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发表时间:2018-07-13T15:36:58.913Z 来源:《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6期作者:周洧玮
[导读]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

——浅谈提高校本教研实践中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周洧玮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小学830002
摘要: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

围绕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彼此交流,集思广益,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整体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集体备课助推专业成长以研兴校
集体备课是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利于增进教师间相互了解,培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氛围,利于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在具体实施时,常常存在有形无实的弊端,如只有主备人钻研教材,其他老师因没有提前备课,很难提出有价值的教学建议,备课后反思不深入等现象,直接影响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通过调查了解,集体备课在具体实施时假讨论的现象依旧存在,诸如:一是缺少反思和上周教学工作的得失总结;二是因集体备课要求不够明确,很多时候集体备课除了主备课老师主讲外,其他老师因没有提前备课,很难提出有价值的教学建议;三是集体备课内容上偏向知识点过多,而教学资料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及对学生学法指导等方面的内容偏少;四是主备课人发言完后没有落实重点知识清单等,具体操作中没有实用性,造成集体备课的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集体备课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为什么要集体备课?二是发展机制不健全导致教师对事业的追求标准降低集体备课能给我什么?三是技术层面缺乏创新怎么进行集体备课。

如何切实提高集体备课实效?让集体备课成为教师探究教法的平台桥梁。

一、落实“集体”发挥团队优势
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集体备课的特点就体现在“集体”二字,是发挥教师团队优势、集体精神的载体。

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许多困惑及问题,凭借我们个人的力量往往力不从心,怎样处理这些问题,不同的教师在各自的教学过程中都积累了不同的教学经验,通过集体备课搭建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桥梁,把每个人的思考凝结成集体的智慧,才能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备课组群策群力,努力探索,大胆实践,把握研究重点,把根本点放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教师自我提升上,力争做到每次集体备课技能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又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确保集体备课过程落到实处,工作收到实效。

二、着力突出“研”以研定教
集体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是“研讨”,要落实“研”首先应做到与《数学课程标准》对话,细读标准中有关对本节课教学知识的要求;与教材对话,系统地研读教材,读本单元教学内容,将教材进行选择、重组等方式的再度开发;与学生对话:客观地研读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建构,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情绪态度,对课程内容进行生本化的处理,树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要关注学法指导,在集体备课时应讨论、研究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规律,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精心安排学生的探究过程,为学生创造尝试、体验、研究的机会,让课堂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过程。

没有良好的习惯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集体备课中还应关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如预习要求、自主学习等。

有效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业如何设计,也应是集体备课讨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研究分析确定作业的内容及形式,设计层次性练习题,以达到练则有效,促进不同层面的学生均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落实“实”,规范过程,讲究实效
1.准备到位,是开展活动的前提。

这就要求备课组成员在活动前需认真阅读课标、教材,了解所备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即纵、横向联系:纵向是给什么内容作铺垫的,横向与哪些内容有联系,做到宏观上把握全册教材,微观上准确把握所备内容重点和难点,从而提出所备内容的教学目标。

2.落实到位,是开展活动的保障。

议课时,参备人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认真研究主备人的教学设计理念,质询主备人的观点和设计思路,列出补充和修改意见,只有把每个人的思考凝结成集体的智慧,才能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

3.督查到位,是开展活动的有力拐杖。

学校应专门设立领导小组,创立集体备课模式、指导备课、检查完成情况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规范过程,才能避免集体备课的实施流于形式整个程序可归结为:(1)个人初备制定初案。

备课组成员提前一周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思考教学程序以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与手段。

主备教师熟读教材、教参,写出教案(或编制讲学稿),并准备发言材料。

发言材料一般应包括:教材分析(地位作用、编写意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等内容。

(2)集体研讨形成预案。

(3)个性修改动态实践。

(4)评议研讨调整预案。

(5)再次备课形成定案。

教无定法,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还应根据自身特长制定能扬长避短的教学方案。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6)课后反思、再次完善。

教学如同走路,只有经常回顾自己所走的历程,才能及时发现自己是否偏离了方向,集体备课是另一种形式的教学反思,我们在介绍经验或提出问题时,必须会对自己以前的历程进行回顾、总结、找出不足、失误,以便对症下药。

课后反思是教师上课的备忘录,是一堂课得与失的记录,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应提倡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收获及不足等记录下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撰写心得,以论文、案例的形式再现出来,使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将之整理出来,物化为教研成果。

四、围绕“新”,让一言堂式的传统集体备课焕发活力
1.先教再研,以研调教。

开展集体备课的形式可以先研再教,以研定教,也可以先教再研,以研调教,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都不尽相同,学习中会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学的开放,教学活动的发展更多时候与预设有差异,因此,在上课后交流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我们老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将集体备课中的空白内容,不管是精彩还是失败,都为下一位上课的老师以很好的启示,没上的老师就可以进行二次备课。

聚焦当日的教学亮点、教学失败点,根据学生的思
维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填补之前备课的空白,无形中让教师能更深一步地了解学生。

2.以跨组回头研究形式开展集体备课。

即由去年教过这一教材的老师给今年将要教这一教材的教师进行说课,内容侧重教学重点的准确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等对后教的教师有借鉴作用的都说,提醒注意本节课容易错的地方,尽量说的详细具体。

便于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起点,在教学中找准起点,修改自己的备课,让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站在前辈的肩上看前方的路,就更宽更长”从最近的路线摘到最大的“果实”,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借鉴,教过的教师也在总结提炼中不断成长。

3.以借鉴案例的方式开展集体备课。

备课组成员可以提前收集自己亲身经历或听过、看过的精彩案例,在教研组活动时进行回放,学期结束,优秀案例汇编成册,以供其他老师学习,促使自己的学习更有效。

4.采取拓展型集体备课方式。

鼓励教师跨学科参加集体备课,利于教师对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利于学科知识整合,提高教师开发教材的能力,利于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效益。

总之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通过团队合作、探究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备课方式,也是一项集体性的教研活动,意义在于让老师交流、碰撞智慧的火花,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年轻人思维活跃,老教师经验丰富,通过交流,大家可以取长补短,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

只有把每个人的思考凝结成集体的智慧,才能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备课组群策群力,努力探索,大胆实践,把握研究重点,把根本点放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教师自我提升上,力争做到每次集体备课技能解决或探讨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又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确保集体备课过程落到实处,工作收到实效。

因此推进和创新学校的备课组管理,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和主渠道,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卞惠石新课程我们该怎样备课.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