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4届高三第二次综合训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总计48分) 1.“当是之时,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
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
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这主要表明A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使分封制崩溃B .诸侯争霸促成百家争鸣的局面C .儒家学说在诸侯争霸下的窘境D .孟子使儒家学说发扬光大2.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A .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B .否定了君主制度C .主张建立法治社会D .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3.右图是一幅用甲骨文字体创作的书法作品。
关于该作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字体是甲骨文,因此它是商朝的作品 B .东汉出现造纸术,因此它是东汉的作品 C .唐朝书法家辈出,因此它是唐朝的作品D .甲骨文是清末发现的,因此它是清末或以后的作品4.1906年2月,清政府拟定了一项决议:凡派去日本留学的,只限于那些擅长中文并精通儒家经典的学生。
对该决议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甲午战争失败,积极学习日本先进的政治制度 B .尊孔复古思想盛行,加强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宣传 C .“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限制留日学生人数D .针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的活动,加强对留日学生的控制5.以下是1925年清华学校大学部招生考试的部分试题:“(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有 何异同?(2)中国国会为何有两院?……(6)试详论独裁制与委员制利弊。
……(8) 试择要批评民国十二年公布之宪法。
”下列相关推断正确的是A .命题者质疑实行两院制B .清华学校关注考生公民素养C .公众批评《临时约法》D .北洋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6.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 社会史问题的论战。
论战围绕“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是否经过奴隶制社会、中 国封建社会的性质及特征等问题进行。
这一论战表明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 .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C .“双百”方针得到贯彻D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7.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政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下列关于三部文献的表述, 不准确的是图1 图2 图3 A .图1颁布于1912年B .图2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C .图3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 .都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8.图片是“看得见”的历史。
下列两幅图片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 体现的共同原则是上海合作组织会徽 1979年邓小平访美A .睦邻友好B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 .求同存异D .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9.“撇开了以氏族和胞族为基础的四个旧部落,代替它们的是一种全新的组织,这种组 织是以曾经用诺克拉里试验过的只依居住地区来划分公民的办法为基础的。
”材料描述的 现象发生在A .梭伦改革时期B .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C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D .罗马共和国时期10.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搜集到以下素材(图4),下面是四位同学拟定的研究课题名称,你认为与下列历史图片最为吻合的是A .甲:古代欧洲民主政治起源及缺陷B .乙:探究近代国家制度的起源与发展C .丙:管窥古罗马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完善D.丁:古希腊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的利弊11.1901年12月10日,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下列各项是一部关于伦琴的电视片中设计的镜头,不符合史实的是A.人们可以通过无线电广播得知他获奖的消息B.伦琴为节省时间可以订机票前往瑞典领取奖金C.伦琴可以从报纸上获悉列强驻军北京至山海关D.伦琴可以用奖金购买垄断公司股份而成为股东12.历史学家布洛赫指出:“即使是那些看来明白无误而又极具价值的文献或考古资料,也只有当人们适时地向它提出问题时,它才会开口说话。
”他在此强调历史研究应A.带着问题去发掘资料的价值 B.搜集足够的资料并进行确证C.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D.依据已有的资料确定研究方向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30分,总计52分)13.(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材料二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
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
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1) 概括材料一中乾隆帝的“世界观”。
(4分)试分析材料二中所说的中国人从“洋务”再到“时务”转变的原因。
(6分)材料三“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
……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
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2)从材料三看,中国此时是否找到了救世良方?为什么?(6分)材料四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
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转变轨迹。
(6分)14.(30分)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确立,到伯里克利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
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
(6分)材料二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
——(美)J.布卢姆《美国的历程》(上)(2)依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共和制建立的背景。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美国是如何突破古希腊民主的局限的?(10分)材料三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远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3)依据材料三概括《钦定宪法大纲》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积极作用。
(7分)材料四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受到临时政府保护。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有哪些变化?请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
(7分)高2014届高三第二次综合训练历史试题1.C2.D3.D4.D5.B6.B7.B8.C9.B 10.D 11.B 12.A13.(1)以“天朝上国”自居;视他国为臣属;把正常的中外交往视为对清朝的效忠。
(4分)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改革政治;西方先进思想对国人的影响。
(6分)(2)是。
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转向学习俄国革命经验,开始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否。
虽然学习俄国十月革命,但尚未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
(答是的层面得5分,否的层面得6分)(3)轨迹:从以世界中心自居到向西方学习再到以俄为师,到交流与发展;由封闭走向开放到融入世界;由简单(片面)走向成熟;由被动转向主动;中国从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到逐渐摆脱半殖民地体系,争取民族独立,继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最终主动融入全球化的历史过程。
(6分,任答其中一条轨迹即可)14.(1)弱点和局限性:就范围而言,仅为“公民”的民主,广人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2分)就性质而言,是原始的直接民主(或奴隶主的民主)。
(2分)就形式而言,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民主形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1分)(2)背景:人们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2分)州政府软弱,不利于加强中央权力。
(2分)突破: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间接民主;(2分)总统和议员经由选举产生,有效杜绝了抽签选举的弊端;(2分)给予美国黑人3/5公民权,一点程度上突破了雅典公民民主的局限。
(2分)(3)特点:①带有封建性;②君权强大,议院立法权和监督权非常有限;③臣民的自由权利只是点缀。
(3分)积极作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从形式上确认了君主立宪制;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
(4分)(4)变化: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从臣民到公民,从人治到法治。
(3分)原因:中华民国的成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
(4分)高2014届高三第二次综合训练历史试题1.C2.D3.D4.D5.B6.B7.B8.C9.B 10.D 11.B 12.A13.(1)以“天朝上国”自居;视他国为臣属;把正常的中外交往视为对清朝的效忠。
(4分)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改革政治;西方先进思想对国人的影响。
(6分)(2)是。
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转向学习俄国革命经验,开始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否。
虽然学习俄国十月革命,但尚未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
(答是的层面得5分,否的层面得6分)(3)轨迹:从以世界中心自居到向西方学习再到以俄为师,到交流与发展;由封闭走向开放到融入世界;由简单(片面)走向成熟;由被动转向主动;中国从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到逐渐摆脱半殖民地体系,争取民族独立,继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最终主动融入全球化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