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懒惰的智慧》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2.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学习重点)
3.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学习难点)
【预习案】
一、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循.规蹈矩( ) 诞.生( ) 亲躬.( ) 乏.味()
训诫.()阀.门()水泵.()摞.()疲惫.()
二、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本文举了哪些事例。
三、我的疑问和补充。
【探究案】第一课时
(一)展示预习成果。
(二)通读全文,理清结构
(1)了解课文内容并找出论点,即第一段中的“实际上,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勤劳的人面对的恐怕只会是单调乏味的劳作”。
(2)注意这句话中的分号,以及第6段的首句,特别是其中的“也同样”三个字,再读课文,试着理清课文的结构。
1~5段对应的是;而6~7段则论证了。
据此,可将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3)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三个人名,其中两个是“懒汉”,一个是“露茜”,一个是“汉弗莱·波特”,请问这两个名字都是真实人名吗?
可见,作者在1~3段里所举的例子都是社会中的普遍现象,范围由小到大(家务劳动—职业劳动—社会进步发展),说服力递增;而4~5段则是用个别典型事例作论据论证。
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将第一部分分为两个层次。
(三)总结本文结构:
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
别致新颖的结构:第一部分(1—5段):(1~3段);
再用(4~5段)。
第二部分(6—7段):
【探究案】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1.“懒惰”通常是指“不爱劳动和工作”,凯利是这么认为的吗?请结合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凯利对“懒惰”的理解。
2.由此你能根据课文得出什么结论?
“懒惰”的成果是,促进社会进步;“勤劳”的后果是,影响个人前程。
3.《懒惰的智慧》中叙述事实论据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懒惰的智慧》叙述事实论据较详尽,而且巧妙地在记叙、描写中表达作者的观点,体现评述。
如,第1自然段所举家务劳动方面的例子,在叙述中甚至插入了妈妈责备的话:“真是懒汉干活儿!”对这样做造成后果的评述,则巧妙地蕴含在“等她长大了,就会总是忙忙碌碌,一副倦容”的叙述和描写中。
再如:(在课文中找出例子说一说,口头展示)
3.作者说:“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并用事例来支持这一观点,你能模仿作者叙述论据的方式,用课文以外的事例来支持作者的这一观点吗?
(二)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
请课文的叙述语言不仅生动形象,且幽默传神,不乏机敏的俏皮。
找出例句,看谁找得多。
(三)全体朗读全文,再次深入理解作者不同凡响的立意,并品味机智幽默的语言风格
【检测案】
一、阅读附文《统筹方法》,并和同学交流:你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你发现别人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
二、完成同步练习13课的练习
我的感悟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