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货币金融学.
投资者(包括金 融机构)
投资 有价 金融市场与金 证券 融机构
投资 有价 证券 公司
投资 现有业务和扩张 的公司金融融资
投资管理
公司金融(金融管理)
债务市场 货币市场 债券市场 权益市场 衍生工具市场
存款金融机构(商 业银行、储蓄机构、 信用社) 资金盈余方 金融公司
资金赤字方 共同基金
金融机构与市场
luhua@
第一部分 概论
收益
产品和服务市场
•厂商出卖 •消费者购买
出卖产品 和服务
购买产品 和服务
消 费 支 出
厂商
•生产并出卖产品和服务
•雇佣工人,利用要素
消费者
•购买并消费产品和服务 •拥有并出卖生产要素
购买要素, 投入生产
劳动,土地, 资本
生产要素市场
5.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指一定时期末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 票未到金融机构进行贴现融资的余额,即金融机构表内表外并表 后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统计上体现为企业签发的全部银行承兑 汇票扣减已在银行表内贴现的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在社会融 资规模中不重复计算。 6.企业债券:指一定时期末由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各类债券余额, 包括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中 小企业集合票据、公司债、可转债和可分离可转债等。 7.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指一定时期末非金融企业通过正规金融 市场进行的股票融资余额,是当前非金融企业重要的直接融资方 式。 8.投资性房地产:指一定时期末金融机构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 ,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存量。包括出资的土地所有权、 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等。 9.其他:指一定时期末实体经济从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等获 得的资金余额,当前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和贷款公司贷款 余额。
2015 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38.14 万亿元,同比增长12.4%, 增速比上年末低1.9 个百分点。2015 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 15.41 万亿元,比上年少4675 亿元。从构成上看,对实体经济 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直接融资大幅增加,外币贷款及表外融资同 比少增较多。值得注意的是,2015 年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超过3.5 万亿元,其中大部分用于置换地方融资平台借入的存量债务(如 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由于地方融资平台属于社会融资规模 统计的非金融企业部门范畴,而地方政府在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之 外,因此存量债务置换会使社会融资规模减少。如果还原该因素,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实际支持力度超过往年。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分析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各构成指标定义和统计 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的人民币贷款是指一定时期末(月 末、季末或年末)金融机构向境内非金融企业、个人、机关团体以贷款 、票据贴现、垫款等方式提供的人民币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和境外获得 的资金支持不包括在内。 2.外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的外币贷款是指一定时期末金融机构 向境内非金融企业、个人、机关团体以贷款、票据贴现、垫款、押汇、 福费廷等方式提供的外币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和境外获得的资金支持不 包括在内。外币贷款余额根据期末汇率折合人民币后计入社会融资规模 存量。 3.委托贷款:指一定时期末由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 金融机构(即贷款人或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 额、期限、利率等向境内实体经济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 款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只包含一般委托贷款,不包含现金管理项 下的委托贷款。 4.信托贷款:指一定时期末信托投资公司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运用信 托投资计划吸收的资金,对信托投资计划规定的单位和项目发放的贷款 余额。信托贷款不列入信托投资公司自身的资产负债表。
支付工资, 地租,利息
•消费者出卖 •厂商购买
收入
•金融市场是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经济 系统中引导资金流向、沟通资金盈缺的市场。 •金融市场通常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 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1、金融市场是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 2、金融市场反映了金融资产供应者和需求者之 间的供求关系。 3、金融市场包含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 各种运行机制。
2014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22.86万亿元,是2002年 末的8.27倍,年均增长19.3%,比同期人民币贷款增速高 2.7个百分点;与同期名义GDP的比率为193.0%,比2002 年高69.6个百分
2002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2-2008年。这一阶段,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总体呈平稳较 快增长态势,由2002年末的14.9万亿元,增长至2008年末的38.0万亿元 ,年均增速为16.9%,年均新增额为3.9万亿元。除个别年份外,这一阶 段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与GDP的比率基本稳定在125%左右,金融支持与经 济发展总体是相适 第二阶段:2009-2010年。这一阶段,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呈迅猛增长态 势。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起,我国实施了适 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社会融资规模存 量由2008年末的不到40万亿元,快速增长至2010年末的65万亿元,年均 增速达30.8%,比2002-2008年年均增速高13.9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 存量年均新增额13.5万亿元,是2002-2008年年均新增额的3.5倍。同时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与GDP的比率呈快速上升态势,由2002-2008年的 125%左右,上升至150%以上。 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这一阶段,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缓中趋稳。 2011-2014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年均增长17.3%,增速比2009-2010年平 均增速低13.5个百分点,比2002-2008年平均增速高0.4个百分点。从与 GDP的比例关系看,这一阶段,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与GDP的比率由2011 年的162.2%升至2014年末的193%
保单持有人
保险公司
雇主与雇员
养老基金
中国金融市场结构概览
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直接融资迅速发展
2002年至今,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有效促进了经 济平稳较快发展。2014年社会融资规模16.41万亿元,是2002年 的8.2倍;与此同时,人民币贷款占比由2002年的91.9%降低至 2013年最低值51.3%,委托贷款、企业债券占比大幅增长。体现 了近年来我国坚持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构建多元化社会融资体 系的发展历程。具体表现为: 一、人民币贷款占比大幅下降。2013年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 资规模的51.3%,为年度历史最低水平,比2002年低40.6个百分 点。2014年,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为59.6%,比 去年同期高8.3个百分点,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直接融资特别是企业债券融资快速发展。2014年非金融企业 境内债券和股票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7.2%,比2002年高 12.3个百分点。 三、实体经济通过金融机构表外的融资迅速增长。2012年实体经 济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方式融资,占同 期社会融资规模的22.9%,而2002年这三项融资的占比几乎为零。 2014年三项融资的占比为17.7%,仍保持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