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244・
论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罗丽娜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进入这个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交通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日渐趋同,精神生活也就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成为了大家经常提到的主题,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处在世界各民族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艺术;民族性;世界性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的重要主题。

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一对矛盾命题随着社会情势的复杂变动此消彼长,折射出复杂的历史语境及其深层意义结构的曲折变化,意味深长,值得认真思考。

因此我将在这里将它作为一个特殊的问题加以简单的讨论。

1.艺术的民族性
1.1 艺术的民族性的涵义
关于艺术的民族性的问题,毛泽东曾经在他的1956年的《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指出:“艺术的基本原理具有共同性,但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民族的风格。

”那么什么是艺术的民族性呢?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

”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1.2 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由于不同民族有着其自身不同的风俗习惯,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处在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包括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心里状态等),并且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在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了很多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形成了世界民族艺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局面。

这种多元化的局面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
其一是民族艺术种类的多样性。

每一种艺术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它必须和多种艺术门类并存,并且相互交流,形成符合这个民族的习性。

我们以能歌善舞的草原民族为例,他们的艺术除了舞蹈之外,还有与舞蹈相伴的音乐艺术,音乐内容的诗歌等文学艺术,留存舞蹈形象的绘画艺术等,另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艺术、服饰艺术,饮食艺术等。

这些都是一个民族的人们通过劳动,生活所自然产生的一个具有本民族风格的艺术。

其二是各类民族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艺术的风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民族、地域而异,民族风格之下,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地域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等等这也是同类民族艺术交流的基本前提。

同是奴隶社会,在埃及有雄伟的金字塔和巨大的神庙,在罗马有图拉真纪念柱和凯旋门,在中国有象征权威的青铜礼器和朝廷宗庙的礼乐;同是封建社会,欧洲有轻盈俏丽的哥特式教堂,中国则有李杜的诗篇和明清小说;在近代,毕加索的立体绘画与张大千的山水人物画并肩齐放。

从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同民族艺术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如果没有这些差异,大家都变成一个面貌,形成一个模式,那我们的艺术世界就会是单调无味。

1.3 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就艺术的发展而言,它没有绝对的、纯客观的,而只有艺术的、弹性的、迂回曲折的。

民族艺术更是如此,它们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不同的风格。

对于不同的民族艺术来说,于你是新的,于我确是旧的,于你是古代的,于我却是现代的。

各民族之间不是相互绝缘的,各民族的艺术或多或少地受到其他民族的艺术的影响.。

一个民族的艺术要向前发展,还要借鉴其他民族艺术中好的东西。

各民族艺术之间的相互交流的结果就是现如今我们的世界存在的缤纷的艺术种类。

现我们立足于东方看世界,艺术的交流过程主要体出了三种形式:
第一,东西方的艺术交流。

如法国19世纪印象派的产生是取自日本浮世绘对线条、色彩的理解。

第二,中外民族间的艺术交流。

如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敦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结合了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和民族的艺术。

第三,中华民族内部的艺术交流。

古代的中华民族间的交流主要是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艺术交流。

如在西域民族学习汉族的书画艺术过程中就有一位元代的艺术大师——高克恭。


是畏兀儿人(今维吾尔族),成为了元代米氏云山的代表画家,和他同属一个民族的边鲁,则在水墨细笔花鸟画中独占鳌头。

因此我们仅仅从古老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发展的现状以及她的历史可以很肯定的得出民族艺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的,在交流中彼此融合,使艺术越加的丰富多彩。

2.艺术的世界性
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扩充。

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

黑格尔说:“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共赏的。

”正因为如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莫奈的《日出印象》和张大千的山水人物画,都是为世界人民所共赏的名作。

3.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关于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当前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认为艺术的世界性超越民族性;由于时代的前进,文化艺术同经济一样会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形成具有同一特点的超越民族性的世界性艺术潮流,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化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主流;其二认为艺术的世界性同样具有民族性。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随着艺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

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民族艺术。

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民族性。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们高,要承认这一点。

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

在另一点上外国比我们高明。

中国文化应该发展。

象西太后反对‘洋鬼子’是错误的。

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

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

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

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

”我们应当看到西方文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

所以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于世界各民族的联系愈来愈紧密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既不能等同,也不能截然分开。

二者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的两个方面。

保持艺术的民族性不能夜郎自大不能因为民族艺术曾滋养过他民族文化而藐视他民族文化。

正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乞丐大言不惭地向人们诉说其祖父曾经是如何如何的高官巨富时,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同情他。

先贤的荣耀是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它应成为我们今天发奋图强的动力,而决不是我们招摇撞骗的旗帜或涂脂抹粉的面霜。

又如孔雀开屏时固然美丽,但却难免会将它难看的部位亦展现无疑。

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有明就有暗的对比。

艺术应该保持本民族的独特个性。

4.结论
艺术是为了表达感情而产生的,也是为了交流而产生的。

在艺术的世界里,每一个民族艺术都是竞技场上的运动员,各有各的优势。

各民族艺术必须要立足于时代的现实生活,承担自己应有的社会功能,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使民族艺术具有自身的独特价值。

同时我们要面对整个世界的变化,研究外国一切有价值的文化艺术,并善于从中吸收一切有益于我们创造的因素。

在当今外来与本土、传统与现代的交错矛盾中,我们既要以开放的、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又要头脑冷静。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艺术,注意与世界,时代接轨才能走出一条具有本民族文化品质和自己独特语言的现代艺术之路。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4132.
[2]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A].毛泽东文集(第六册)[M].
[3]吴迈.文化的民族性与文艺的世界性——关于民族的几个问题[M].1996(1):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