用自尊来解释抑郁。
那些不能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的人,经常被抑郁所困。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为抑郁是缺乏强化物所致。
认知流派:认为人是否抑郁,取决于他们如何解释自己控制环境的这种无能。
2.5 人格与文化:不同文化中的不同经验影响者人格的发展,人格是存在与文化背景中的。
个体主义文化(包括多数西欧国家和美国)强调个人的需要和成就,生活在这种文化中的人倾向于把自己看做独立的、独特的人。
相反,在集体主义文化(亚洲、非洲、中南美洲)中的人倾向于把自己归属于一个较大群体,如家庭、宗教和国家。
他们对合作的兴趣胜过对竞争的兴趣,从群体成就中获得的满足胜过从个人成就中获得的满足。
另外,行为方式也由于文化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如成就行为、心理障碍的内容和理解文化还影响人格研究的适用性:大五人格与大七人格3.如何学习人格心理学3.1 学习目标以人格理论流派为主线掌握不同理论流派的理论内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应用领域、评测方法、理论评价以及代表性的研究领域能够综合性的运用不同人格理论分析解释某一相关问题3.2 如何学习人格理论(1)有关遗传和环境假设的回答:生物学流派和特质流派坚信我们过于忽视遗传倾向性的作用了;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与生俱来的需要和行为方式,是无意识的但是,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知流派很少强调遗传对人格的影响。
(2)意识和无意识:精神分析流派认为人的很多行为受到无意识力量的控制行为主义流派则认为人们以为自己是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原因的,而实际上并没有意识到特质理论流派则从个体自我报告的资料出发,认为个体可以清楚地报告出他们的社会焦虑水平,以及他们是如何组织信息的,但也逐渐承认很多信息加工是在意识之下的水平上发生的人本主义流派认为没有别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但是同时也认为许多人并不清楚他们为什么那么做。
(3)自由意志和决定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是不能自由选择的,他是我们面对环境刺激的直接结果斯金纳认为自由只不过是个神话而已精神分析者强调与生俱来的需要和意识机制人本主义者处于另一极端,他们更多地考察个人的选择和责任感,并把这些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基础特质论者和生物学流派强调遗传素质,认为遗传把发展局限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但不认为人格完全听命与遗传素质认知心理治疗家鼓励病人思考自己怎样给自己造成的问题,并教他们避免未来遇到困难的方法另外,人格理论的主线还包括理性—非理性:精神分析—认知流派整体论—分析论:精神分析—特质流派可变性—不可变性: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埃里克森)主观性—客观性:主观经验和客观经验,人本主义—行为主义主动性—反应性:行为原因解释,认知学派—行为主义均衡性—不均衡性:动机发展是否以达到平衡状态为目标,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可知性—不可知性:人类本性是否可知,行为主义—精神分析……2.应用:心理治疗、教育、组织和咨询工作。
3.测评4.研究读书的好处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17、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刘向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