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2019年文档

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2019年文档

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教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有用之人,学生要先学会做人,然后成材。

创新教育是通过教育创新,以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人的创新素质,塑造现代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

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培养创新型人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学生提供适合创新的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学校的环境是学校“潜在课程”的重要成分之一。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学校的环境起着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创新兴趣,渲染学校创新氛围的作用。

为此,学校要着重校园的建设,营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无限的创造想象的氛围。

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不同的领域注意不同的文化特点,在语言与文学领域中,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交流,提供可以让学生有发挥空间的场所,在数学领域中注意古今结合,东西合璧。

学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寓创新教育于一景,一物,一事中。

如贴挂科学家画像,装裱激励创造性的名人名言,设置科技橱窗,板报等都可以作为加强创新教育的手段,发挥其育人功能。

二、要对创新型人才给予充分的肯定
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成功的欲望,都想体验成功后喜悦。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设法为学生安排“成功”的机会,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进而成为创新发明的动力。

适时给予鼓励、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品尝寻找正确答案的愉悦,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创新型学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

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目标。

但是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创新型学生的形象往往不被教师们看好,反而会遭到否定。

教师们习惯于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观,对于创新型学生的态度是认为他们不守规矩,标新立异。

因而忽视了他人的巨大价值。

在教育教学中,创新型学生的成绩并不是很优秀,并且行为方式常常“有悖于”某些常规,如他们不循规蹈矩,爱自作主张等,常被认为是耍小聪明,骄傲自大,组织纪律性差。

但是他们有自身的优良品质。

他们不墨守陈规,懂得打破陈旧的规章制度,他们一般有远大的抱负,有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强烈愿望;对事物敏感,有敏锐的观察力;思想活跃,想象丰富;自信心强,在学习和工作中敢说,敢想,敢做,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世界;兴趣广泛而专一;善于与别人合作,具有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意志。

因此。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们应当鼓励学生们,对勇于打破常规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三、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生活在校园里,成长在班级中。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的教室里度过。

课下,学生们感悟着校园和班级里不同的气息,课上,更应该让学生有发挥的领地。

以往的教学中,不外于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专心地听,去记,不能发问,不能自己设计自己的课堂。

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

要从课堂上的指挥者转变为设计者,参谋,组织者,而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体,能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每一节课的内容。

学生可以自己驾驭课堂,自己可以成为学生们的教师,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学习。

四、注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从某种角度上讲,教师要成为一个“懒惰”的教师,那就是把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们。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

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学生的疑问往往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

学生在自学、讨论、互问、辩论中充实自己。

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由学生自己来活动。

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真的懒惰了。

而实际上这也是对教师自己的一种挑战。

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用更大的精力去设计每一节课,教师还要更加完善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去解决学生在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使每一节课,都能达到学生真正得到了锻炼,学到了书本之上和之外的东西。

五、构建新型评价机制
1.多鼓励
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活动中的创新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创新的动机。

2.评价标准不求统一
不能只用教材“要求”这唯一的标准去评价全班探究得到的几十个答案,因为这样做既违背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也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学生的答案不作硬性统一要求,标准要因人而异。

以往对课堂的评价只是在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中来实现。

现在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不仅仅要看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们学习的过程。

考试的结果只说明一部分问题,并不能完全证明学生的实践能力。

而对课堂的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能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评价方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所在,从而鼓励学生,改变一卷定学生成绩的历史。

时代在进步,也要求教育要适应时代的需求。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靠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学生本人都肩负着不同的责任。

让我们时刻铭记江总书记的话:“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只要我们大胆尝
试,勇于探索,用自己的智慧,定能让英语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