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一、产力异常临床上把子宫收缩力异常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每类又分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
(一)子宫收缩乏力【原因】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2.子宫因素3.精神因素4.内分泌失调5.药物影响【临床表现】1.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宫腔压力低,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而不规则。
当子宫收缩达极期时,子宫体不隆起而变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产程延长或停滞。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表现为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宫缩不是起自两侧子宫角、宫缩的兴奋点来自子宫的一处或多处,节律不协调,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中段或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不能完全松弛,表现为子宫收缩不协调,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扩张,先露下降,属无效宫缩。
3.产程图曲线异常(1)潜伏期延长:初产妇潜伏期正常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潜伏期延长。
(2)活跃期延长:初产妇活跃期正常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8小时,超过8小时,宫口扩张速度初产妇<1.2cm/h,经产妇<1.5cm/h,称活跃期延长。
(3)活跃期停滞: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达2小时以上,称活跃期停滞。
(4)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称第二产程延长。
(5)第二产程停滞:第二产程中胎头下降无进展达1小时称第二产程停滞。
(6)胎头下降延缓:宫口扩张减速期及第二产程,胎头下降速度初产妇<1cm/h,经产妇<2cm/h,称胎头下降延缓。
(7)胎头下降停滞:活跃期晚期胎头停留在原处不下降达1小时以上,称胎头下降停滞。
(8)滞产:总产程超过24小时称滞产。
以上8种产程进展异常,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合并存在。
【对母儿的影响】1.对产妇的影响:疲乏无力、肠胀气、排尿困难等,严重时可引起脱水、酸中毒、低血钾症、生殖道瘘、产后出血与感染。
2.对胎儿的影响:胎儿宫内窘迫【处理原则】(一)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首先应寻找原因,如发现有头盆不称,估计不能从阴道分娩者,应及时行剖宫产术,如判断无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估计能从阴道分娩者,则应考虑实施加强宫缩的措施。
1.一般处理鼓励多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充营养。
伴有酸中毒时应补充5%的碳酸氢钠。
产妇过度疲劳,可给予地西泮10mg缓慢静脉注射或哌替啶100mg肌内注射。
2.加强子宫收缩(1)人工破膜:宫口扩张3cm或以上、无头盆不称、胎头已衔接者,可行人工破膜。
(2)静脉滴注缩宫素:适用于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宫口扩张3cm以上、胎心良好、胎位正常、头盆相称者。
(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调节子宫收缩,恢复子宫收缩极性。
【护理评估】(一)病史认真阅读产前检查情况,了解有无妊娠合并症。
(二)身体评估1.产力方面:评估子宫收缩的节律性、极性。
对使用催产素的产妇,注意产妇对催产素的反应2.胎儿方面:评估胎儿的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胎儿的大小3.产道方面:肛查或阴道检查,了解宫颈容受和扩张情况及尾骨活动度,了解是否存在骨盆狭窄情况(三)社会心理评估主要评估精神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是否对分娩高度焦虑、恐惧;以前是否有过异常分娩史;家人和产妇的生育理念及对新生儿的看法;分娩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否有良好的支持系统等。
【护理诊断】焦虑:与担心自身及胎儿安全有关疲乏:与产程延长、孕妇体力消耗有关有感染的危险:与产程延长、胎膜破裂时间长及多次阴道检查有关【护理目标】1.产妇焦虑减轻。
2.产妇能在产程中保持良好的体力。
3.产妇不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护理措施】1.提供心理支持、信息支持,减少焦虑。
2.预防异常分娩的发生。
3.提供减轻疼痛的支持性措施。
4.加强产时监护。
观察宫缩、胎心率及孕妇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早发现异常分娩,减少产妇衰竭及胎儿窘迫机会。
5.缩宫素的静脉使用。
将缩宫素2.5U加入5%葡萄糖液500ml内,从4-5滴/min开始静脉滴注并观察反应,根据宫缩的强弱进行调节,通常不超过40滴/min。
维持宫缩时宫腔内压力达50-60mmmHg,宫缩间歇2-3分钟,持续40-60秒。
缩宫素静脉滴注过程中,要观察胎心、血压、宫缩、宫口扩张及先露下降情况。
若出现10分钟内宫缩超过5次、宫缩持续1分钟以上或胎心率有变化,应立即停止滴注。
如发现血压升高,应减慢滴速。
6.对产程延长及急产的产妇特别留意有无感染的征兆。
(二)子宫收缩过强【原因】1.急产2.缩宫素使用不当3.胎盘早剥4.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5.阴道内操作过多或不当【临床表现】1.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表现为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均正常,仅子宫收缩力过强、过频。
宫腔内压力>50mmHg。
若产道无阻力,宫口在短时间内迅速开全,分娩在短时间内结束,总产程不足3小时称为急产。
产妇往往有痛苦面容,大声喊叫。
若伴头盆不称、胎位异常或瘢痕子宫有可能发生子宫破裂。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有两种表现(1)强直性子宫收缩:发生并非由于子宫肌组织功能异常,而是由于外界因素造成宫颈内口以上部分子宫肌层出现强直性痉挛性收缩。
产妇持续性腹痛、拒按腹部、烦躁不安。
胎位触诊不清,胎心音听不清。
有时可在脐下或平脐处见一环状凹陷,即病理缩复环。
(2)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子宫壁局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性收缩所形成的环状狭窄,持续不放松。
狭窄环可发生在宫颈、宫体的任何部位,多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也可在胎体某一狭窄部。
孕妇持续性腹痛、烦躁,宫颈扩张缓慢,胎先露部下降停滞,胎心率不规则,阴道检查可触及狭窄环。
此环特点是不随宫缩上升。
【对母儿影响】1.对产妇的影响宫缩过强、过频,产程过快,可致初产妇宫颈、阴道及会阴撕裂;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可发生子宫破裂;接产时来不及消毒可致产褥感染;胎儿娩出后子宫肌纤维缩复不良易发生胎盘滞留或产后出血。
2.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宫缩过强、过频影响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胎儿在宫内缺氧,易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或死亡。
胎儿娩出过快,使胎头在产道内受到的压力突然解除,可致新生儿颅内出血。
无准备的分娩,来不及消毒的接生,使新生儿易发生感染、坠地并导致骨折、外伤。
【处理原则】(一)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1.有急产史的产妇,在预产期前1-2周不宜外出远走,以免发生意外,有条件应提前住院待产。
临产后不应灌肠,提前做好接生及抢救新生儿窒息抢救准备工作。
2.对已发生产程进展过快的产妇,可指导产妇于每次宫缩时张嘴哈气,不要向下屏气,减缓分娩速度,为消毒会阴、做好接生准备赢得时间。
如果分娩无法避免时,护理人员可采取紧急接生的方法。
3.若急产来不及消毒及新生儿坠地者,新生儿应肌注维生素K110mg预防颅内出血,并尽早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500U和抗生素预防感染。
产后仔细检查宫颈、阴道、外阴,若有撕裂应及时缝合,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二)不协调性宫缩过强1.强直性子宫收缩应及时给予宫缩抑制剂。
若属梗阻性原因,应立即行剖宫产术。
2.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应在寻找原因,及时给予纠正。
停止一切刺激。
若无胎儿窘迫征象,可给予镇静剂,一般可消除异常宫缩。
当子宫收缩恢复正常时,可行阴道助产或等待自然分娩。
若经上述处理,子宫痉挛性狭窄环不能缓解,宫口未开全,胎先露部高,或伴有胎儿窘迫征象,均应行剖宫产术。
二、产道异常产道异常包括骨产道异常及软产道的异常。
它可使胎儿娩出受阻,临床上以骨产道异常为多见。
(一)骨产道异常【狭窄骨盆的分类】1.骨盆入口平面狭窄:常见于扁平骨盆2.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常见于漏斗骨盆3.骨盆三个平面均狭窄:见于均小骨盆4.畸形骨盆:骨盆失去正常形态【对母儿的影响】1.对产妇的影响骨盆入口平面狭窄,容易发生胎位异常引起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程延长或停滞。
中骨盆平面狭窄,容易发生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
胎头长时间嵌顿于产道内,压迫软组织引起局部缺血、水肿、坏死、脱落,于产后形成生殖道瘘;胎膜早破及手术助产可使感染机会增加。
严重梗阻性难产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先兆子宫破裂,甚至子宫破裂,危及产妇生命。
【处理原则】1.骨盆入口平面狭窄明显头盆不称(绝对性骨盆狭窄),应在接近预产期或临产后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轻度头盆不称(相对性骨盆狭窄),应在严密监护下试产。
2.中骨盆平面狭窄如宫口开全,胎头双顶径达坐骨棘水平或更低,可经阴道助产。
如胎头双顶径未达坐骨棘水平,或出现胎儿窘迫征象,应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
3.骨盆三个平面均狭窄(均小骨盆)如估计胎儿不大,头盆相称,可以试产。
如胎儿较大,有绝对性头盆不称,胎儿不能通过产道,应尽早行剖宫产术。
【护理评估】(一)病史询问有无佝偻病、脊髓灰质炎、脊柱或髋关节结核以及外伤史(二)身体评估1.一般检查:测量身高、注意观察孕妇的体形、步态、腹形2.腹部检查:①腹部形态:测宫底高度及腹围、B超观察胎儿大小;②胎位异常:骨盆狭窄往往导致胎位异常;③估计头盆关系;3.骨盆外测量【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子宫破裂、胎儿窘迫焦虑:与分娩过程的结果未知有关【护理目标】1.产妇及胎儿不发生并发症。
2.产妇焦虑程度减轻。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产妇及胎儿情况。
2.当头盆不称、胎头无法入盆而胎膜破裂时,易造成脐带脱垂及胎儿宫内窘迫,需密切观察胎心率。
3.改变体位可采取坐或者蹲踞式以纠正骨盆倾斜度,增加骨盆出口平面的径线,对先露下降缓慢的产妇有效。
4.提供心理支持、信息支持。
三、胎位异常除枕前位(约占90%)是正常胎位外,其余均为异常胎位。
胎位异常是造成难产的常见因素之一。
(一)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如胎头枕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直至分娩后期仍然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或侧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为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
【临床表现】1.临产后胎头衔接较晚及俯屈不良。
2.腹部检查:在宫底部触及胎臀,胎背偏向母体的后方或侧方,在对侧可以至于明显触及胎儿肢体。
如胎头已衔接,可在胎儿肢体侧耻骨联合上方扪到胎儿颏部。
胎儿在脐下偏外侧最响亮,枕后位时因胎背伸直,前胸贴近母体腹壁,胎儿也可以在胎儿肢体侧的胎胸部位听到。
3.肛门检查或阴道检查当肛查为宫口部分扩张或开全时,若为枕后位,感到盆腔后部空虚,查明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径上,前囟在骨盆右前方,后囟在骨盆左后方为枕左后位,反之为枕右后位。
【对母儿的影响】1.对母体的影响:宫缩乏力,使产程延长;软产道损伤、产后出血及感染、生殖道瘘。
2.对胎儿的影响: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使围生儿死亡率增高。
【处理原则】(1)第一产程:严密观察产程及胎心,如产程无明显进展,或出现胎儿窘迫现象,应考虑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2)第二产程:当胎头双顶径已达坐骨棘平面或更低时,可先行徒手将胎头枕转向前方,行助产术。
如转成枕前位有困难时,也可向后转成正枕后位,再以产钳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