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是前人概括出的建安时期作品的风格特点。
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这些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
□?永明体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最早出现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
此时,声律说有了突破发展,诗人自觉地把声律说自觉地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体诗。
这些新体诗自觉地运用“四声”、避免“八病”,形成了“永明体”。
永明体的代表作家有谢朓、沈约、王融。
□?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在贬官永州期间,游览永州山水胜景后所作的八篇游记。
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考试的时候,以上写出三个就可以)。
永州八记写出了山水景物中的奇妙动人之处,画廊式的展现了永州的山水胜景。
抒发了作者贬官的郁闷心情。
“永州八记”在古代山水文学发展有重要地位。
□?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是指感情而言,“沉郁”者,“意”也,“沉郁”是指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的感情内容;“顿挫”者,“法”也,“顿挫”是指感情的力度,深度,浓度,侧重于意和思想,是指感情表达的方式。
沉郁与作品的内容主题有关;顿挫与作品的谋篇、结构、遣词造句等表达方法有关,而两者之间又是统一的。
纵观杜甫的作品,思想内容博大精深、韵味深远;感情境界凝重深沉、忧郁悲壮;表达方式百转千回、反复咏叹。
沉郁顿挫在杜诗中,有感情和形式两方面的体现。
在感情上,是深厚、悲怆。
感伤、郁结的,体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
沉郁顿挫”风格形成的原因与杜甫的经历、思想、美学观点有密切的联系□?赋、比、兴??? 赋、比、兴是前人概括出的《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所谓“赋”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如《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比”是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如《硕鼠》中用“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作比;“兴”是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时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
《尚书》即上古之书,是一部上古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了从上古到周朝的历史,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
《虞书》、《夏书》是春秋战国人根据古史传说编纂而成的;《商书》、《周书》主要是商周两代的官方文献。
《尚书》以记言为主,其特点是质木古朴,读起来佶屈聱牙,艰涩难懂。
《尚书》后被儒家奉为经典。
□?《左传》??? 《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司马迁认为作者是左丘明,但这一说法并不准确,现在认为是儒家一派学者杂采各国史料及传闻编纂而成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可能的重点1、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文学史的地位。
2、魏晋文学与南朝文学在发展上的连续性与变迁之处。
3、三曹父子个性、思想与文风之比较。
4、阮籍《咏怀诗》卓越的艺术创造及其成因。
5、西晋文学的特点。
6、如何理解玄言诗的出现。
7、如何认识陶渊明的隐逸。
8、为何说谢灵运为山水诗的开创者,谢氏之前山水诗创作的情况。
9、鲍照的寒素意识、才华、遭遇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10、谢朓与永明诗人群体。
11、宫体诗现象之认识。
12、魏晋南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
13、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上地位。
建安风骨即建安诗歌的风格特征。
主要展现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同时交织着人生短暂的悲叹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浓烈情感,格调悲凉慷慨、刚健有力,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和浓烈的个性特色,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人。
这种风格特色又被称为“汉魏风骨”或“建安风力”。
刘师培把建安诗歌的风格特征具体概括为“清峻、通侻、骋词、华靡”(《中国中古文学史·论魏晋之际文学变迁》)。
建安七子▪“七子”之称,见于曹丕《典论·论文》,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
“七子”之中,陈琳、阮瑀长于章表书记,王粲成就最高,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龙》)。
▪山水田园诗派这是盛唐诗坛一个以描写山水风光田园情趣为主要创作题材的重要诗歌流派,又称王孟诗派。
代表作家是王维、孟浩然,史称王孟。
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他们的诗不再一味地模山范水,而能情景交融,物我同一,把我国山水田园诗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初唐四杰▪所谓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
这种称呼在当时已经有了。
才高志雄而仕途淹蹇是他们的共同点。
他们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为代表。
他们大多有较长的入幕从军的边疆生活经历,喜欢采用七言歌行体和绝句的体裁,将梗概多气的建安风骨和哀怨秾丽的齐梁笔调融入诗中,洋溢着盛唐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
正始之音∙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
正始之音概括了此期的文学面貌,崇尚老庄,以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它否定社会现实,代替了建安文学积极进取精神。
但反映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这与建安文学一致,故称为正始之音。
正始时期,阮籍、嵇康等作家的文学创作,不免受老庄思想影响,但却能以隐晦曲折的方式感慨其事,表现苦闷彷徨的心情,形成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倾向,后世称为“正始之音”,后又被称为“正始体”。
∙“竹林七贤”又称“竹林名士”,“竹林七贤”之称始见于《世说新语·任诞》,分别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七人,他们“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
任情放达、脱略礼教、饮酒服药、发言玄远是“七贤”的共同点。
∙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形式上以五言诗为主,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等。
其田园诗多方面地描写了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按其内容可以分成以下三方面: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描写自己躬耕劳作的生活体验。
反映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穷困的生活太康诗风∙轻绮、“繁缛”(形式主义),是太康诗风的特点。
繁,指描写繁复、详尽,不避繁琐。
缛,指色彩华丽。
“繁缛”,语出沈约《宋书·谢灵运传》:“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繁缛,本指繁密而华茂,后用以比喻文采过人。
具体而言则表现为: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左思风力左思的《咏史》,在史与情的关系上,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咏叹其不满现实的情怀。
在今与古的关系上,它是以古喻今,借古讽今。
因而形成左思风力。
玄言诗人▪西晋时期,玄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至西晋末年逐渐兴起了玄言诗,《诗品》:“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东晋偏安,使得文人意气更加消沉。
虚浮之风盛行,好谈老庄,“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文心雕龙•时序》)的玄言诗赋兴盛起来,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气。
▪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许询、孙绰、庾亮等人。
他们的作品,大多空言玄理而徒具诗的形式,故钟嵘称为:“皆平典似《道德论》”。
钟嵘也因此感叹:“建安风力尽矣”。
“大历十才子”之称▪“大历十才子”是指唐代宗大历年间,活跃于诗坛的十位诗人及其所代表的诗歌流派。
古文运动▪“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倡导下发生在贞元元和时期,以文载道为内容,形式由骈而散的文风改革。
这是一次有声有色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有深远影响的运动,习惯称为“古文运动”。
∙“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首先提出的。
∙∙新乐府运动所谓新乐府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的,它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以反映现实为中心。
这种诗体始创于杜甫“即事名篇”的诗歌,继经元结、顾况努力实践,张籍、王建、李绅等人也积极创作,再由白居易、元稹等人大力倡导,于是新乐府诗篇迭出,蔚然成风,形成了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兴起于贞元、元和年间,是当时的一种风气、潮流。
“韩孟诗派”∙这是中唐诗坛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此外还有贾岛、姚合、卢仝等人。
韩、孟诗风相近。
写诗力求奇创,喜欢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形成奇崛险怪的诗风,故人们又称之为“险怪诗派”。
∙文学士族化倾向开始于两晋,最直接的结果是玄言诗和山水诗。
文学的宫廷化最直接的结果是永明体和宫体诗。
∙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押韵、平仄和对偶,风格清怨工丽。
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所以又称永明体,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
在周颙、沈约等人的提倡之下,促成了新体诗的形成。
新体诗的作者很多,其中成就较高的有谢脁、何逊等人。
∙“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
宫体诗是文学宫体化的结果,宫体诗到梁陈之际发展到了极端,为梁简文帝所提倡,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内容,以赏玩的心态将女性作为描写的对象,具体的题材为咏物和描写女性,表现封建帝王腐朽的心理和糜烂的生活。
在情调上伤于轻艳,在风格上比较柔糜,注重词藻、对偶、声律,语言辞彩秾丽,但是内容相对贫乏。
∙南北朝时期,人才南迁,传统文学的中心在南朝。
北方处于长期的战乱之中,社会极不稳定,除乐府名歌外,文坛比较荒凉。
但在北魏末至北齐时期,出现了号称“北地三才”的温子昇、邢邵、魏收,但他们的诗文基本上是模仿沈约、任眆,并没有什么创新。
直到庾信、王褒等人由南入北,才给北朝诗坛带来了转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北文学合流的新趋势。
南方文学重轻绮,北方文学质朴刚健。
南方的轻绮和北方的刚健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流丽清新、苍劲悲凉的风格特色。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第一篇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专论。
主要内容为:▪1、肯定文学的地位:“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2、提出作家论▪3、提出文气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4、提出文体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刘勰《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
其主要贡献为:▪1、将文学的发展与政治的变迁联系起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2、比较全面地说明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为文造情”。
▪3、总结文学创作经验:风骨、情采、夸饰▪4、阐述文学批评的标准、态度和方法。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全面、深刻、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在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思想以及愿望、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因而有“诗史”之称(《新唐书·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