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强化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强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
是指对动物(包括人)的自发操作行为(反应)进 行强化(如肯定、表扬、给予食物或关注等)而 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 这一理论认为,一个操作行为发生后,接着呈现强 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行为再发生的强度(频 率)就增加。
如:幼儿在咿呀学语时会自发发出一定 的声音,如类似或符合正确的发音, 成人可以点头、微笑等,给与积极的 强化。反之,若成人的反应是皱眉、 不理解,即给予了负强化。
主要观点
2、儿童通过自我强化和强化依随形 成言语能力
自动的自我强化
• 是指儿童的模仿性发音也会对儿童产生强 化作用。 • 如:一个幼儿听到别人的话之后,独立在 别处发出同样的声音,就会自动地强化自 己那个试探性的言语行为。
强化依随
• 定义:指强化的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
• 特点: • 一是最初被强化的是个体偶然发生的动作。如: 婴儿偶然发出【m】声,母亲就笑着来抱他,抚 摸他并答应他等。 • 二是强化依随的程序是渐进的。例:若要儿童学 习一个复杂句子,不必等待他碰巧说出这句话以 后才给予强化,只需他所说的稍微接近那个句子 就给予强化,然后再强化更加接近该句的话语, 通过这种逐步接近的强化方法,儿童最终能学会 非常复杂的句子。
• 第三:强化虽然是儿童学习语言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绝不 是唯一的方式。它无法解释幼儿言语获得中最深层的语法 获得和创新表达问题。
对强化说的批评
• 6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批评:
• 第一:理论所根据的不是实际的观察,而是从较低级的动 物做实验后得出的类比。 • 第二:行为主义者把语言行为简单的看做一系列刺激—— 反应现象,只强调可观测的外部因素。但是,语言行为十 分复杂,既有环境因素,又有心理因素,并非都是可环境论之强化说
组员:戚亚璇 钱媛媛 邵冰青 沈勤
强化说
•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 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也称为行 为修正理论或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或行为矫正理论。

代表人物:斯金纳
主要观点
1、言语行为依赖于成人或社会 的强化,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得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