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与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
针对08年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觉得对人教版和苏教版这两套教材应该有一些对比和分析,参考了一些有关两套教材比较分析的资料,做了一些简单的整理、比较和分析,仅供参考。
人教版特点:
1、突出现代化学正在逐步走向定量化的特征。
自始至终注意提供定量的信息,设计一定数量的定量计算内容(焓变,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等),给学生提供有关化学反应定量研究的基本训练。
2、合理处理抽象概念。
根据高中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实出发,用浅显的语言,分析抽象概念的物理意义,降低学习难度,尽量避免繁杂的数学推导和只给结论的极端做法。
3、重视学习者的参与。
尽可能启发学生动脑,动手来构建自己的概念体系,避免填鸭式的知识简单罗列,创设学生的发展空间。
4、富有张力,适于教师因材施教。
教材主体内容保持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范围内以适应学生的主体部分,以提高性栏目形式设计提高内容,但在知识的深度、广度上有所增加。
增加:盖斯定律、盐桥、焓变、熵和熵变、平衡常数、活化能、反应速率常数、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等。
苏教版特点:
1、着力挖掘和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知识结构、思想方法。
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方向、限度,化学反应中的微粒观,等。
2、注重科学性,突出新思想、新内容,避免内容在科学性上与现代科学脱节,如“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也避免为了“浅出”而随意、错误的解释概念,使得教材具有长的生命力,如“熵和熵变”的引入。
3、将定性与定量,现象与本质有机统一。
如: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盖斯定律,化学反应限度与化学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都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相统一。
4、注重学生知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注重与大学化学内容的衔接(如:焓变、熵变、化学反应方向、沉淀溶解平衡等),注重与必修内容的衔接(如:原电池原理、电解池原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等),注重模块本身内容的衔接(如:反应焓变→反应方向的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
5、关注核心知识与STSE内容的整合。
如,在“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中融入“能源的充分利用”,在“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中融入“化学电源”(纽扣式电池、铅蓄电池、燃料电池等),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中融入“纯碱去污、泡沫灭火器、溶洞的形成”等。
增加:盖斯定律、盐桥、焓变、熵与熵变、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的方向性、电离常数、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度、沉淀的溶解平衡和溶度积,等。
必修
2
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个人认为,因为08高考最后这两题是选做题,不应该有太大的难度,而且考试说明中将考点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罗列,因而没有必要将一本书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复习,可以按照考试说明中“第二部分选考内容”进行知识点针对性的复习,应该可以完成这个12分的题目。
高考必考内容,我们要加强复习,力争到位,而两种版本的分化点,不要加深,而要让学生了解,做到相互补充,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有的知识点在必修教材中已经涉及,但在选修教材中又进一步讲解,这类知识点要反复强化,让学生的完全消化吸收。
新课程标准强调化学必修课程的设计,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
绿色化学要求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期望在化学反应和化学工业过程中参与反应的原料,所有物质的燃料、中间产物都在内部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
化学是一门促进社会发展的核心学科,化学对环境的友好性、化学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已成为历年高考的热点,这也是化学新课程和新课标教材所倡导和要求的重要方面,所以2008高考“绿色化学”仍将是考查的热点内容,值得我们在复习时倍加关注。
新课标教材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
因此吃透新课标教材的内容和习题,把握教材内容的时代特色,把握好教材习题在教学中的示范性,有利于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高考将不会去考查那些繁琐复杂的计算、判断之类的问题,而是侧重一些实用性强、与学生的后续学习密切相关的问题,同时也启示我们广大高三教师要重视教材,尤其是在今年第一届新高考下的高三化学复习更要去研究新教材、关注新教材,带领学生去思考,去挖掘教材内容和习题中所蕴含的知识,让学生在对新教材的复习中能获取新的知识、得到新的体验,让新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复习的根本。
新型化学实验手段和方法为现代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现代化学将光谱与衍射等实验方法应用于研究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为科学家认识原子、分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化学科学的发展。
所以在复习时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他们所不熟悉的新型的化学实验手段和方法。
在以上对比和分析中,有不到、不妥、不对之处恳请同行、专家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