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玉米产业培植财源的实践与思考_调研报告面对国际国内新一轮竞相发展的热潮,青冈作为经济相对比较贫弱的县份,如何打造后发优势,培植壮大乡财源,一直是青冈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近两年,在总结以往经验、立足县情实际、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青冈县把玉米产业上升到加快发展、兴财富民的“一号工程”和主导产业地位来抓,适时提出并实施了建设玉米工业城的战略构想。
目前,玉米这一强县兴财富民的“金色产业”已在青冈这片沃土上大放异彩,玉米工业城建设初现成效。
2004年,依靠玉米产业的强力拉动,青冈的GDP、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1.25亿元、4789万元和1948元,同比增长24.8%、9.2%和68.7%。
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跃居全市第四位。
一个以往捉襟见肘、不靠转移支付就难以支撑的“赤字财政”,终于能够按月足额发放干部职工工资,去年更是首次兑现了在岗干部职工年终一次性奖励。
在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深层次思考。
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范文先生网一、提升玉米主导产业地位、加快建设玉米工业城,是青冈培育壮大财源的战略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培育壮大财源的关键所在。
从某种意义上说,主导产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更决定着财源建设水平。
基于此,综合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和现有基础等因素,青冈县把玉米、畜牧、特色绿色和林业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四大主导产业”。
尤其把玉米产业作为“一号”主导产业突出出来,实施了建设玉米工业城的决策。
我们做出这样的决策,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第一,从资源、区位条件和群众基础上看,把玉米作为培育壮大财源的主导产业来开发,具有较大的先决优势。
青冈县位于松嫩平原腹地,耕地面积215.6万亩,处在举世闻名的寒地黑土地带核心区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区位条件,使我县跻身全国粮食主产区之列。
源于地力因素、种植习惯的影响,玉米在青冈已有近百年的种植历史,始终是种植业的当家品种。
近年来,玉米面积年均稳定在130万亩左右,今年,更是历史性地达到140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65%。
2004年玉米总产达9.45亿斤,秸秆总产量39亿斤,玉米芯总产量4.05亿斤,已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百万亩绿色玉米生产基地县和全国高淀粉玉米原良种繁育生产基地县。
通过与省农科院、东北农大深入开展“县院(校)共建”活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良种普及率达90%,标准化生产面积达71.4%,工业专用糯玉米达5万亩。
可以说,丰富的玉米资源、优良的玉米品质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为我们建设玉米工业城、通过开发玉米产业精深加工项目培育壮大财源提供了坚强保证。
第二,从加工格局和企业阵容上看,呈集群式发展、链条式延伸态势,深度开发能力不断提高,玉米加工业成为工业经济和县乡财政的擎天支柱。
一是形成了玉米产业企业、项目集群。
目前,全县已建成龙凤玉米、昊天食品和天成化工等玉米产业化加工企业6户,建设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15个,总投资15.3亿元。
仅2005年,就实施了以50万吨玉米综合加工为主导、以热电联产、污水处理等项目为配套的8个玉米产业化加工项目,总投资10.5亿元。
玉米系列产品已达到20多种。
热电联产、污水处理和塑编袋等配套项目不断跟进。
玉米粒、玉米芯、玉米秸秆全部纳入了加工链条,实现了吃干榨净。
2004年,新口径工业产值实现5.3亿元,税金实现2121万元,分别是处于工业发展最低谷的1996年工业产值和税收的2倍和15倍。
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口径工业产值和税金实现3.09亿元和1241万元,同比增长34.9%和43.1%。
玉米加工业,成为青冈财源建设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二是骨干企业实力日益强壮。
龙凤玉米开发公司已成为全县玉米产业开发的支柱企业和财政增收重要依托。
自1999年到青冈投资以来,已投入项目建设资金13亿元。
今年,该企业重点建设了50万吨玉米综合加工、热电联产、5万吨谷氨酸和污水处理4个项目,达产后,企业将形成年加工玉米100万吨,生产玉米淀粉60万吨,各种副产品24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亚洲单厂处理玉米最大企业。
三是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作为绥化市寒地黑土特色农业物产的品牌之一,我县的玉米系列产品在国内外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龙凤玉米公司的玉米淀粉和麦芽糊精完全是按订单生产,并且保持零库存,省内玉米淀粉市场的65%已被其垄断。
“尽美”牌玉米系列产品不但国内畅销而且远销美、俄、韩、日、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玉米淀粉、玉米蛋白粉出口销量达到3.5万吨,创汇890万美元,占全市出口创汇额的24.6%,玉米产业真正成为青冈财政增收的擎天支柱。
第三,从对县乡财政和群众增收的拉动能力上看,发展壮大玉米产业、建设玉米工业城是培植财源、促农增收的重要途径。
体现在县乡财政增收上,2004年,全县玉米加工企业共上缴税金1297.2万元,占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的27.1%。
仅龙凤玉米公司,自1999年投产以来,已累计上缴税金达6000多万元,比2004年全县财政收入还多1200多万元,成为青冈财政收入的“台柱子”。
龙凤玉米、中和天成等企业兴建的8个玉米产业化项目全部达产后,玉米产业将实现总产值18亿元,利税1.1亿元,两年内,可在财政上再造一个青冈。
体现在群众增收上,随着龙凤玉米开发公司等企关于发展玉米产业培植财源的实践与思考_调研报告米产业的税金达到1.31亿元,为2005年的7.7倍。
(三)推进措施1、以科技为支撑,着力扩大基地规模。
具体要做到“四化”。
专业化。
根据加工企业的需求和市场反馈的信息,依靠省农科院、东北农大等科研单位的支持,及时调整种植方向,大力开发优质专用加工型玉米原料。
重点推广熟期适宜的东农250、龙单26、龙单13等高淀粉玉米品种,到2008年,使全县的玉米良种覆盖面达到95%以上。
规模化。
调整区域布局,集中连片扩大玉米生产基地面积。
到2010年,全县要落实玉米种植面积150万亩,其中高淀粉玉米120万亩,胶质玉米30万亩。
科技化。
深入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区高产攻关示范带的典型引带、宣传载体和培训基地作用,带动基地建设科技水平的提高。
标准化。
坚持整地、投入、良种选择、播种技术和田间管理等生产全程高标准,使标准化生产面积尽快达到100%。
2、做大做强加工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以精深加工项目为牵动,全力壮大龙头企业阵容,延伸产业链条,用大项目群体,构建玉米工业城骨架,推动玉米产业裂变式发展。
继续坚持项目开发与招商引资一体化推进,积极借助山东诸城外贸集团等大企业的支持。
在保证今年新建的50万吨玉米综合加工、热电联产等8个玉米产业化系列加工项目投产达效的基础上,在未来5年内陆续上马5万吨谷氨酸、5万吨柠檬酸、热电联产二期工程、2万吨山梨醇、3万吨味精、5000吨低聚糖、10万吨生物降解塑料、5万吨羧甲基淀粉、2万吨玉米色拉油、3000吨衣康酸、10万吨玉米秸秆饲料、2万吨苹果酸等15个玉米产业化加工项目,逐渐形成以龙凤玉米开发公司为龙头,其他深加工企业为支柱,辐射周边市县,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玉米加工企业集团。
争取5年后成为上市公司,把青冈建成亚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基地。
3、采取科学营销策略,精心培育知名品牌。
按照产品推广与品牌塑造同步推进的思路,加大对玉米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
积极引导龙凤玉米公司等玉米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和品牌知名度。
尤其是对于“尽美”牌玉米淀粉等产品,要与全市开拓“寒地黑土”品牌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要靠“尽美”品牌的知名度,打出青冈的玉米品牌,带动其它玉米产品创市场的能力。
从而拉动我县玉米产业向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4、打造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围绕玉米产业营造“洼地”聚拢效应。
着力打造“和谐青冈”,树立“优化环境无止境”的理念,在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等软环境的同时,实现硬环境建设的软着陆,真正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竞相流入的“洼地”聚拢效应。
继续实施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抓产业、包企业、包项目的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和充分发挥玉米产业领导小组、玉米产业推进办公室的职能作用,落实好现场办公、专项推进等措施,解决项目建设中的资金、原料、销售等难题。
尤其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继续实行“政策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项目走,人员跟着项目走”。
要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着力解决交通、供水、供电、环保等问题,保证和推动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发展玉米产业培植财源的实践与思考_调研报告面对国际国内新一轮竞相发展的热潮,青冈作为经济相对比较贫弱的县份,如何打造后发优势,培植壮大乡财源,一直是青冈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近两年,在总结以往经验、立足县情实际、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青冈县把玉米产业上升到加快发展、兴财富民的“一号工程”和主导产业地位来抓,适时提出并实施了建设玉米工业城的战略构想。
目前,玉米这一强县兴财富民的“金色产业”已在青冈这片沃土上大放异彩,玉米工业城建设初现成效。
2004年,依靠玉米产业的强力拉动,青冈的GDP、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11.25亿元、4789万元和1948元,同比增长24.8%、9.2%和68.7%。
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跃居全市第四位。
一个以往捉襟见肘、不靠转移支付就难以支撑的“赤字财政”,终于能够按月足额发放干部职工工资,去年更是首次兑现了在岗干部职工年终一次性奖励。
在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深层次思考。
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范文先生网一、提升玉米主导产业地位、加快建设玉米工业城,是青冈培育壮大财源的战略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培育壮大财源的关键所在。
从某种意义上说,主导产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更决定着财源建设水平。
基于此,综合考虑国家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和现有基础等因素,青冈县把玉米、畜牧、特色绿色和林业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的“四大主导产业”。
尤其把玉米产业作为“一号”主导产业突出出来,实施了建设玉米工业城的决策。
我们做出这样的决策,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第一,从资源、区位条件和群众基础上看,把玉米作为培育壮大财源的主导产业来开发,具有较大的先决优势。
青冈县位于松嫩平原腹地,耕地面积215.6万亩,处在举世闻名的寒地黑土地带核心区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区位条件,使我县跻身全国粮食主产区之列。
源于地力因素、种植习惯的影响,玉米在青冈已有近百年的种植历史,始终是种植业的当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