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弟子规》课程目录第一课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第二课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第三课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第四课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第五课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第六课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第七课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第八课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第九课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第十课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第十一课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第十二课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第十三课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第十四课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第一课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故事链接孝子的反哺之爱2004 年中央电视台评选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其中的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孝子田世国。
他的母亲得了尿毒症,已经到了晚期,必须移植一个健康的肾脏才能延续生命。
母亲得病后,把自己关在屋内不肯就医,怕拖累儿女,但家中兄妹三人争相捐肾,最后这位孝子为母亲捐了肾。
为了不给年迈的母亲增加心理压力,他们没有告诉母亲,这位孝子成为国内第一个给父母捐肾的儿女。
母亲接受肾移植后健康很快恢复过来,正是儿子如此壮烈的反哺之爱,才使生命垂危的母亲重获新生!他的举动使亲朋好友都很感动。
当他获选十大感动中国人物时,记者问:“你心目中是怎么样理解现代孝道的?”这位孝子说:“命都是父母给的,而且父母对子女的爱往往是不计回报的。
现在很多人都说工作忙,和父母接触的机会少了。
可是你可以不时打一个电话,或者每隔一段时间就把你和妻子儿女的照片给老人看;每年至少陪父母去医院做一次体检;周末陪父母逛一下街……给钱不是衡量孝顺与否的标准,孝敬父母的方式很多,也不是说非要捐肾才是最高的境界,那是我家的特殊情况而已。
”这位孝子又说:“我怎么能够和杨利伟、袁隆平比肩?我只是给我自己的母亲捐了一个肾嘛。
他们对国家很有贡献,我只是做了为人子应该做的事,这点事赶不上母亲给我们恩德的万分之一,自己觉得受之有愧。
”其实一个孝子的行为,完全可以带动整个社会良善的风气,唤醒更多人的孝心,更多人知恩报恩的态度。
作为家里的长子,这位孝子从懂事时起就事事处处为父母分忧。
在工作期间,他先后安排父母到海南旅游,出钱给父母装修房子。
看到父母看电视时喜好不同,他竟然买了两台大彩电,乐呵呵地对父母说:“你俩一人一台,免得经常为换台吵闹!”2005 年2 月17 日,中央电视台评选“2004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让这个故事最终演化成一场被誉为“重新唤醒现代人传统孝道”的热潮,带给人们一个动人的亲情故事,这位孝子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想一想你正在做自己的事情,父母呼唤你,或让你帮忙,你会怎样?第二课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读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强词夺理,让他们生气、伤心。
★故事链接孟母断机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
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
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
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
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
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想一想对于父母的唠叨,你觉得应该如何对待?第三课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读冬天要提醒父母多穿衣服;夏天要给父母纳凉;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傍晚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故事链接黄香温席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香非常悲伤。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
小黄香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在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
后来他当了官,做了尚书令。
成为以孝闻名、以孝施政的榜样。
黄香的事迹被历代传颂,成为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
现今科技发达,物质生活富裕了,我们不需要再像黄香那样扇席暖床了,但他孝敬父母的品德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夏天夜晚来临时,小朋友们是否想到早早地开冷风让房间凉爽,父母入睡再及时地关掉冷风,以免着凉;冬天时,是否想到开暖风让父母感到丝丝暖意。
当然用电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行孝也不只是小朋友的责任,而是天下所有做子女应该做的。
当父母上年纪时,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如果有时间,应该经常和父母在一起,让父母感到亲情的温暖。
我们要以黄香为榜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
想一想你能做到吗?第四课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读外出离家时,先要告诉父母自己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生活习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故事链接生命的代价沉痛的教训临近暑假,某小学老师通知学生第二天下午放半天假,并要求学生告知家长。
却有两名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通知家长,擅自和小伙伴一起到河边游泳,落入深水中,再也没有上来……由于他们两个没有做到“出必告,反必面”,所以没有得到家长的及时照顾,直到晚上家长不见孩子回家才发现出事了,但为时已晚!这样的人间悲剧每年都有发生,小朋友们一定要吸取教训啊!还有个孩子,放学后回到家里,没有跟家长打招呼,偷偷地一头扎在自己屋内打电脑。
天色已晚,父母认为他在在学校没回来,给老师打电话询问情况。
老师告诉几点下课,应该到家里了,母亲听后非常着急地到处打电话,寻找这个孩子。
最后,在老师的提醒下,到孩子的房间里一看,正在网络天地“畅游”。
孩子没有“反必面”出现了上述状况,也许有的父母将孩子狠狠地打一顿,但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一定要把孩子引导过来,要告诉他这样做的危害性在哪里,告诉他:“如果父母没有到你的房间里去看,就急急忙忙出去到处找,怎么也找不到,在路上,因为‘慌不择路’,很容易被车撞了;也许还会把父母急出病来;还有奶奶爷爷、姥姥姥爷如果心脏不好,会出现生命危险的,上述无论哪一种状况出现,你将是终生的遗憾,同时你也是一个不孝子孙!”这样给孩子讲清楚,小孩是很受教的。
另外我们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这样孩子一定会养成“出必告,反必面”的好习惯。
想一想你平时都有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能与大家分享吗?第五课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解读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故事链接一个玩笑抱憾终身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学校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个同学在他的同桌要坐下的时候,把椅子挪开了,结果这个同学坐在地上,脊椎摔断,终身瘫痪。
一个玩笑导致这样的后果,双方家庭都抱憾终身!受伤的同学将在床上躺一辈子,很苦。
他的父母就更苦,孩子养了这么大,突然变成残废,父母比他还难受,还要伺候他,每天看到他都要偷偷地流泪。
我们想一想关心你的人往往何止父母双亲,所以一个人的过失,有时会给多少人带来痛苦!造成大错无法弥补,而开玩笑同学的家庭也要承担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良心的谴责。
所以,任何对人身安全有损害和危害到社会的不良行为,我们是绝对不能做的,见到时也要极力劝止。
想一想你觉得任性好吗?你愿意和任性的孩子交朋友吗?第六课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读物虽然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特别是公物。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故事链接陶母封鱼陶侃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而且注意人品的修养,这一切都是与他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陶侃长大后,担任了管理渔业的小官。
这一年他托人带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母亲却把鱼封好让人退回去,并且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母亲呢?这是为政不廉啊!”此事虽小,却可以看出陶侃的母亲教子严格。
陶侃始终不忘母亲的教诲,最终成为晋朝著名的清官。
苹果的教训有一个孩子,放学回到家里脸色怪怪的。
因为小孩子比较单纯,做了坏事容易显现在脸上。
这位母亲很有警觉性,就去翻了孩子的书包,结果发现里面有三个苹果,孩子解释说:“我们几个同学路过卖水果的摊位,顺手拿了这几个苹果。
”这位母亲立刻带着孩子到水果店,恭恭敬敬给人家鞠个躬,说:“对不起,我的孩子拿了你的苹果,我跟你道歉,我没有把孩子教好,要多少钱我马上付给你。
”她的孩子站在一旁看着母亲的这种举动,我们相信孩子的惭愧之心一定会被唤醒,从而终生记住这个教训。
可是有些孩子说谎话时脸不变色心不跳,为什么?是因为他们从小犯错时,父母没及时抓住时机遏制住,说谎话说习惯了,习惯成自然。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时,一定要及时制止,也要告诫孩子“勿以恶小而为之”,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物虽小,勿私藏”,除了不可以偷,不可以拿,同时要教导孩子不要吝啬,不要什么东西都先想到先留给自己,要培养他乐于助人的行为,因为施予比接受更有意义啊!假如孩子从小就吝啬,长大之后也会养成自私自利的习气。
想一想你赞同故事中“母亲”的做法吗?为什么?第七课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读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地去除掉(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故事链接郯子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
古代的一位大孝子,父母年纪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
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想尽办法混入鹿群之中,终于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带回家让父母喝了。
在取得鹿乳的过程中,有一次,一个猎人误认披着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护送郯子出山,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大家。
从此国君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
想一想如果你想跟同学一块儿去滑旱冰,可妈妈不同意,你该怎么办?第八课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读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