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的体型外貌特征:皮薄骨细,血管暴露,被毛短而有光泽;肌肉不甚发达,皮下脂肪沉积不多;胸腹宽深,后躯和乳房特别发达,细致紧凑特点表现明显.肉牛的体型外貌特征:体驱低垂,皮薄骨细,全身肌肉丰满,浑圆\疏松而匀称.前视\恻视\后视均呈正方形.乳牛外貌特征:全身清秀,细致紧凑,皮薄骨细,肌肉不甚发达,皮下脂肪少,血管显露,被毛细短且光泽性好,乳房发达,体躯呈楔形。
头部轮廓清秀,眼大而灵活有神,口方正、口岔要深;颈西昌,体躯宽深,尻部长且方正,背腰平直,前中后躯比例为3:5:4,乳房容积大,呈“浴盆状”,附着良好,四个乳区匀称,乳头呈柱状,乳静脉明显,乳镜宽大,乳井粗深;四肢强健有力,肢势端正。
肉牛的体型外貌特征:体躯低垂,皮薄骨细,全身肌肉丰满,整个体躯呈长方形。
头短宽,颈粗短,甲低平宽厚多肉,前胸饱满,腰角不显露,肌肉丰满,大腿宽厚多肉,前中后躯长度基本相等;四肢短且左右开阔。
TMR(全混合日粮饲养法)的优点、应用和使用注意点(或饲喂优势与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TMR是指根据奶牛的泌乳阶段的营养需要,设计饲料配方,将切短的粗饲料与精饲料、矿物质、维生素等各种饲料添加剂在饲料搅拌设备内充分混合而得到营养相对平衡的日粮。
优点:(1)适应规模化、散栏式要求,提高劳动效率、省时、省工。
(2)便于控制日粮营养水平,保证营养供应和精粗干物质之比。
(3)改善适口性,提高饲料利用率。
(4)能够充分发挥奶牛泌乳潜力。
饲喂优势:(1)营养平衡,提高产奶量;(2)便于控制日粮营养水平,确保奶牛消化机能和代谢正常;(3)改善饲料的适口性避免挑食,减少饲料浪费;(4)根据奶牛的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调整配方,以充分发挥奶牛的泌乳遗传潜力和繁殖率;(5)提高奶牛饲养管理的机械化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饲养技术要点:①合理分群②适当的营养浓度梯度③日粮原料营养成分的经常检验④日粮营养的均衡性⑤适当的投料次数⑥牛只的采食空间⑦配方的饲养效果观察和调整.奶牛犊牛饲养管理(6月龄以内为犊牛)(1)清除粘液:保证呼吸、避免受凉(2)断脐带:10-12cm处剪断、消毒、防脐炎(3)及时喂初乳:营养丰富、免疫球蛋白、镁盐。
初乳每天喂2-3次,占体重1/5。
(4)注意保温25-35度。
(5)适时补料:7天训练采食干草,促进瘤胃发育和防止舔食异物。
10天左右开始训练采集精料,由少到高。
2月龄每天500g。
20天开始饲喂青绿饲料。
60天可达1-1.5kg/天。
60天开始供应青贮饲料,3月龄可达1.5-2kg/天。
(6)适时断奶:2-3月龄断奶,饮乳量100-150kg。
(7)供应充足饮水:15天以内饮温水,30天后可自由饮水。
(8)加强哺乳期的管理:①称重、编号②补喂抗生素、防止下痢,3-30天供应抗生素。
③犊牛去角,出生后5-7天,固体苛性钠法:先剪去角基部的毛,用苛性钠在剪毛处涂抹,破坏角细胞生长。
④加强运动,10-15日龄开始。
⑤保证犊牛舍清洁卫生。
奶牛群改良计划(DHI),根据奶牛的生产性能的检测,通过数据处理,形成反映牛场配种,繁殖,饲养,疾病和生产性能的报表,为牛场饲养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影响肉牛育肥效果的因素品种。
体况、年龄、环境条件、饲料、饲料添加剂产肉指标及评定:活重(停食24小时,停水2小时),胴体重,净肉重,眼肌面积性能指标:1屠宰率,胴体重占活重的百分比2,净肉率,胴体净重占活重的百分比肉用指数(BPI)平均成年活重(kg)与体高之比牛生物学特性:①耐寒怕热;②反刍③消化能力强耐粗饲;④生产性能高,抗病力强;⑤繁殖性能差,繁殖率低育成牛的饲养管理:(1)环境清洁卫生;(2)驱虫和注射疫苗;(3)饲料营养全面,防止霉变;(4)饮水充足清洁架子牛饲养管理:(1)驱虫:开始强度育肥前一周进行体内驱虫;(2)分组:根据性别、年龄、品种、体重进行分组;(3)去角;(4)称重:在育肥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个体称午,掌握牛的生长发育情况反刍:牛匆忙突入的食物,在休息时,食团刺激瘤胃前庭和食道沟的感受器,中枢神经兴奋,使瘤胃产生逆蠕动,食团通过逆呕反送到口腔,混入唾液,反复咀嚼后再吞入瘤胃的过程。
嗳气:瘤胃中由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和CO2、NH3和CH4气体,使瘤胃内压力增加,兴奋压力感受器和嗳气中枢,导致瘤胃由后向前收缩,压迫气体向瘤胃前部移动,由食管进入口腔,排出体外的过程。
补偿生长:牛在生长发育某阶段受营养水平的限制,生长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当恢复到高营养水平后生长速度比未受限饲养的牛快,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后能回复到正常体重的现象。
育肥牛管理:一般饲养技术,定时定人,合理配合日粮,供足饮水,饲喂次序“先干后湿,先粗后精”,育肥期先精后粗;观察牛群预防下痢;合理分群;淘汰育肥性能差的牛只;梳刮;运动;环境卫生;夏季防暑。
家禽家禽:在家养条件下,能生存繁殖且具有一定价值的鸟类羽毛鉴别法:根据伴性遗传理论,根据新生雏鸡主翼羽的长度或羽毛颜色来鉴别雌雄。
另外还有肛门鉴别法可用于初生雏的性别鉴定限制饲养:用减少饲喂量,隔日饲喂或限制饲喂时间等方法控制鸡的体重,分为限制法和限量法限制饲喂主要是降低蛋白质和能量水平,但钙、磷等矿物质营养和微量元素必需充分供应全进全出制:在一个鸡场中同一时间内只养同一日龄的肉仔鸡,采用相同的饲养管理措施和防疫灭病程序,同一天开始饲养,在同一天出栏。
优质肉鸡:具有一定比例地方鸡种血缘,需经饲养到一定日龄,肉质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符合某一地区烹调方法的要求,且具有该地区或民族喜欢的体型外貌和较高的生产性能。
我国家禽品种分类:1按中国家禽品种分类: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入品种 2按标准品种法分类:类、型、品种、品变种; 3按现代养鸡业的分类:蛋鸡系(白壳蛋鸡系、褐壳蛋鸡系、粉壳蛋鸡系)、肉鸡系(白羽肉鸡、有色羽肉鸡)(白来航鸡、洛岛红鸡、新汉夏鸡、白洛克鸡、科尼什鸡)影响孵化率的因素(判断):遗传因素、种禽的年龄、产蛋率、健康状况及营养水平、气温、其他因素如蛋的品质、胎位、海拔等主要家禽的孵化期:鸡21天,鸭28天,鹅31天蛋鸡饲养分三个阶段:0-6周龄为育雏期,7-20周龄为育成期,21周龄以后为产蛋期人工孵化条件(问答)1温度:最主要,鸡37-39.5度 2湿度;高低影响胚胎正常物质代谢,孵化率与雏禽品质 3通风:需要新鲜空气,通气畅通愈好 4翻蛋;防粘连,胚胎运动,受热均匀 5凉蛋;孵化器大幅度换气,间歇降温可增强胚胎生活力,增加后期生理热的散发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蛋鸡育雏条件:温度、湿度、通风、密度。
雏鸡的饲养管理:育雏方式(地面平养,网上平养,立体笼养);开食和初饮;控制环境条件;观察鸡群;断喙;称重。
蛋鸡三阶段:0-6周龄为育雏期,7-20周龄为育成期,21周龄后为产蛋期家禽的生物学特性:1.卵生2.体温高,新陈代谢旺盛3.生育力强4.繁殖力强5.对高温高湿环境敏感6.对粗纤维消化率低7.群居性强8.对光线敏感家禽的一般特征:全身被羽毛覆盖;眼大,头小,没有牙齿,口可以张得很大;骨骼不仅愈合的多而且有气室;前肢演化为翼;胸肌与后肢肌肉非常发达;有嗉囊和鸡胃,没有膀胱;卵生,雌性仅有左侧输卵管,雄性睾丸位于体腔内具有泄殖腔,没有横隔膜;肺小,链接气囊,靠肋骨与胸骨的运动进行呼吸猪衡量养猪生产水平的主要指标;存栏数(上年末或年初的饲养量),产肉量,出栏率(是衡量母猪年生产力,肉猪生长速度和设备利用率的重要指标),平均胴体重,每头母猪年提供的出栏肉猪数中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发展模式:生态养猪:利用自然资源、人力、财力等,通过物能的多次循环利用,增值而获得最大生物量农牧结合型养猪:利用种植业与养猪业间的协同关系,形成能量和物质流动的生态闭环,已农养牧,以牧促农养猪产业化模式:通过龙头企业衔接生产,加工,流通,带动生产者进入大市场猪的营养需要:指猪体维持生理机能活动和生产活动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
分为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一)维持需要:猪体的生理机能活动的营养需要(二)生产需要:生产产品(生长泌乳繁殖)的营养需要根据猪种来源、培育方式划分:地方猪种、国外引入品种、培育品种按农业区域划分:华北型、华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高原型按猪的用途划分:脂肪型(脂用型,瘦肉率45%以上),瘦肉型(腌肉型55%),兼用型(鲜肉型)DLY:约克母猪与长白公猪杂交所产生的后代,它与杜洛克公猪杂交产生的杜长大(DL Y)洋三元商品猪猪的生物学特性:繁殖率高,时代间隔短;杂食动物,食性广;饲料转化率高;生长期短,周转快,极脂力强;屠宰率高;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适应性强,分布广养好种公猪的关键:平衡的营养;适量的运动;合理的利用饲养平衡的营养(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满足能量限制)以免体态过肥;饲喂量(保持每天进食量,日粮体积不能过大,防止形成草腹肚,影响配种,配合饲料与青饲料比是1:3内);饲喂次数3;公猪用酸性饲料;种公猪严禁喂酒精,发霉变质和有毒饲料发情母猪最适宜的配种时间:1外阴红肿消失,颜色变深且出现皱纹;2阴道流出粘液少,浓缩,放在食指与拇指中拉长2-3cm不会断;3用手指压母猪背腰部表现呆立而不动或向人靠拢4从开始发情19h配,连续配3-4次,每次间隔10h 连续配4~5天后,要休息1~2天,以恢复公猪体力空怀母猪:从断奶至配种前的母猪。
从上一次发情开始(结束)至下一次发情开始(结束)叫一个发情周期,21天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1新生小猪不耐低温2消化机能不完善3缺乏先天免疫力,易发生疾病4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1及早吃足初乳2仔猪保温防压3仔猪补铁4固定乳头5剪犬齿与断尾6选择性寄养7提早开食补料8仔猪补水屠宰因素:经济成本,屠宰率,肉质工厂化养猪;以集中,密集,约制,节约为前提,按照养猪生产客观规律和各地区特点,配置适度组合方式,并采用先进的养猪科学技术,挖掘各类猪群的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微量元素添加剂应在蛋白质能量满足情况下使用才有作用猪的生物学特性:1.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2.食性广,饲料转化率高3.生长周期短,周转快,积脂力强4.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5.适应性强,分布广6.喜清洁,易调教7.定居漫游,群居位次明显羊羊毛纤维的形态学构造:毛干、毛根、毛球羊毛纤维组织学构造;鳞片层、皮质层、髓质层羊毛纤维类型:单根羊毛而言,根据羊毛纤维的生长特性、组织构造及工艺性划分为刺毛、有髓毛、无髓毛、两型毛根据羊毛集合体所含羊毛纤维类型:同质毛、异质毛羊的为胃有四个室分别是瘤胃、网胃、瓣胃、皱胃毛皮的分类:羔皮:从流产或生产后1~3d内的羔羊所剥的毛皮。
二毛皮:从生后1月龄左右的羊身上剥取的毛皮养羊的特点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养羊可改善人民生活,满足人民需要2、养羊业是繁荣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3养羊业可为工业提供原料,促进工业发展4羊粪尿作为养羊业的副产品,是很好的有机料养羊生产发展趋势1养羊生产方向由毛用转向肉用或肉毛兼用 2.由生产大羊肉转向生产小羊肉 3.由生产细毛转向生产超细羊毛或同质半细毛羊的生活习性:1.合群性强2.喜干厌湿3.嗅觉灵敏4.胆小易惊5.采食能力强6.适应性强羔羊培育技术1精心护理初羊2早吃初乳,吃好常乳3、羔羊合理补饲和运动4、正确断奶羊毛织品特点:1吸收水分和保持水分的能力比较强;2、羊毛弹性好,伸度大;3羊毛的韧性大,强度较大;4、羊毛的导热性低,保温性好,且能透过紫外线,有益于人体健康;5、羊毛比重小,染色性能好;6、羊毛的绝缘性好,不容易着火;7、羊毛不耐虫蛀,耐磨性差,不耐强碱羊肉特点:肌肉纤维细嫩,脂肪分布均匀,胆固醇含量低羊皮特点:1.板皮:薄厚度均匀,部位落差小,板皮毛孔细,乳头凸起平坦,纤维组织编织紧密,抗张强度大2.羔皮:薄而柔软,毛细短,毛根发硬,有弹性,毛色洁白,花纹呈自然波浪壮,卷曲明显 3.裘皮:(1)毛股长而紧密;(2)有波浪形的花穗和良好的光泽饲养管理:羔羊:①及时吃乳②及早补料③供应充足清洁饮水④早期断奶⑤保持羊舍清洁卫生青年羊:①适当饲养水平②合理的饲喂方式和饲养方式③适时配种种公羊:种公羊一般要维持较高的营养水平,在非配种季节,注意适当控制营养,防止公羊过肥,在配种季节前后,适当增加营养,提高公羊的性欲,提高公羊的精液品质,在种公羊的日粮中应含有充足优良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同时加强运动,控制好合理的公母羊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