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画面构图7.近景人物在画面中取胸部以上,并占据画幅面积的一半以上(见图1-7)。
此时,人物的眼睛、头部就会成为人物注意的重点。
近景画面的环境空间一是淡化,二是整体推向后景,居于绝对陪体的地位。
这时画面中的后景,背景环境中的各种造型元素,大约只有模糊的轮廓,并无具体的细节和清晰的形状。
近景拍摄中,人物面部神态、头部的形态居于画幅的主导位置,人物的面部表情、心理状态,脸部的细微动作成为主要的表现内容。
除人物的面部及上半身的形体外,画面中的前景、后景、背景都会由于景别以及镜头焦距的关系、明暗对比、色彩对比等因素而处于一种光斑和色斑的虎像状态。
拍摄近景画面人物大多数是一个人的画面构成,也可以有两人以上的画面构成,这就是完全依靠摄影师结构画面、处理画面的能力,方法也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关键是要做到视觉鲜明,角度大胆。
摄影注意的问题:(1)“近景取其质”,近景拍摄中尤其要注意的是通过画面表现人物表情、动作、神态、手势等。
a..构图中对手势动作的范围要给予适当的预留空间,以防止人物手势动作因景别限制而挥舞到画外。
b.人物上身形体,特别是肩部动作、手势动作不能破坏人物的面部表情。
选择拍摄角度时一定要照顾到这一点。
c.画面中由于景别范围的限制,人物动作的幅度要适当放小,动作范围也不易太大,以免分散人们的视觉兴趣,必要时可以在画面上做适当的调整。
(2)近景画面重要的是具有传神达意的功能。
人物的外在表情、动作细节都是为了叙事,提示人物内心活动。
因此,重要的对话、表情、反应、动作细节等大都要用近景画面记录下来。
(3)近景画面是肖像画面,又称之为肖像景别,造型上特别要考虑人物最佳角度的选择。
(4)构图中对俯拍、仰拍、平拍三种拍摄角度的运用要特别谨慎,既要考虑人物形象的完美又要考虑视觉效果鲜明,不可有所偏废,同时还要考虑画面之间的联接。
(5)近景画面构成多是由圆形(人的头部)和长方形(人的身体)的结构组合,构图上受被摄体本身限制较大。
所以,拍摄中需要讲究一些构图形式、空间利用以及水平关系的错位等,以造成变化多样的构图效果。
拍摄中,由于没有地平线的概念,则可以根据人物形象、动作、动势、姿势等,随便调整画面的水平,以达到特殊的画面效果。
如图1-8所示,略为调整画面构图,近景画面大致有这样几种构图关系。
(6)用光要注意光效的准确生动再现,人物光线中主光、轮廓光、副光的位置、分寸感都要十分准确。
(7)近景人物拍摄可以考虑有带人物背身的前景,交替镜头分切跳拍时,要特别注意各个镜头的动作连贯与匹配。
电影画面创作-第3节:画面景别的划分:特写8.特写通常是指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者是某些被摄主体。
人物肖像一般泛指画幅下方取景到第一纽扣与第二纽扣之间,画面构图是头肩关系(见图1-9)。
特写画面人物形象占据整个幅面。
环境空间由于构图关系和镜头焦距关系而完全淡化和虚化。
这类镜头画面极具有造型渗透力和表情性质,能较准确地传达叙事情节,从而直接影响观众的心理。
通过人物面部表情的表现,能够提示人物形象更深刻的部分,反映人物更丰富的情感。
通过对形体的表达,表现人物动作细节和过程,在视觉上起到一种强调突出作用,同时,还可以体现出某种必理暗示。
特定画面景别的存在,消除了人眼视觉在观察和感受人类更微小、细腻事物时的障碍,并向我们提示事物的全貌。
这一景别的存在,从生理上给人一种近距离感,从而调节了人的视觉节奏,增加了影片节奏,特别是形成了一种抒情性与情绪性交替的效果。
摄影注意的问题:(1)写拍摄的画面主要是表现人物头肩关系或者是头部关系,那么,人物形象中的眼睛在构图中要极为讲究,要注意经营位置(靠上不靠下),尽可能地体现人眼和嘴所表达出来的人物性格及情感。
(2)人物视线的方向,除了注意轴线关系线之外,摄影师要注意视点关系的准确,视线要略高一些,以免视线平视、低视,造成画面无生气感。
(3)拍摄对话镜头时,对谈话双方的人物特写,应分别使用焦距相同的镜头拍摄,以保证镜头画面视觉的一致性。
(4)在考虑背景虚实关系和环境关系的同时,必要时还可以考虑将摄影机水平斜置,使画面中的人物构图更加鲜明、突出(这一点与近景画面的处理相似)。
(5)特写拍摄中,除考虑其画面存在与前后各种景别镜头画面要有依存关系外,还要考虑特写画面在场景空间中的位置关系,这是它的从属性和连续性所决定的。
(6)特写镜头画面因具有极其鲜明、强烈的视觉效果,造成时间、空间关系的淡化,在拍摄中要考虑画面的光线连贯与变化。
(7)镜头排列中,一系列镜头中如果过多的使用特写镜头,会减弱观众视觉环境空间关系,增加观众视觉变化节奏,造成叙事上迷茫脱节、疲于猜测的后果。
所以,不要滥用特写景别画面,还要顾及画面的整体性。
(8)特写画面中由于演员形体的前后位移、主体的挪动,会产生位置变化,从而影响到画面焦点的效果。
拍摄时要格外仔细,注意跟焦点,以保证画面中人物的清晰。
电影画面创作-第3节:画面景别的划分:大特写9.大特写大特写的画面是景别的极至。
它表现的完全是人物或景物的局部画面或细部画面(见图1-10)。
这种景别的主要功能是要着重表现人物的某一局部。
例如一只手、一双眼睛、一张嘴、一只脚等,这种对局部的恰当表现和运用,使电影、电视在表达意义上远远胜过其他艺术。
大特写的价值在于两点:*重点表现人物细微表情的细节部分。
*重点表现人物形体、动作的细微动作点。
以上两种表现方式,在叙事上、视觉上、构图上都是必不可少的。
大特写与其他所有的景别画面相比较,视觉上更具有强制性、专一性,表现力也较强,可以使观众知道,在一系列镜头画面中哪一个是重点。
大特写镜头画面对空间的阻断更为彻底,让观众更多地注意被摄主体最有造型表现力的部位。
摄影注意的问题:(1)大特写所截取的画面一定要极具造型性和动作特征,否则在无环境背景(这时的背景是虚的)的情况下看不清楚表现的是什么东西。
(2)大特写的画面,在光线上要极为讲究。
光效要突出大特写的形象,光线形式可以不拘泥于环境光效的反差、方向和总体气氛。
总之,可以装饰性稍强,但在光线总体亮度水平上要与前后镜头保持一致。
(3)画幅中表现的局部重点,要放在画面的视觉重点上,以保持其鲜明性和突出性。
(4)拍摄时,由于景别限制,人物动作要慢,镜头保持时间要稍长一些,以便使人能看清画面所表现的东西。
(5)大特写画面拍摄时,角度要有变化,这样才能使画面构图新颖。
电影画面创作-第3节:画面景别的划分:满景镜头10.满景镜头在实际拍摄和创作表述中,满景镜头是有别于其他几个景别关系而独立存在的。
满景镜头一般泛指对镜头画面中被摄主体的判断和评价标准不是以人物为出发点的,而是以景物为出发点的。
此时被摄主体(对象)占据全部或绝大部分画面的空间的镜头。
无论被摄主体的体积大与小(例如小到一把刀子、杯子、苹果,大到一辆卡车、一由幢楼房),都以它们(被摄主体)的体积占满(充满)画面为标准。
这类镜头常在空镜头中使用。
满景镜头特点:近似全景,但不表现空间环境。
近似特写,但保持形象的完整。
在若干镜头画面排列组接中,满景镜头具有强调、突出的作出。
满景镜头的设计与运用,要考虑与前后画面景别上的视觉节奏的相互关系。
在拍摄过程中,对于满景镜头造型形式上的突出,要以前面镜头画面景别作为铺垫,但在角度、构图上要有所突破,有所区别,而这种突破,关键在于摄影机的角度。
由于每一种镜头画面,景别存在的形式不同,画面所包容的范围不同,要求摄影师要在结构、设计、处理画面时采取不同的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每一个景别的功能,发挥每一个元素在画面构图(景别)中的造型作用。
电影画面创作-全景系列景别一、全景系列景别这一类镜头从造型意义上分析,环境对画面十分重要,大都是以环境中的诸造型元素为主,人物仅是其造型诸元素的一个部分。
所以,在画面构成上,必然要考虑到这一特点加以结构画面。
1.抒情的、写意的-所强调的是这一系列画面要力图体现出意境、情绪。
画面构成时充分利用点、线、面的关系,使画面折射出一种主观的意念和想法。
2.画面强调“势”-在摄影创作中我们有一句俗语叫“远景取其势”,所谓的“势”,就是我们在画面中所追求的气势、效果。
因为全景系列景别在画面所包容的范围上可以做到这一点,因此,它应以“势”夺人,以景引人,以画面的整体效果感染人。
3.表现人物“形体”关系-全景系列景别对人物的表现就是充分展现人物的形体。
形体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人特的腿部,人物腿部与上身的动作关系,人物腿部的形态变化与位置变化关系,所以在拍摄全景系列景别时,必须注意到人物形体关系的表态。
4.空间“实”写-全景系列景别画面对银幕空间的表达是具体的、实在的,空间的三维性会由于镜头焦距、视角、景深技术原因而显得极为明确。
使得空间的规模十分清楚。
5.大景深、背景实像-由于景别本身的条件,决定了被摄对象空间的景物大都是清晰的,而且景物层次感极为鲜明,从而使画面中背景往往是实像效果。
这就要求摄影师严格把握背景关系以利于画面整体效果的表达。
6.地平线与人物关系很重要-在全景系列的画面结构过程中,地平线在画幅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原则上讲,地平线在画幅上方增加深度感:地平线在画幅下方增加空间感;地平线在画幅中央则会分割画面;地平线在画外会给人以空间的无限想象。
但作为摄影师则应着重考虑地平线与人物形成的竖线条的交叉构成不要影响和破坏画面效果(见图1-12至图1-15)7.画面气氛十分重要-这是指在全景系列景别的画面中,构图气氛、色彩气氛、光线气氛都要十分浓郁,韵味十足,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画面的感染力,让人产生联想与共鸣。
画面不美,无回味余地,肯定不会吸引观众的视线。
这里,构图的形式就愈来愈显得得要。
电影画面创作-近景系列景别二、近景系列景别这一类的镜头,在造型上与全景系列画面恰恰相反,人物表现对画面十分重要,人物的动作、动作过程、动作细节是镜头中表现的重点。
所以,在画面构成上,更要表达、反映出近景系列的这种结构特征。
1.叙事的、纪实的-需要强调的是,在这种系列的景别构图中,叙事是第一位的,要清楚明确的表达人物面部神态、动作、手势,准确地记录事件或动作的过程,而不要过于追求纯画面的构图构式。
2.画面强调“质”-与远景系列摄影表述中所对应的是“近景取其质”。
所谓的“质”,就是我们在画面中所追求的人物形象性、气质感等形象视觉效果,近景系列景别画面范围有限,环境不能表现太多,而只能以突出人物的鲜明形象来体现画面的质量。
3.表现人物“神态”关系-近景系列景别画面对人物的“神态”表达,主要是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动作幅度、范围。
神态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人物的脸部表情,脸部的眼睛,头部与肩的关系,因此,近景系列构图的重点应是表现人物的头部与眼睛。
4.空间“虚”写-由于近景系列景别本身制约,画面中的空间表达无法全面或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