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一个砝码的重量等于4个苹果的重量,可以用4个苹果去等量代换一个砝码。
2.基本练习:
1 )祖先换物
刚才我们了解的这种方法,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使用.(课件出示)
从图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请同学们先独立想一想,现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谁来说?
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来考虑:第一,首先从第一、二幅图可以看出:一头猪可换2头羊,四头猪就可以换8只羊,这也就是一头牛的重量等于8只羊的重量,再从第三幅图可以看出,那2头牛的重量就相当于16头羊的重量;第二,反过来考虑,:先从第三和第二幅图可以看出:一头牛的重量等于4头猪的重量,那2头牛的重量就等于8头猪的重量,再结合第一幅图,一头猪的重量等于2只羊的重量, 8头猪的重量就等于16只羊的重量。(设计意图:在课堂上,追溯到数学史,等量代换的形成,并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等量代换的理解.)学生汇报想法.
4个苹果=1千克
1个西瓜=16个苹果
4×4=16(个)
作业或预习
预习:一百元钱可以怎么兑换?
自我评价
在本课教学中,我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把学习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现的机遇交给学生,把评价的权利留给学生,使学生在舞台上有了出色的表演,成为真正的主角。
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集体订正.板书: 2×4×2=16 (只)。课件展示等量代换的过程.
问: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关键在于用两头羊换一头猪,共换了四次.
总结:这上面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说出:这两道题都是通过代换中间量来求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2)、参加智慧宫比赛
(1)一只兔子是6千克,一条鱼是3千克,一只兔子是几千克?
在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互换还有很多(板书课题:互换),但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互换?引导学生说出:两个量相等才能互换.(课题后补充等量)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互换,补充板书课题:有趣的,在数学中我们又把这种方法叫做:等量代换.
二、新课:
1.教学第109页例2
创设情境,出示例1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等量代换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一件.前几天,我们学校二(1)班的一位同学生病了,班委会同学决定去医院探望他.聪聪和明明负责去买水果,你们想知道他们在买水果时发生了什么事吗?
那么方块=( )
三角=( )
四、总结:
你觉得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说出,只要两个量相等(包括价钱、重量相等),就可以进行等量代换.可以用一件物品换多件物品,也可以用多件物品换一件物品.你还有什么收获?
四、下课换奖品.
规则:两个苹果换一支钢笔,一支钢笔可以换学过程
课前激励: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谁表现好,就奖你们这一大组一个苹果,然后老师会按苹果的个数给你们兑换奖品!.
一、导入:
老师出示一张百元钱的纸币,现在用起来不方便,想把它换成十元一张的纸币问:可以换几张?( 10张);如果用起来还不方便,想再换成一无钱一张的,可以换成多少张?( 100张)你怎么想的?学生说,你能列式吗?( 10×10=100 ).
(2)一只小猴等于两只小兔的重量,一只小兔等于四只鸡的重量,一只小猴等于几之鸡?
(3)数学书111页练习: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此题学生独立思考,想不出来的可以同桌商量,并在纸上画一画)
三、综合练习:
找出下面图形代表的数字
三角=方块+方块+方块
三角+方块=240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 级
三年级
教学形式
学校大赛课
教 师
王淑芳
单 位
新疆焉耆县第二小学
课题名称
《等量代换》
学情分析
首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尚处于发展初期,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比较抽象,学生只通过静态观察、抽象思考去感受和理解这种思想方法还比较困难,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获得直接的经验,在动态中具体感受这种思想。其次,教师需要调整好学生的参与状态,教师要用真情和激情去感染学生,通过生动的、赋予儿童情趣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适时引领学生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最后,三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要通过语言描述来呈现,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说规范话、完整话和有条理的话。
(投影出示)聪聪和明明来到了水果店,买了一个4千克重的大西瓜,可是却抱不动,怎么办呢?同学们,如果当时你要在场,你会怎么做呢?
2、原来聪聪和明明也要把西瓜换成苹果,如果要把西瓜换成苹果,必须先要知道什么?(学生说)真棒,你们想到的,聪聪也是这样想的,几个苹果与一个西瓜同样重呢?这些问题让买水果的叔叔告诉我们吧!(播放课件)现在我们一起帮聪聪和明明解决这个问题吧。
王华:本课教学以“体验等量关系”、“感受方法的多样性”、“运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三大版块为教学主线,体现了教师的“引”到“放”直至“创”的过程。通过“师生、生生的多元互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思考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注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张恒玲:练习设计的难度上层层递进,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方法,提升逻辑思维的能力。在丰富的数学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丰富的数学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课件演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从中都知道了什么?让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汇报。
4、请你们和同桌互相商量商量,该怎样解决.
5、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算理:一千克换4个苹果, 2千克换8个苹果,…4千克换16个苹果.共换了四次.
你能用算式来计算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4=16 (个)
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展示等量代换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