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章 高效液相色谱

第7章 高效液相色谱

表面键合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树脂
流动相:一定pH和盐浓度的缓冲溶液 用途:适用无机离子、有机离子混合物的分离例如
氨基酸、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离子交换剂由基质、电荷基团(或称功能基团)
和 反离子组成。基质一般是不溶性聚合物,如
树脂,纤维素,葡聚糖,醇脂糖等;
纤维素-O — CH2— COO-— Na+
基质 电荷基团
反离子
树脂 -
N+(CH3) —
OH-
溶剂中的离子与反离子进行交换, 是与带电荷相同的进行交换还是带电荷相反的进行交换?
离子交换层析的基本步骤
四、凝胶色谱法(SEC)
原理:利用被测组分分子大小不同、在固定相上选择
性渗透实现分离。
固定相: 化学惰性的多孔性材料,如聚苯乙烯凝胶、
亲水凝胶、无机多孔材料。
对照
内标 对照+内标
校正因子f =(A内/ C内)/(A对/C对)
样品
内标 样品+内标
C样 = f · 样/(A’内/C’内) A
•外标法:
(1)外标一点法
被测成分与其峰面积成正比关系 要求供试液与对照液浓度相近
对照
C供
C对
=
A供 A对
样品
C供=
C对×A供 A对
•外标法:
(2)标准曲线法
绘制浓度-峰面积(峰 高)标准曲线; 拟合回归方程并计算 拟合常数;
加入适量极性溶剂(如氯仿、醇等)
分离机理:范德华力、诱导力或氢键力 用途:多用于分离极性或中等极性化合物
正相色谱:极性固定相——非极性流动相(加极性
调节剂如氯仿)——极性柱(正相柱)
反相色谱:非极性键合固定相(ODS)——极性
流动相——非极性柱(反相柱)
流动相可选水或一定pH缓冲液,加甲醇或乙腈 调节极性)
二 色谱分离条件选择

1.色谱柱的选择
色谱柱=载体+固定液

固定液的选择原则为:
“相似相溶原理”

柱长,柱内径的要求
色谱柱有两种:一种是内装固定相的,称为填充柱, 通常为用金属(铜或不锈钢)或玻璃制成的内径2-6mm / 长 0.5~10m 的 U形或螺旋形的管子
a-酸性糖蛋白柱
手性色谱柱α1酸性蛋白柱 手性色谱柱chiralcel OD-RH
牛血清白蛋白键合硅胶柱
气相色谱法 GAS Chromatography
气相色谱分析
气相色谱法是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 一种色谱法。在此法中,载气 ( 是不与 被测物作用,用来载送试样的惰性气体, 如氢、氮等 ) 载着欲分离的试样通过色 谱柱中的固定相,使试样中各组分分离, 然后分别检测。
检测器
紫外-可见光
荧光 化学发光 电导 电化学 蒸发光散射 示差折光 质谱 ICP发射光谱 火焰离子化
梯度

可 困难 不可 困难 可 不可 可 可 可
主要特点
对流速和温度变化敏感;池体积可制作得很小;对 溶质的响应变化大。
选择性和灵敏度高;易受背景荧光、消光、温度、 pH和溶剂的影响。 灵敏度高;发光试剂受限;受流动相和脉动的影响。 是离子性物质的通用检测器;受温度和流速影响; 不能用于有机溶剂体系。 选择性高;受流动相pH值和杂质的影响;稳定性差。 可检测所有物质。 检测所有物质;不适合微量分析;对温度变化敏感 主要用于定性和半定量。 选择性高。 可进行多元素同时检测。 柱外峰展宽。
内标二点法、内标对比法
一、色谱定量公式:
mi = fi′• Ai
mi :待测物质质量 fi′:待测物质定量校正因子 Ai :待测物质色谱峰的积分面积
定量分析的依据是被测组分的量与响应信号成正比,但相同含量的物质由于物理、 化学性质的差别,即使在同一检测器上产生的信号也不同,直接用响应信号定量, 必然导致较大误差。故引入校正因子。 校正因子是定量计算公式中的比例常数,其物理意义是单位面积所代表的被测组分 的量。
七、亲和色谱 1、反相键合相色谱法(RPBPC)
固定相:
采用极性较小的键合固定相,如硅胶-C18H37 (ODS,C18)、硅胶-苯基等
流动相:
采用极性较强的溶剂,如甲醇、乙睛-水、水和 无机盐的缓冲溶液等。
二、化学键合相色谱法(CBPC)
1、反相键合相色谱法(RPBPC)
150 160 387 1385
7
60
2010版药典二部中色谱柱的使用情况
色谱柱类型 品种数 C18柱 C8柱 氰基柱 硅胶柱 苯基柱 1210个 93个 21个 31个 9个
色谱柱类型 氨基柱 丁基柱 三甲基硅烷柱 二羟基丙基硅烷键合 硅胶柱 苯乙烯-二乙烯基柱
品种数 5个 3个 2个
1个
1个
缬沙坦 盐酸帕罗西汀 瑞格列奈 瑞格列奈片 苯磺酸顺阿曲库铵 注射用苯磺酸顺阿曲库铵 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片 注射用甲氨蝶呤
特点及要求:
外标法不使用校正因子,准确性较高,
操作条件变化对结果准确性影响较大。 对进样量的准确性控制要求较高,适用于大批 量试样的快速分析。
我国药典收载HPLC法项目和数量比较表
数 量 2010版
项目 鉴别 检查
含量 测定
1985 版
1990 版 9 12
1995版 2000版
34 40 117
经典LC HPLC
固定相颗粒>100μm,不均匀 固定相颗粒<10μm,均匀 常压下输送流动相 柱效较低(H↑,n↓) 高压下输送流动相 柱效较高(H↓,n↑)
分析周期长 无法在线检测
分析周期短 可以在线检测
类型
主要分离机理 主要分析对象或应用领域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凝胶色谱
吸附能,氢键 异构体分离、族分离,制备
含量测定 • 内标加校正因子法:
▲选择适宜的物质作为内标物,以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峰高比或 峰面积比求算试样含量的方法称为内标法。内标法的关键是选 择合适的内标物。 ▲校正因子(f ) 其含义为:内标物峰面积与其浓度之比 (As/Cs)是对照品峰面积与其浓度之比(AR/CR)的多少倍。
f=
As/Cs AR/CR
(二 )分离条件选择和常见问题
一、色谱分离效能指标 分离度(resolution)
S S
t 色谱分离的两种情况 如何评价?
t
2)分离度(R) R值越大分离效果越好
在规定的条件下,注入对照液或供试液,记录色谱图,按下式 计算待测峰(定量峰)与相邻峰的分离度。除另有规定外,应 大于1.5。
R
2(t R2 t R1 ) W1 W2
1、定性分析
色谱鉴定法:保留时间对照
化学鉴定法:利用专属化学反应对分离
后收集的组分定性
色谱-光谱联用定性
非在线色谱光谱联用法: 色谱光谱联用仪
二、HPLC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2、定量分析
外标法:外标工作曲线法、外标一点法、
外标二点法等
不需知道校正因子,但需进样量准确 内标法:内标工作曲线法、内标一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第一节、概述 一、含义
液相色谱 (LC) :以溶剂液体为流动 相的色谱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HPLC):
高效能固体细微粒为固定相
高压溶剂为流动相 高灵敏度检测器
二、高效液相色谱与其它色谱方法的比较
1. HPLC与经典LC的比较
流动相: 作用不是为了控制分离,而是为了溶解样
品或减小流动相粘度。
常用流动相 ——四氢呋喃、甲苯、氯仿、二甲基酸胺和水
用途
凝胶过滤色谱: 以水或缓冲液作流动相
主要适合于水溶性高分子的分离 凝胶渗透色谱: 以有机溶剂作流动相 主要适合于脂溶性高分子的分离 特点:

固定相与分子间作用力趋于零,柱寿命长 相对分子质量差别必须大于10%才能分离
气相色谱仪流程图

气相色谱仪组成 Ⅰ 载气系统:气源、气体净化器、供气控 制阀门和仪表。 Ⅱ 进样系统:进样器、汽化室。 Ⅲ 分离系统:色谱柱、控温柱箱。 Ⅳ 检测系统:检测器、检测室。 Ⅴ 记录系统:放大器、记录仪、色谱工作站。
气路系统: 要求具有 :气密性 载气流速的稳定性 流量测量的准确性 常用载气:N2 H2 Ar He 气路系统 : 单柱气路---恒温分析 双柱气路---程序升温分析 净化器:活性炭、硅胶和分子筛、105催化剂 作用是吸潮、除氧、脱烃。 稳压恒流装置:稳压阀和稳流阀
分离机理——疏溶剂作用理论 非极性的烷基键合相
——硅胶表面的十八烷基
“分子毛” ——较强的疏水特性。
流动相——极性溶剂
分离物——极性官能团有机物
分子中非极性部分——疏水烷基 ——缔合作用,分子保留 分子极性部分——极性流动相 ——离开固定相,减小保留
两种作用力之差,决定分子在色谱中的保留行为
二、化学键合相色谱法(CBPC) 1、反相键合相色谱法(RPBPC)
疏水分配作用 各种有机物分离、分析与制备 溶质分子大小 高分子分离,分子量及其分布 的测定 无机离子、有机离子分析
离子交换色谱 库仑力
离子排斥色谱
离子对色谱 手性色谱
Donnan膜平 衡 立体效应
有机酸、氨基酸、醇、醛分析
疏水分配作用 离子性物质分析 手性异构体分离,药物纯化 生化特异亲和 蛋白、酶、抗体分离,生物和 力 医药分析
测定供试品峰面积(峰 高),带入方程,求出浓 度。
外标法定量
外标法定量示例
浓度 标准1 标准2 标准3 标准4 标准5 峰面积
12 40 80 120 140
7187 12845 21437 27557 31440
样品结果直接在标准工作曲线上读出,非常简单,尤其对大量样品分 析时特别适合。 要求进样量、色谱分析条件严格不变;容易出现较大误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