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班主任与学生有效的沟通,能够帮助师生双方达到互相了解、互相信任、感情共鸣,从而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班集体。
现在介绍我在做班主任中的一点体会。
一、真诚对待学生。
我班便有一个这样的学生:经常迟到、上课睡觉、迟交甚至是不交作业、不尊重老师……第一次我找他了解情况,他没正眼看我一眼,高傲自大、爱理不理的样子确实令我生气。
我严肃地批评他,可他根本一点都不在乎,简直是当我透明的,我说的话他一句也没听进去。
我忍无可忍,于是打电话给他父母,知道他对我有解不开的心结,为了改变他对我的敌意,我先委屈自己,对他故意不尊重我的行为视若无睹;至于他不太过分的“违纪行为”,不再批评而采取了“提醒”的方式,并告诉他“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希望能跟他做朋友”。
他经过多次的试验,觉得我确实有诚意,现在不再故意捣蛋了,而且能跟我正面沟通。
什么都跟我说,许多时我真是个旁听者。
有效的是真诚并不是放纵宣泄,无节制地流露,这样会使学生误认为班主任懦弱、甚至虚伪。
我们要准确、理性、恰如其分地表达,避免学生误会或受到伤害。
二、尊重学生
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主要表现在教育情绪体验、教育语言、教育动作、神态及教育艺术感染力等各个方面。
每一个人都喜欢和快乐的人在一起。
若班主任经常板起脸孔进课室,学生在紧张有压力的气氛下,表面上或许顺从老师的意思,但其内心必然是抗拒的;相反,班主任的快乐情绪,可以快速地感染到班级,更重要的是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们,这也是班主任尊重学生的表现。
班主任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或微妙的神情暗示,以及积极的情感特征,都会起到调控学生情绪变化,达到师生心灵与情感的沟通。
因此,我始终保持饱满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境,与学生接触时要和蔼慈祥,处处体现出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与关怀。
三、平等交流、倾听心声
我十分重视并善于创造良好的班级教育气氛,使教育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例如:与学生交往采用商量的口吻说话,学生会觉得老师尊重他;在适当的时候问及学生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学生会觉得自己与老师间是平等的。
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师生才能够有效地进行着情感交流。
相反老师先拿出架势,显出“法官”威严,或者先入为主地定好调子,学生见势不妙,说起话来就会躲躲闪闪,这样的沟通一开始就有了障碍。
接下来学生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就是针锋相对。
本杰明• 富兰克林曾说过:“在言谈中,用耳朵比用会得到的更多。
”如果我们先听学生解释,让他谈出内心感受,并与他进行真诚的交流,学生会放下戒心,对老师敞开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