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大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教学案例:沙石趣玩

幼儿园大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教学案例:沙石趣玩

大班探索性游戏区实例:“沙石趣玩”
游戏来源
当前,农村幼儿园出现盲目向城市幼儿园学习的现象,她们盲目地学习城市幼儿园铺上了塑胶场地、种上了人工草坪,而农村幼儿园独具的沙土、泥巴、小水沟、小土丘,这些最经济、最有效的低结构游戏资源却没有得到利用,导致农村的幼儿教育失其本真。

我认为,农村幼儿园缺乏了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缺失了回归教育本真的理念与精神。

如何让沙石等低结构的本土资源成为孩子自主游戏的材料,让孩子真正亲近自然,让孩子真游戏,这就成为幼儿园研究的方向,于是大班户外探究游戏“沙石趣玩”孕育而生。

预期目标1、探究沙石的特性,如轻重、密度、规律、沙水比例、
粘合条件等、并运用其特性进行建构“美丽乡村”;
2、会根据场地合理安排、科学建构,挖掘沙石的美,并
在探究与建构中学习协商合作;
3、体验探究科学的快乐与成就感,享受创造自主游戏所
带来的游戏乐趣。

场地与材料
材料投放推进一材料:沙、鹅卵石、树叶
推进二增添:大量的沙石、铁锹、塑料模具、烤串
推进三增添:硬纸模具、手推车、沙锤、塑料布、水
推进四增添:木头模具、沙雕工具、农具、竹管、文化石推进五增添:竹子、木条、锅具、沙土制品等
游戏玩法
孩子以分组的形式,在不同的游戏阶段与不断丰富的低结构、目标隐蔽的探究材料进行互动,多元探究沙石水的特性,并根据特性建构“美丽乡村”。

教师主要观察孩子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分析孩子需要什么、材料如何调整、游戏如何推进。

游戏推进一:
观察分析观察:在游戏初始,我带孩子到海边玩沙玩水,感
受自然的美丽。

我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想看看孩
子对鹅卵石和沙子的态度,了解这些低结构材料所
蕴含的教育价值。

接着开展“亲子收集沙石”活动,
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海边捡鹅卵石,送到幼儿
园的“美石园”里,并在“美石园”里和同伴分享
快乐和发现,他们在讨论这些石头有的摸起来是滑
滑的,有点摸起来很粗糙;他们发现石头有青色、
黄色、灰色、乳白色等不同颜色。

过程中,孩子们
始终保持着高涨的兴趣,他们用衣兜搬运石头,在
沙滩上堆砌鹅软石,并创造出乌龟、小鱼、花朵假
山等个体物件;他们用沙子堆砌成沙丘,插上树枝,
美其名曰“茂密的树林”。

分析:陶行知说:“活的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
死书本。

”果不其然,如同沙石这等低结构的自然
资源,最能激发孩子们探究的兴趣,他们的热情超
乎想象。

但材料投放存在以下问题:一、材料简单,
导致孩子的创造空间小,缺乏探究的挑战性和持久性;二、缺少工具,导致孩子的探究受限制,缺乏探究的有效性和多元性;
调整
推进
(图片)
游戏初期,孩子们只做简单的铺摆造型,虽无纵向探究,但兴致勃勃、创意无限。

观察分析观察:初期的游戏后,我发现孩子用沙石拼建出来的作品,不仅有艺术领域上的审美教育价值,而且有探究科学方面的教育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综合探究资源。

于是,我发动家长和孩子,大量收集鹅卵石,新建了一个大沙池,并把幼儿园的树林地开辟成一片相对独立的“沙石趣玩”的大场地,而后“以构建美丽乡村为载体,挖掘沙石的美,探究沙石的特性,学习协商与合作”作为游戏的综合目标,进行了第二次游戏推进。

基于第一次推进“会根据场地合理安排建构,初步懂得合理利用沙石进行铺摆或建构”的目标,我让孩子在树林里用沙石构建自己喜欢的“美丽乡村”。

如此,有了大量的沙子和鹅卵石,又有了大面积的活动场地,场地中又有天然的树木作为背景,使得孩子们对构建“美丽乡村”有了很强的欲望,他们叽叽喳喳地商量着:“美丽乡村应该有个高大上的城堡,就安排在中间吧!”“这些大的石头可以围成游泳池,小小的、滑滑的鹅卵石就是游泳池里的小鱼啦”“我要用最小最亮的鹅卵石摆个卓老师,我和卓老师手拉着手去散步”“我要用沙子印个烧烤灶”“我要修建朝阳山弯弯曲曲的山路”等等,他们还初步探究出沙子加水才能翻印成烧烤灶。

最终,孩子们在手推车不断搬运沙土的的奔忙中,用分工、合作的方式,构建了“美丽乡村”的雏形。

分析:《指南》提出“教育活动应该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幼儿是处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的理念,果然,孩子们用自己熟悉的低结构本土资源,构建自己熟悉的本土建筑,这种建立在已有经验上的综合活动很受孩子们的喜欢。

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迸发出来的创意是不可估量的。

看,他们学习观察场地,学习分工与合作,学习在商量中合理规划布局,并且大胆运用材料,主体地位得到有效关注。

调整
推进
(图片)
孩子们懂得了简单分类并合理使用材料,探究出给沙子灌水才能做沙雕
观察分析观察分析:经过两次的游戏推进,孩子们能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合作与分工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他们想方设法地收集新的辅助材料,并向我提出了硬纸模具无法使用,需要我提供帮助,于是我投入了硬纸模具、塑料布、沙锤等材料,进行了第三次推进,意在让孩子学习用更广的材料探究更多的沙石水的特性。

其中,塑料布的投入引发了A组孩子们的激烈争论,有的说可以盖沙池,防止小猫在沙池里拉臭臭;有的说可以盖鹅卵石,防止沙子掺杂到石头中。

于是,我启发孩子:“塑料布最大的作用是什么?”孩子说:“防水、防晒。

”我说:“上次你们拼建的鹅软石游泳池不能注水玩,你们能不能把塑料布和游泳池整在一起,创造一个可以玩水的游泳池?”结果,孩子们想出了先挖出一个土坑,再铺上塑料布,形成凹陷,并在凹陷处灌上水,就形成了一个可以玩水的游泳池。

灌水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水很快就溢出来了,他们的解决办法是请其他组的小朋友帮忙搬运沙石,用沙石垫高塑料布的四周,即得到了更深的凹陷,灌注的水也就越来越多了。

B组的小朋友总结出往沙子里加大量的水,才能让沙雕比较牢固、用沙锤均匀地捶打城堡可以让城堡更牢固、硬纸模具拍出的沙雕不容易成型等等经验;C组的小朋友铺设了四通八达的公路、停车场和假山,并发现要把假山垒得高,必须用大石头垫底,中石头垒高,小石头垫缝;D组的小朋友构建了烧烤区,“美丽乡村”显得丰富而饱满。

可见,这些材料的投放是非常高效的,孩子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学习了探究的方法、学习了解决问题、以及发现美和创造美。

调整
推进
(图片)
孩子们在多元探究中,发现、感知沙石水的特性,并创造性地使用材料。

观察分析观察分析:游戏推进了三次,孩子们运用材料的能力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他们尝试纵向科学探究了。

于是我以“在创造活动中探究平衡、沙石水的特性、规律等科学奥秘,进一步学习合作与创新”为活动目标,进行了第四次推进。

我投放了更具技术含量的沙雕工具、木头模具、竹篮、木头锅盖、扁担、竹管、黑白文化石等材料,当木制模具、沙雕工具、各种农具投入后,他们学习用抬的方式搬运材料,虽然姿势很稚嫩,但是在不断的配合中学会了和同伴的协调与平衡,知道了轻重与大小的关系;他们用木质模具,借助沙刀沙铲,用拍、捶、掏、印、踩、灌等方法造出沙雕城堡,并用分类和排序的方法进行装饰,还用半片的竹管接引了可乐瓶里的水,看着滴滴答答流向“游泳池”的水流,孩子们满脸得意,久久沉浸在创造与成功的快乐之中;当颜色对比鲜明的黑白文化石出现后,孩子们大受启发,他们把鹅卵石按大小、颜色、种类进行分类整理,用文化石铺设圆形路和格子路,在铺规律格子路的时候,孩子们失误连连,陈瑜昕小朋友想出了给空地画格子线,并在每个格子里放上一个相应颜色的文化石作为记号的解决办法,他们还发现了用沙子可以填平凹陷,知道了把石头铺得密集些才能让道路更平稳。

当孩子们赤脚体验自己铺设的规律格子路时,那种带着小心翼翼的快乐洋溢在小脸上,生怕破坏了格子路,一点都看不出他们是在比赛“谁走得快”。

另外,孩子们还学习表达建构过程、创编情境故事,学习当“小导游”带领“游客”参观“美丽乡村”等等,他们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自我提高。

调整
推进
(图片)
孩子探究规律、平衡、沙水比例、粘合条件等科学奥秘,并学习运用到游戏和创造中。

观察分析观察:“沙石趣玩”在经历过四次的推进,已然呈现出大型整合游戏的气势,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本真游戏呼之欲出,孩子们萌芽出来的整合自主游戏令我感动,他们从班级里搬来许多角色玩具,玩起了类似角色的整合游戏,我顺势投入了竹子、木头、锅具、沙土制品等材料。

瞧,他们用竹子木条搭建天宫和南天门,引发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剧情游戏;他们把沙土制作成“冰糖葫芦”、“红团”、“饼干”等,投放到角色区玩角色游戏;用竹子搭建“羊村”,玩“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游戏;用沙子堆建“生日蛋糕”,玩“庆生”游戏;他们还用大块的鹅卵石搭建烧烤灶,烧烤出来的“美食”外卖到“生日派对”上…...
语录:幼1:你要买冰糖葫芦(沙土制品)吗?可好吃了!
幼2:哇,你们在过生日呀,需要我们的烧烤美食吗?
幼3:欢迎来到“美丽乡村”!土特产品特卖喽,过来瞧一瞧,过来看一看。

幼4:“我是孙悟空,我大闹南天门来了。

”“嘿,我是二郎神,守住我的南天门。


幼5:你尝尝我的烧烤,可好吃了,咱们拿去做外卖吧!
幼6:瞧一瞧,看一看,我们的沙饼店打折啦!打折啦!打折啦!
分析: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游戏却一定是学习。

所以在游戏中开放式地投放低结构、目标隐蔽的材料,则更能引发孩子的自主游戏。

他们在探究奥秘之余,享受自己创造的大型整合游戏“沙石趣玩--美丽乡村”带来的游戏乐趣,充分体验到探究和创造的成就感。

与此同时,他们的探究能力、游戏能力、表演能力、语言能力、构建能力、模仿能力都得到了自我开发。

调整
推进
(图片)
因材料互动、同伴互动而产生的自主游戏,孩子们享受着自主探究和自主创造的快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