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2021考研真题库与复习笔记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社会救助[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对那些维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有困难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
社会救济工作的关键是要正确划定被救济对象最低生活标准,维护贫困者的基本权益。
我国长期开展的扶贫工作是社会救济中很有特色的事业,把社会救济与生产开发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的生活水平。
2社会服务[广州大学2019年研;中南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社会服务是指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服务与营利性商业服务有本质区别,它是社会福利服务。
3倡导者[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研;苏州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即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倡导不是不顾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4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构成要素[武汉大学2011年研]答: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②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③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④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有: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助人活动和专业方法。
5济贫法案[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济贫法案主要指伊丽莎白女皇于1601年颁布的法案。
该法案正式承认政府有济贫的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该法案的重点或特点表现在:(1)规定每一教区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
(2)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分区主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
(3)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
教区设有贫民习艺所,供男女儿童习艺,教区也义务地代为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与工具,强制生产。
(4)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救贫所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所工作。
有家者给予家庭补助,使其仍在家居住。
(5)规定人民有救济其贫穷家人或亲属的义务,教区仅在贫民不能自其家人或亲戚处获得扶养时才予以救助。
而且救助的对象限于在该区出生的人或最近在该区住满3年的人。
(6)把贫民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体力健全的贫民,须强迫入“感化所”或“习艺所”工作;第二类为不能工作的贫民,包括患病者、老年人、残废者、精神病患者及需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们,令其入“救济院”或施以“院外救济”;第三类为失依儿童,包括孤儿、弃婴等,设法领养或寄养。
6剩余主义福利模式[中山大学2013年研]答:剩余主义福利模式是指国家只为公民承担最低限度的社会福利和相关社会服务,而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就业者个人等则承担了主要的社会福利责任。
7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中山大学2013年研]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具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指出在特定条件下何种需要居于优势地位。
马斯洛还指出人的不同需要之间的层次性及优先次序,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后,产生了更高层次的需要;二是对同一类需要的更充分地满足的追求,即需要在同一层次上的横向发展。
8社会环境的含义、特点[华东师大2019年研;武汉大学2011年研]答:(1)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及其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和社会过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是与个体和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相关的、物质的与非物质的要素的总和。
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系统,它关注把不同的人联结在相同地点的系统关系,既包括日常活动的互动系统,也包括影响社会功能的环境系统。
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2)社会环境的特点有:①多样性;②复杂性;③层次性;④稳定性;⑤变动性。
9个案工作[北京师范大学2019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9年研;广州大学2019年研;青岛大学2019年研;中南民族大学2019年研;安徽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社会个案工作是指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在个案工作中,工作者在与案主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中,充分调动案主本身的潜能与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案主的问题、家庭及社会环境,运用案主本身及外部资源,增进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帮助案主成长的目的。
10社会政策[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研;中南民族大学2019年研;安徽大学2019年研]答: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和实现社会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各种原则、方针。
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体系中重要的方面之一,是政府为了满足民生需求、维护社会公平、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公共资源、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为民众提供福利性社会服务的政策体系。
11接案[北京城市学院2019年研;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研;山东大学2019年研;[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研]答:接案即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求助者的初步接触,对其带来的问题进行初步评估,并依据机构的功能与求助者商讨是否可以提供服务,使求助者成为案主。
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的内容包括:①了解求助者的求助意愿并进行适当的处理;②促使有需要的求助者成为服务对象;③明确服务对象的要求;④初步评估问题和需要。
与服务对象初次接触时,社会工作者还有可能做一项工作:对那些立即需要帮助而本机构或者社会工作者无法给予及时帮助的服务对象提供转介服务,即通过一些必要的手续把服务对象介绍给其他能够给予及时必要帮助的服务机构或者其他社会工作者。
12危机介入[中国政法大学2019年研;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研;浙江大学2019年研]相关题目:危机介入模式[云南大学2019年研]答:危机是人的自动平衡状态被破坏或被打乱的状况。
当人的生活被某些事件、变故打乱,人感觉自己陷于一种无助的状态,原先的应对方法不再起作用,人的心理防线变得脆弱时,就出现危机。
从个案工作实践经验来看,一般的危机可以归纳为过渡性(或发展性)危机、外在伤害性(或情境性)危机和天然灾害三类。
危机介入模式是围绕着服务对象的危机而展开的调适和治疗工作,注重不同服务介入技巧的综合运用,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的影响。
危机介入模式形成了有效调适和治疗危机工作的一些重要原则:①及时处理;②限定目标;③输入希望;④提供支持;⑤恢复自尊;⑥培养自主能力。
13个案管理[内蒙古大学2019年研;云南大学2019年研;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研]答:个案管理是指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为一群或某一案主统整协助活动,不同机构的工作人员相互沟通协调,以团队合作方式为案主提供所需的服务,达到扩大服务成效的主要目的的过程。
在个案管理过程中,个案管理者使得各种不同福利及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沟通协调,并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为当事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扩大服务的效果为其主要目的。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涵义与功能1.1 复习笔记一、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1什么是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是科学的社会服务和方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一种新的职业——社会工作,至今它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发展。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现代职业在为困境人士和弱势群体服务,进而促进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学科和科学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指专门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性的活动,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员被称为“社会工作者”。
①社会工作是科学的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社会工作最本质的特征。
a.社会工作是以助人为目的的活动,这种利他的活动不是服务提供者获取私利的手段或工具,而是目标本身。
社会工作所说的服务是直接或间接向困境人士、弱势群体提供的物质的、精神的或生活上的帮助。
b.社会工作具有实务特征。
实务又称实践,它是人类有意识地改变外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能动性的表现。
社会工作的实务性是指,它强调具体地去做,即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行动、实施服务。
②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a.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和社区工作方法是向服务对象提供直接服务的方法,它们被称为直接社会工作方法。
b.社会行政通过实施政策或运作社会服务机构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属于间接社会工作方法。
依靠这些方法和它们的结合,社会工作者提供着独特而有效的服务。
从实际服务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实践就是对这些工作方法的灵活运用,正是因为工作方法在社会服务中所处的基础和中心位置,所以说社会工作是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法。
(2)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和制度①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主要表现为:a.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b.在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中,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机构必须获得合法的社会服务的专业资格;c.从事社会服务的、具有较高职级的人士一定要经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专业教育);d.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已经建立,该专业的高等教育得到发展,并有较高专业水平;e.社会上已有一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并形成了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职级;f.业内有独特的专业规范,社会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以此自律,并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
社会工作是一个以系统的专业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方法为依托、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领域。
②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制度制度或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是人类在共同活动中经过积累、选择而形成的指导人们活动的规范体系。
社会制度形成于人类的需要,借助于制度人们有秩序地满足着自己的各种需要。
社会工作作为现代社会的制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a.它具备了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具备了社会制度所共有的特征:明确的理论体系、系统而严密的行为规范、有效的实施机构和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些国家和地区重视社会工作,承认其专业地位和社会工作机构的合法地位,并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支持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活动。
b.它已成为社会福利体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工作得到较好发展的国家和地区,政府都是通过购买服务、政策支持等方式,聘用社会工作人员、委托社会工作机构承担这方面的服务。
于是,社会工作成为社会福利政策的传输体系,成为整个社会福利政策实施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