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印家小学王道福本节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教师的导,积极主动地学。
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这几个方面:一、依据认知水平能动驾驭教材。
教材总是滞后于时代发展,教材不可能适应所有地正,所小学生本节课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我进行教材重组。
我这样来设计:0.1米= 米=1分米0.10米= 米=10厘米0.100米= 米=100毫米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出发研究新问题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重复。
二、注重方法渗透,引导自主探索。
学生要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既应注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中的渗透。
本节课多次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1、引出4分米、0.4 米、0.40米时渗透了估算迁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2、教学0.4米= =4分米时,渗透了等量替换思想。
并由此展开学生积极运用类比推理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3、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主动参与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结论的获得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全过程,学会了一些学习策略。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应用。
本课采用联系生活,引入新知-联系生活,应用新知的教学过程。
三个医生的测量-购物单。
很自然的从生活中引入、探究和应用。
四、营造民主气氛,培育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中经常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谈,比如:××同学出生4分米可以吗?猜猜看,愿意吗?对购物单满意吗?非常感谢陈××同学给我指出的错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什么不理解?你总结发现了什么。
等等过些话简单、充分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平等、融洽,从而形成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产生了莫大的鼓励,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非常好,有思考性,有创意,不错,请坐等。
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
激发学生独立探索,合作研究,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进而增强创新意识。
如何营造氛围是我们教研组研究课题。
我除了这节课,平时也很注意,让学生在宽松学习环境中营造民主的氛围,学生很大胆提出一些想法,有的很幼稚,有的很有创新。
五.设计多层次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①、判断哪些符合性质问题面比较广,有针对性。
②、练习有弹性,数量和难度上满足了好中差,各类学生的需要。
③、听写练习。
④、练习中对下节课的延伸。
本节课有几点不足:①、实验操作与性质归纳有点脱节。
②、3.02=3.2判断符合性质时,要有一个明确的交代。
③、概念的解读,不够到位。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反思王道福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
其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
为体现课改精神,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听完这节课后,我有如下反思:1、注重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和适度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重新设定了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从现实的、具体的事例中概括出内在的数量关系,再把数量关系从用文字描述上升到用字母表示,体会用字母表示的优越性,如:在教学字母的取值范围时,老师从学生与老师的年龄出发,这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的基础上,体验到许多数量和数量关系可以用字母表示的过程,也体会到字母在一定的情况下取值有一定的限制;尝试了在具体情景中抽象数量关系,运用字母灵活表示。
渗透了符号化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实现情景创设的趣味性和需求性教学情境是直接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服务的,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
本课开始,教师出示了“CCTV、KFC、NBA”等这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在探究阶段,教师引入趣味性的游戏“说说青蛙”一方面,学生在游戏中都很投入,在观察、猜测、交流、争论、反思等活动中逐步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方法,体会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简洁性。
教学时,我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意图执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导致了学生一味地听,却缺乏了对知识的主动探究。
养成了学生尽可能地与教师保持一致的学习习惯,其行为虽然合乎规范了,但缺少了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个问题其实自己早就知道,虽然能完成教学任务,可毕竟老师多讲学生少说,有违当今教学之潮流。
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会和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将学生的思考活动局限在规定的时间、空间内,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考。
进行以记忆为目标的训练过多,致使学生形成了以记忆、模仿代替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不能说有害,至少有“碍”之嫌。
看来平时教学虽然不像公开课一样去探究,至少必要的探究可不能少阿!今后自己这方面有待加强!《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王道福本课要求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点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在创设情境中,我尽量让学生多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看到过的小数。
如自己的身高,体重,物体的大小或长度等。
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实际在生活的应用是非常广的,因此我们有学习小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于小数的知识,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学生基本掌握了在人民币背景下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读写。
而四年级的目标是“体会小数产生的过程,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转化,明确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
”所以多数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的理解还是肤浅的,可能并没有真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上的理解。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尽管这是一种规定,但教学时,我是通过举例的方式,一是从元角分入手,从1角,5角转化成0.1元,0.5元,学生理解0.1元,0.5元所表示的意义再慢慢的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再从一位小数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分析一位小数的意义的过程,为后面理解二位、三位小数的意义作铺垫,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对小数的整体意义的概括,降低了教学难度。
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情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
既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又重视发挥集体智慧,组织好学习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
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这样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孩子们在静思、合作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还觉得,小数的意义属于比较抽象的知识,而教学抽象的知识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而且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
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画起、学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画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
不过,通过教学也发现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的表述、理解、应用还是有困难。
可能学生一下要理解抽象的东西还是比较困难,如果能有合适的学具让学生亲自分一分,画一画就更好了。
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的过程,来感受十进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这样一步步的操作,学生的理解也要容易些了。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王道福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我借助教科书上提供的资源,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给学生创设了四名小朋友进行跳远比赛的动态画面的活动情境,并让学生根据跳远的成绩排列名次。
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使学生感到小数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
这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整数大小的比较有内在联系。
我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尝试,激发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
在探索中,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位数多的小数一定比位数少的小数大”这句话对吗?我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
整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以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能主动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虽然也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但我总觉得本节课我上得不够成功,许多地方不够大胆放手,怕学生回答不出来,总是“牵“着学生走。
例如归纳“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时,我应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式子,去发现,自己归纳方法,不要每步都启发学生,这样学生学习主体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现代的教育理念是:知识并不能简单的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构建”。
名数改写教学反思王道福单名数与单名数、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相互改写,这里面涉及到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的性质等知识,对于改写的方法,学生在前面的计量单位的换算中已经有所接触,不同的是这节课所学习的名数是小数,这是教学的重点,而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改写在教学中是一个难点。
在名数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先整理各单位及进率,让学生在学习前有一个知识回顾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在做小数和名数改写时,并且是由易到难,如:先讲解200米=()千米,2.5吨=()千克,在学生掌握了的基础上再讲解3平方米40平方分米=()平方米,2.39吨= ()吨()千克,在做题时一定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名数改写成什么名数、是大单位转换成小单位或小单位转换成大单位,然后,再把小数分开两部分处理:整数部分照写,小数部再根据各单位及其进率进行量的转化、把小数点移动,实现名数之间的改写。
这样给学生一个清淅的思路,学生解题的正确率自然得到保证。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虽然对名数之间的互化方法理解掌握得比较好,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单位之间的进率不是很熟悉,或者说有些遗忘,而致使一些学生在解题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