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制订日期
版本
页数
修订页次
制订摘要
2018/05/01
3
初版制订;
1.目的:
以统计技术为理论基础,对全过程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
2.范围:
质量管理体系之各项记录与报告均适用之。
3.职责:
3.1生产:生产报表之统计;
3.2品质:检验报告之统计、制定及执行统计技术。
4.作业程序
4.1统计技术运用之时机
4.1.1进料:
针对原物料及委外加工品进厂后品质掌握,品质部应就抽样方式及检验结果,运用统计技术确保品质;
4.1.2制程中:
为掌握制程中之品质状况,品质部应协助生产部建立各项统计技术,确保制程品质;
4.1.3成品:
就是最终成品之品质掌握,品质部应制定抽样方式及检验结果分析方式,以运用各种统计技术于最终检验,以确保成品品质达到客户要求;
4.3统计结果之运用:
4.3.1针对统计分析所发现之缺失,应拟定对策预防及改善措施,并稽核检讨其成效,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4.3.2品质部对统计结果之运用进行稽核;
4.3.3品质目标的评审与改进
A.品质目标的评审及更改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管理者代表准备好品质目标实际达成的成绩以及相关质量记录,组织会议评审品质目标达成情况,当已达到完成品质目标时,应予以肯定,同时更改提高品质目标之相应指标,更改后的品质目标经总经理审批后颁布。
B.当评审品质目标未达成时,应找出现有的差距,分析未达成各方面的原因,并采取纠正及预防措施,依《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此时还应分析品质目标的适宜性,即原定的品质目标是否过高,则应作适当调整相应指标,更改后的品质目标经总经理批准后颁布。
C.品质目标评审结果应提交管理评审,参见《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4.1.4市场部负责以【客户满意度调查表】或其他方式每半年对顾客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分析。
4.1.5采购对主要原材料的准时交付率进行统计分析。
4.1.6各部门每月对本部门的“品质目标”完成情况统计分析并记录在“相应的统计表”上,并
交管理者代表汇总到【品质目标达成情况统计表】上。
4.2统计技术运用之种类及使用频率:见附件。
区分
统计方法
频率
单位
相关表格
进料检验合格率
柏拉图
层别法
1次/月
品质
来料异常月统计
成品检验合格率
层别法
1次/月
品质
QA检验月报表
制程检验合格率
柏拉图
层别法
1次/月
品质
IPQC抽样检查记录表
品质异常
鱼骨图
品质异常时分析
品质
生产
品质异常联络单
客户投诉
查检表
1次/月
品质
客户抱怨统计表
客户满意度
评分法
1次/半年
市场
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供应商评估
评分法
1次/半年
采购
供应商考核表
4.4统计技术使用人员依据《人力资源控制程序》受训合格。
5.相关文件:
5.1《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5.2《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相关表格:
6.1【品质目标达成情况统计表】
6.2【来料异常月统计】
6.3【客户抱怨统计表】
6.4【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6.5【供应商考核表】
附:统计技术运用时机及运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