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经典复习】练习题
1.必做题
(一)
阅读下面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
①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①;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②,虽多,亦奚以③为?” (《论语•子路》)
②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④用之而成路;为间⑤不用,则茅塞之矣。
今茅塞子之心矣。
”(《孟子•尽心下》)
[注] ①达:通达,会处理。
②专对:独立自主应对。
当时在外交上常以背诵《诗经》章句来委婉地进行提问和回答。
③以:用。
④介然:特别专注的样子。
⑤为间:有顷,为时不久。
孔子、孟子各提出了什么样的为学主张?请根据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孔子主张学以致用(或:孔子认为,为学的目的在于经世致用)。
他要求弟子们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政务、外交上。
②孟子主张学习要专心致志(或:孟子认为,学习要持之以恒)。
他以“茅塞”为喻,告诫高子不可间断学业。
(二)
根据提供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①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离娄上》) 【注】①圹:同“旷”,旷野。
(1)本段文字除了“为渊驱鱼”这个成语外,还有(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熟语也源于此。
(2)概括本段的主旨,请你结合上面选段,谈谈自己的看法。
示例:①主旨:此段体现了孟子施仁政、得民心得天下的民本思想。
②我赞同孟子这个的主张。
这里孟子更是把人民放在第一位,认为国家政治,一切以民为本。
反映了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
“渊”、“丛”比喻像汤武这样的仁君或施行仁政的国家;“鱼”、“雀”比喻人民或百姓。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暴政只能驱逐百姓,只能让暴君失去民心,从而突出了实施仁政的重要意义。
2. 选做题
仿照老师示例,课后去整理荀子、庄子、墨子的基本思想,收集出自《荀子》《庄子》《墨子》的成语、名句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