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 古老的计时方法——太阳钟

11 古老的计时方法——太阳钟

古老的计时方式——太阳钟
教学目的:
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太阳钟的原理及用途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一天当中物体影子的变化及规律。

教学目标:
1、影子的产生
2、学习影子在一天当中的变化规律
3、制作太阳钟且使用太阳钟
4、简单了解太阳钟的计时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影子是如何产生的,并掌握影子在一天当中的变化规律。

2、制作太阳钟并掌握太阳钟的计时方法
教学难点:
1、影子的产生及一天当中的变化规律。

2、太阳钟的计时方法。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无
学生用具:太阳钟表盘一个/人,底座一个/人,指针一根/人,双面胶一卷/俩人(自备)
课时安排:
80分钟
课堂流程:
一:情景导入:(15分)
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你们是用什么工具来看时间呢?
生:学生自由发言(手表,钟表,手机,电脑等)
师:好,你们说的很好。

那你们知道在古代人们是用什么工具来记时间呢?也是手表吗?
生:学生回答。

(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老师要挑正确的进行表扬。

)(沙漏)师:对,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老师此时要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沙漏的计时方的法。


二:课程讲解(20分)
师:其实啊,在古代人们除了用沙漏计时间,还有一种工具人们也用来计时间——太阳钟。

你们谁知道太阳钟是什么样的?是靠什么来计时间的吗?
生:学生自由回答
师:太阳钟听名字我们就知道它和什么有关系?
生:太阳。

师:那它和太阳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迷你小实验
师:阳光明媚的时候,我们站在太阳底下,会看到脚下有什么呢?
生:影子。

师:不错,我们能看到影子。

那么,假如我们一直站在太阳底下,那么会发现影子在一天当中有变化吗?
生:有变化。

师:那是怎样的变化呢?
生:自由回答。

总结:一天当中影子变化是有规律的:太阳是自东向西移动,物体的影子是由西向东移动的,太阳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成的。

三:动手实践
制作流程:带领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30分)
1、发放太阳钟表盘并让学生仔细观察表盘上正反两面的内容。

2、发放支架并让学生观察支架上的内容。

3、发放指针。

4、将表盘插在支架上。

(注意:将表盘上标有子,丑,寅,卯……这些字顺时
针方向的一面面向学生自己。


5、指针插入钟面并落在支架40度的位置上,然后调整指针和钟面成90度,这
样太阳钟就制作好了。

四:科学原理(5分)
师:太阳钟制作好了,那我们应该怎样用呢?
生:自由回答
师:把太阳钟放在太阳下指针朝北方向,看看指针的影子在哪儿,读出刻度,就是这时的时间了
五:总结延伸(10分)
1、知识竞赛
师:我们制作的太阳钟是靠什么来告诉我们时间的?
生:影子。

师:影子在一天当中是怎样变化的呢?
生:自西向东移动。

2、课后探索
回家后,把太阳钟放在太阳底下,针指向北方,每天的不同时间去观察,看一看你能读出太阳钟上表示的时间吗?
知识链接:
古老的计时器——水漏
水漏也叫漏壶、漏刻。

它是以漏壶滴水在刻箭上表示出时刻的记时器。

漏壶一般由铜制成,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夏、商时期。

早期的漏壶叫“沉箭壶”。

它是这样制作的:在壶底部钻一个孔,壶的中间竖着一根标有刻度的箭杆。

使用时,壶里装满水。

随着壶里的水慢慢地从小孔里
往下滴漏,壶里的水平面也逐渐地下降,箭杆露出水面的部分则越来越长。

古人就用箭杆露出水面的长度来计算时间,水面上箭杆上的刻度就表示时间数字。

但这种壶水位高时,压力大,水漏得快,水位低时压力小,水漏得很慢。

漏速不均,记时也缺乏准确性。

于是古人又发明了“浮箭壶”。

这浮箭壶是在不同高度上放置三个壶,然后在它们的下面再放一个接水壶,有刻度的箭杆便放在这个接水壶中。

使用时,最上面的漏壶里的水先滴入中间壶里,中间壶里的水又滴入下面的壶里,而下面壶里的水则滴入接水壶中。

随着接水壶内水平面的升高,箭杆便逐渐上升,人们看箭杆上的刻度,就能知道具体时间。

漏壶的制造,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在世界上是头一位。

西方的水池钟和漏壶的功用一样,它是雅典法庭用来限制发言人的发言时间的。

公元前159年传到罗马,现在雅典还存有这种遗制。

但它的制造比我国的漏壶晚得多,据说它是公元前400年柏拉图时代的产物。

古老的计时器——沙漏
沙漏也叫做沙钟,是一种对时间的测量装置。

西方沙漏由两个玻璃球和一个狭窄的连接管道组成的。

通过充满了上面的玻璃球的沙子穿过狭窄的管道流入底
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时间来对时间进行测量。

一旦所有的沙
子都已流到的底部玻璃球,该沙漏可以被颠倒以测量时间
了,一般的沙漏有一个名义上的运行时间1小时。

影响时间沙漏的因素包括:沙量数额的多少、玻璃球的
角度、颈部管道的宽度、沙子的类型和质量。

现代的沙
已经用蛋壳粉和大理石粉来替代了。

西方发现最早的沙漏大约在公元1100年,比我国的沙漏出现要晚。

我国的沙漏也是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沙漏的制造原理与漏刻大体相同,它是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

这种采用流沙代替水的方法,是因为我国北方冬天空气寒冷,水容易结冰的缘故。

古老的计时器三——日晷
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又称
“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
时仪器。

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
着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
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
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

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

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