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港保险监管机构模式现状及启示

香港保险监管机构模式现状及启示


(三)加大监管机构之间的全面合作,加 快与国际保险监管的融合
香港:香港在实行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过 程中,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全面合作有效 地减少了金融行业间重复监管和监管缺位 的问题。 内地:现阶段内地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 业管理的制度,随着保险竞争的加剧和保 险信息化的发展,保险与银行、证券相互 渗透的趋势更加明显,由此可能会导致监 管交叉和监管真空问题。
另外,先进的基础设施、自由流通的资讯和高效 的监管体制使香港聚集了全亚洲最多的保险公司。 目前,香港已成为全球再保险中心,全球前20家 专业再保险公司几乎全部都在香港设立了办事处。 截至2008年年末,在香港保险业监理处获授权的 保险公司已达到175家,在香港已获授权的保险 公司中,有90家在香港注册,其余则来自23个不 同的国家及地区,其中美国(共15家)排列榜首, 紧随其后的是英国(共13家)及百慕大(共13 家)。
香港保险业及监管现状
近10多年来,香港保险业的市场规模发展迅速, 并持续增长,保险业已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支 柱。截至2008年年末,香港保险市场的毛保费 总额已高达1930亿港元,其中一般保险业务的 毛保费为270亿港元,长期有效业务的整体保费 收入为1660亿港元;保险密度为27862港元,在 亚洲排名第一,在全球排名第十三;保险深度 为11.9%,在亚洲排名第三,在全球排名第六。
香港:
• 一是香港政府以法律的形式赋予了保联会一定的 权力,《保险公司条例》规定所有由承保商委任 的保险代理必须在保联会的保险代理登记委员会 登记; • 二是保联会于1994年12月29日注册为有限公司, 其经费来源为会员缴纳的会费、收取保险代理人 的登记费、管理保险索偿投诉局收入及利息收入 等,从而使其能够实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 三是保联会的内部行政管理部门秘书处的工作人 员均为社会招聘,其主要职责是为保联会的会员 公司提供效率与效益兼备的行政管理服务。
(二)适度放松对保险市场行为、市场准 入和保险投资的监管
• 香港:作为典型的外向型自由市场经济, 香港政府对保险业实行“积极不干预”政 策,这一独特的优越条件使得香港保险体 系的发展趋于完善和成熟。 • 内地:内地保险市场上保险产品偏少,保 险费率偏高,保险条款过于刻板,这些都 损害了投保人的利益,从而阻碍保险业的 快速发展。因此,内地应该借鉴香港实行 的宽松监管的经验,逐步放松对市场行为、 市场准入:保险投资的监管。
内地:
• 一是政府及政府主管部门未赋予保险行业协会一 定的权力。目前规范保险行业协会的法律主要为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该条例只是对行业 协会的性质、职能作了初步明确,而没有强调其 社会地位和行业地位,由此使得保险业协会在行 业内、外的社会认知度不够高,权威性不够 • 二是保险行业协会工作受经费来源的限制,由于 大部分保险行业协会经费来源主要来自于会员缴 纳的会费,基本无创收,仅够维持日常的费用开 支,致使保险行业协会的一些工作不能开展或不 能深入进行
(一) 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完善的 监管架构
1. 政府监管 1990 年6 月, 香港政府成立保险业监理处 (“保监处”), 是政府负责执行《保险公 司条例》的监管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监管 与监察保险业,确保保单持有人或潜在保 单持有人的利益获得保障, 使保险业能够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促进保险业的 稳定发展。
• 二是多种途径增加保险行业协会的经费,允许协 会自身可以适当创收,从而促进其逐步向市场化 方向运转,更广泛和深入的开展工作。三是保险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保险行业协会的指导,在保险 业发展的初期,保监部门可以通过适当授权,提 高行业协会的权威性;同时,保险行业协会可从 社会各界吸收一些金融、经济、法律、会计等方 面的专业人才,充实秘书处的力量,确保保险行 业协会的公平、公正及工作的延续性。
• 在国际层面的合作方面, 香港保监处已分 别与澳门(2001)、新加坡(2002)、英 国(2003)、美国(2006)、加拿大 (2006)、澳洲(2007)、马恩岛(2007) 和德国(2008) 的保险监管机构签订了谅 解备忘录。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香港保监处尤其注重与海外相关的监管机 构保持紧密联系,加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 的保险监管机构的交流合作, 从而掌握国 际化的最新情况,促进香港保险业的发展。
管治委员会是保联会的决策组织, 分别由 一般保险总会及寿险总会各派5 名代表组成, 主席则由两总会的代表每年轮流出任。
保险代理登记委员会于19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年1月成立, 主要处理保险代理的登记和对保险代理的 投诉事宜。1995 年6 月后, 委员会获授权 处理代理的登记及监察代理。
(二) 完善的监管法律制度, 适度宽松的监 管理念
(四) 注重对保险中介人的素质培 养及监管
在香港, 为了保证保险中介人的素质, 自 2000 年1月开始实施“香港保险中介人素质 保证计划” (下称“计划”), 对象是保 险代 理、保险经纪人以及提供专业意见的业务代 表。该计划获得了业界的支持, 依照计划 成立了督导委员会开展督导工作。计划, 加强了监管, 淘汰了一些不合格的保险 代理人, 提高了保险代理人的素质, 保障 了消费者的利益。
• 三是放松对保险投资的品种、地域限制,以利于 保险投资风险的分散。尽管目前内地经济增长位 于全球前列,保险投资以境内投资为主是明智的 选择,但也应未雨绸缪,放松保险投资的海外投 资限制,使有能力的保险公司能够在不同地域内 分散投资,避免地域集中导致的系统性风险。
改善
• 一是保险监管部门要加强与银行业、证券业等监 管部门的协调和合作,定期进行业务磋商,交流 监管信息,解决混业经营条件下的分业监管问题, 并为向综合金融监管转变做好准备; 二是 国内保险监管部门要加快与国际保险监管的融合, 要加强与世界各国保险监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加入国际保险同业监管组织,认真学习国外 保险监管的先进经验,及时掌握国际保险业监管 发展的最新动向,加快与国际保险业监管接轨的 步伐,实现由国内保险监管向国际化保险监管的 转变。
监管存在的问题
我国保险业起步晚,大众保险意识不强,保险立 法与保险监管体系的确立都相对地较晚。1995 年 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距我国保险业 恢复经营有20 年之久;1998年底我国才设立了 统一实施保险监管职能的机构——中国保险监督 管理委员会(简称保监会)。保监会自成立后就着 力整顿我国保险市场,并根据保险法制定了《保 险公司管理规定》,但由于各种因素,我国保险 市场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市场秩序、经营管理、 资产质量等各方面都不尽如人意,保险密度与保 险深度都很低。面对进入WTO 带来的压力与挑 战,尽快规范我国保险市场秩序、提高保险公司 的竞争力、健全保险法制体系是当务之急。
(三) 监管机构的全面合作, 极大提 高了监管的效率
香港的保险业采取国际通行的混业经营模式, 为了更好地应对混业经营的市场环境, 同 时解决金融行业间重复监管和监管缺位的 问题, 香港保监处与各个层面的监管机构 开展了合作。
• 在本地层面的合作方面, 保监处与香港证 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强制性公积金 计划管理局及财务汇报局签订了谅解备忘 录。 • 在内地与香港的合作方面, 保监处于2004 年11 月与中国保监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并 且就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与中国保 监会签订了监管合作谅解协议; 香港保险 业监理处还定期举办四地保险监管会议, 定期造访中国保监会分局, 加深了解保险 公司中港业务策略、行政或后勤服务相关 安排。
内地:
• 三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保险行业协会 基本上是由保险监管部门牵头组建,一些 省份的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由当选为理事 长的保险公司聘任,秘书长来自保险公司, 秘书处人员来自各保险公司,从而造成了 来自各保险公司的人员有可能会站在本公 司的角度处理问题,同时,各保险公司对 行业协会的公平、公正性缺乏信任度。
上诉裁判处于1995 年10 月成立, 专职处 理代理、负责人、业务代表就委员的裁决提出 的上诉。根据《保险代理管理守则》第35 条款 的规定, 任何一个因保险代理登记委员会的裁决而 受损的保险代理人, 都可向上诉裁判处提出上 诉, 裁判处可维持、改变或推翻委员会的决定, 裁判处的裁决为最终的决定。
香港保监机构的模式、现 状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09级保险 吕文凤 胡蓉慧
香港保监机构概况
• 香港的保险监管制度是在1983年《保险公 司条例》的基础上建立的,其目的是保证 投保人的利益,确保保险公司有健全的管 理和财务状况,并对保险投资人提供一个 公平及自由竞争的保险市场。
监管模式
• 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完善的监管架构 • 完善的监管法律制度, 适度宽松的监管理 念 • 监管机构的全面合作 • 注重对保险中介人的素质培养及监管
香港以立法的形式对保险业进行监管, 监管制度 的法律基础是《保险公司条例》,保险公司条例 厘定了对保险人及保险中介人的监管架构。该条 例制订了一套综合监管制度, 监管各类保险业务, 从而为保险业的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 香 港还以立法形式推行强制性保险(或称法令保 险), 目前规定的有三种, 即雇员赔偿保险(劳 工险), 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和游艇责任保险。 假若雇主/车主/船主没有购买有关的强制性保险, 会受到法律的检控。
第三,香港保险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网络 化建设非常完善,能够运用高科技、信息 化手段对保险公司各种业务进行快速高效 的检查,实施全天候监控。已按照国际标 准建立了一套保险风险评价和预警系统, 并不断完善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保险风险 监管指标体系;同时,非现场监管信息系 统与各保险公司数据中心联网,不仅方便 查询,而且易于对保险公司进行监测。
改善
• 保险行业协会是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司 内控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现代保险监管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监管的重要辅助手段。 因此,在中国保监会的监管之外,我们应该充分 发挥保险业行业协会的独有的功能,他律为主, 辅以自律,构建多层次的保险监管体系,促进内 地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 一是要逐步提高保险行业协会在社会上的公信度, 各级政府部门应尽快在《保险法》、《保险公司 管理规定》等综合性法律法规中赋予保险行业协 会一定的职责,提高其社会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