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一标”认证概述
中国绿色食 品发展中心 中绿华夏有 机食品认证 中心等 农业部农产 品质量安全 中心
初级农产品
政府授权证 明方式保护
对安全指标 不做要求
农 产 品 地 理 标 志 产 品
有机食品
不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 合成物质 限量使用农药、化肥、激素 等合成物质 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 微生物等卫生质量指标达 到无公害食品标准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历程
——1984年,开始进行生态农业和有机食 品的研究和开发 ——2002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建 “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OFCC) ”
4.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推进地域特色优势农产品 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国际地理标志发展情况 ——地理标志发端于19世纪的法国
——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首次体现“地理标志”含义。
——农药残留、瘦肉精、塑化剂、
多宝鱼、毒大蒜等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毒生件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生与发展
2001年: 启动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 2002年: 颁布《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 2003年: 成立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启动全国统一标志的无公害农产品 认证工作
农 产 品 地 理 标 志 申 报 审 核 流 程 图
农产品地理标志
特别规定:申报与用标
同步。根据部中心会议精
神及电话通知,已获证地
标产品两年内不征订使用
标志,将公告撤销,新申 报产品不用标不审批。
“三品一标”代表安全优质农产品发展的重要方 向 近年来,我省“三品”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 故 通过认证的“三品”,质量信得过,安全有保障 对维护公众健康和公共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是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品牌日益成为主导消费市场的关键要素; 培育品牌,要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
通过发展“三品一标”,打造了一批响当
认证方式
产地认定与 产品认证相 结合
发展机制
公益事业不 收费,政府 推动
推行主体
农业部农产 品质量安全 中心
国内大中城 市和国际市 场 主要服务于 出口需求 产品独具特 色,满足特 殊消费
初级产品为 基础,加工 农产品为主 初级和初加 工农产品
质量认证与 商标管理相 结合 强调生产过 程监控
政府鼓励与 消费驱动相 结合 按照国际惯 例,市场化 运作 公益行为, 政府推动
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范围: 初级农产品为主,初加工农产品 为辅,主要依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目录》(试行)。
保 护 的 核 心 要 素
独一的 生态环境 独具的 品种
特定生 产方式
独特产品品质
独有的人文历史
农 产 品 地 理 标 志
农产品地理标志
申请人要求:事业法人和社团法人 不能是政府、企业和个人,登记申请人和标 志使用人为同一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再 作为登记申请人。 登记保护方式:采取政府授权证明方式保护 一经登记长期有效,政府推动,公益性行为
绿色食品
无公害农产品
二、“三品一标”产生背景 与发展历程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解决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 题的战略性选择 绿色食品是环境和社会协调友好发展的产物 有机食品是国际有机农业宣传和辐射带动的结果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推进地域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 发展的重要措施
1.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解决我国农产品 质量安全问题的战略性选择
绿色食品发展历程
1992年,农业部成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明确“绿色食品”概念; 注册“绿色食品”证明商标 制定“绿色食品”标准
启动“绿色食品”认证
3.有机食品是国际有机农业宣传 和辐射带动的结果
世界有机农业发展历程(一) 萌芽——20世纪前半叶
1909年,美国农业部的King(肯)考察我国农业,1911 年写成《四千年的农民》,首次提出有机农业思想。
“三品一标”认证概 述
主要内容
1 “三品一标”概念及内 2 3 4
5 2
涵 “三品一标”产生背景及发展历 程 发展“三品一标”的意 义 “三品一标”认证制度与 要求 我省“三品一标”发展现状
一、“三品一标”概念与内 涵
1.无公害农产品
——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 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 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级加工的 食用农产品。
绿 色 食 品 认 证 流 程 图
有机食品
申请人要求:有机产品生产、加工单位和个人 或者其代理人,都可以作为申请人自愿向有机 产品认证机构提出有机产品认证申请。 认证方式:对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进行评 价,采用认证证明方式,以检查认证为主,证 书有效期一年。
有 机 食 品 认 证 流 程 图
四、“三品一标”认证制度与要求
无公害农产品
产品范围:
产 品目录 从2009年5月1日起,凡 不在《目录》范围内的无 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一 律不再受理
无公害农产品
申请人要求:
——具备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资质条件
——具有组织管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承担责 任追溯的能力
主要服务于出口贸易, 满足国内外高端消费
强调生产过程监控, 基本不使用化学投入品
认证证明方式,一年一认证 市场化运作
4.农产品地理标志
——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
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
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
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市场定位 技术制度 证明方式 推动机制
产品独具特色,满足特殊消费 限定生产区域,“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为国家强制性行业标准 采取政府授权证明方式保护 一经登记长期有效 公益行为,政府推动
2009年5月1日起,不再受理乡镇人民政府、 村民委员会和非生产性的农技推广、科学研究 机构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
无公害农产品
依据标准: ——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实行检测目录制(农 办质〔2013〕17号)
种植业产品主要依据国标,检测项目主要是禁限用农药 和重金属。 畜牧业产品依据的也是国家标准,部分以农业部公告为 准,检测项目主要是兽药和重金属残留。 渔业产品主要依据农业部公告,部分以国家标准为准。
三、发展“三品一标”的意 义
1.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提升农产品品质是实施“七大增收工程”面临 的共同任务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重点在于通过调整、转型、 提升,搞精品。 发展“三品一标” ,既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 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 战略选择。
2.是促进农产品消费安全的有效保障
2.绿色食品是环境和社会协调 友好发展的产物
上世纪70年代,高度工业化和发展石油 农业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直接 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加强环境保护,改变现有农业生产方式 高产、优质、高效成为农业发展主方向
《寂静的春天》 1962 年出版, 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 促使联合国于 1972 年 6 月在 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 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 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 护事业。
市场定位
保障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 标准化生产,投入品监管, 关键点控制,安全性保障
技术制度 认证方式
推动机制
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结合
公益性事业,政府推动,不收取认证费用
2.绿色食品
——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 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使用 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安全、优质食品。
市场定位 技术制度 认证方式 推动机制
无公害农产品
认证方式: 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相结合方式, 以检测为主、检查为辅。产地认定是产品认证 的前提条件,只有获得认定产地生产的产品, 才能申请产品认证。 产地认定——省级农业主管部门
产品认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证书有效期均为三年,证书到期前 90日内提出 申请,进行复查换证。
产 地 认 定 与 产 品 认 证 一 体 化 申 报 流 程 图
——1958年,《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 册里斯本协定》,首次明确“地理标志”概念 。
我国地理标志发展情况
工商部门 1995年,开始进行地理标志商标注册 2007年,《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 质监部门 1999年,开始地理标志保护 2005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农业部门 2008年,开始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08年,《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
当的农产品品牌。
发展“三品一标”成为实现农业比较优势
和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4.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三农”工 作的核心任务。
申请人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实现了自 身增效,辐射带动农户实现了增收。
发展“三品一标”产业,是实现农民农业 生产性收入增加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措施。
“三品一标”的关 系
市场定位 无公 害农 产品 绿色 食品 有机 食品 农产 品地 理标 志
保障基本安 全,满足大 众消费
产品结构
初级食用农 产品
技术制度
标准化生产 投入品监管 关键点控制 安全性保障 两端监测 过程控制 质量认证 标志管理 基本不用化 学投入品 质量控制技 术规范为国 家强制性行 业标准
1940年,英国植物病理学家霍沃德著《农业盛典》 ——有机农业经典著作
世界有机农业发展历程(二)
发展——20世纪后半叶 1972年,成立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 1992 年,“世界环境发展大会”通过了 《 21 世纪议程》,确立了可持续发展在全 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推动了全 球有机农业的发展。
绿色食品
申请人要求:必须是企业法人。 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政府和行政机 构等,与绿色中心和省绿办有经济或其他 利益关系的,可能引致消费者对产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