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生物)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生物)


四、读懂《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一)“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1.专业理念与师德 2.专业知识 3.专业能力
结构特征: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结构图
• 《专业标准》的政策实践,必将开启教师 教育改革与生物教师发展的新时代。

认识《专业标准》的时代背景,解读《专 业标准》的基本内涵,谋划教师教育改革 的思路,厘清生物教师发展的方向,是新 时期我国生物教育的重要任务。
《专业标准》的时代意义
(1) 契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潮流 (2) 反映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诉求
案例:成都磨子桥学校教师规范 ——不要将方法的失败归为教育的失败; ——不要将思想的不对视为实践的无效; ——不要将现象简单归结为本质问题; ——不要将失误扩大化; ——不要将师生行为无限上纲; ——不要将不良情绪带进课堂、生活; ——不要将暂时学习困难视为人生失败; ——不要把教育的局限转嫁为学生的无能。
• 综览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在大多从专业知识、 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品质、专业关系协调 能力等维度确立教师专业标准。
国际教师标准的比较
1.国际研制教师专业标准的概况 (1)1987年,美国“全国教学专业标准委员 会”开始研制适用于不同目的的教师标准; (2)20世纪90年代,英国研制了教学专业实 践标准,用于教师资格证。2007年,英国学 校培训与发展署颁布了《英国教师专业标准 修正案( 草案)
引领改革方向 促进教师发展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
柳州市教科所 李红文 2014.11.11.象州
聚焦目标
一、了解研制教师专业标准的背景 二、认识《专业标准》的时代意义 三、理解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四、读懂《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 五、厘清《专业标准》的基本功能(实施建议) 六、明确生物课程改革的方向
2.各国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 (1)美国加州教师专业标准注重教师在背景、观 点、技能、知识和实践方面的多样性。尊重教师在 学实践中为了达到高质量的教学而采用多样化的教 学方式,适应了当今加州学校中多样化的教师与学 生的需要,体现了全面的、发展的教学观。
●基本理念:一切从儿童出发,重视儿 童的生活经验。 ●专业标准:发展成为一名专业教育家。 包括反思教学实践,规划专业发展,致力 于提高专业化水平,注重专业责任,团队 合作精神,与学生家庭合作。
(4) 日本1947 年就颁布实施了《教师资格许可 证法》,其目的在于确定教师入职资格标准,以保 持和提高教师的素质。20 世纪80 年代以后,日本 政府对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也逐渐提出了明确的 要求。2006 年,日本教育审议会发表题为《关于 今后的教师培养和资格制度》的重要咨询报告,在 1997 年和2005 年提出的教师专业标准基础上,对 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4)日本在教师培养上重视人格与道德品质方 面的要求。日本在教师培养上重视人格与道德品 质方面的要求,这一点不同于欧美国家注重对教 师的知识结构、专业素养以及能力业绩提出要求 的特点。在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上,这些反映人 格素养及道德品质的要求大多是抽象的条文,相 对比较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较易观察的内 容。
(二)师德为先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 业道德规范。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 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 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 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 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师德为先”的教师性特征 教师性是教师区别于社会其他专业或职业的基 本属性。“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 业、解惑。”《师说》中阐明教师的基本职责应为 “传道、授业、解惑”, 而今“传道”仍是教师的 首要任务。教师要担当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社 会职责,这是社会对教师的殷切期待和崇高使命。
教育部颁布《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专业标准》是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 提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 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 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的重要举措。
教育部颁布《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 《专业标准》是建国以来的第一个明确教 师专业要求,健全教师专业管理制度的政 策性文件。
案例:成都磨子桥小学原创,经专家修改
• • • • • • • • • • • • 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 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 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 修炼自己的表情,让它神采飞扬; 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 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它知思涌泉; 修炼自己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 修炼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 修炼自己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 修炼自己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 修炼自己的灵魂,让它崇高圣洁; 修炼自己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 念创新 ●英国的斯坦浩斯的“教师即研究者”; ●美国的古德莱德的“教师即课程”; ●后现代教育派的“教师即创造者”; ●教育文化学派的“教师文化”论;
二 、认识《专业标准》的时代意义
改革背景:教师专业标准化时代到来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 《“国培计划”课程标准》 ——2011-2012
• 1994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师法》(简称教师法)从法理上确立了 教师的资格、聘任、培养、培训、考核等 一套法律制度。 《专业标准》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 实施建议”三个部分组成,形成密切联系 的整体,体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具有 良好的内在的逻辑关系。
《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二)师德为先 (三)能力为重 (四)终身学习
教师性是《专业标准》的首要特征, 即: “师德为先”的理念
• • • • • • • • 履行职业道德规范。 要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 要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 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热爱中学教育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 力教育感染中学生,真正成为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 引路人。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材料一:一堂经典的教学.doc) --认知发展 --情感发展 --技能发展 --基本经验
教师要了解学生
——知晓学生的姓名含义 ——知晓学生的知音伙伴 ——知晓学生的生活习惯 ——知晓学生的成长规律 ——知晓学生的个性特点 ——知晓学生的家庭情况 ——知晓学生的行为方式 ——知晓学生的上学路径 ——知晓学生的思维方法 ——知晓学生的社区环境 ——知晓学生的爱好兴趣 ——知晓学生的家长思想 ——知晓学生的困难疑惑 ——知晓学生的家长愿望 ——知晓学生的情感渴盼 ——知晓学生的心路历程
三、理解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一)学生为本
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 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 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 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学生为本”的教学性特征
• “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这既是教学工 作的起点,也是教学工作的追求,要贯穿教学工作的始终。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 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尊重个体差异; • 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 采取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鼓励学生 发展。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 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 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 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 典范。
强调“终身学习”的发展性特征
• • • • • • • 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调整和改进工作。 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要优化知识结构,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 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3)澳大利亚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设立教师注 册委员会,强调教师入职标准和资格证书颁发。 21 世纪初,主要由教师专业团体和全国教育学院 院长联席委员会开展教师标准研究。2003 年11 月,澳大利亚教育部于正式颁布了《全国教师专 业标准框架》,确立了职前、入职、职后三阶段 的考核标准。又在2010 年公布了新的《全国教师 专业标准》,在制度上为澳大利亚中小学教师提 供了全国统一的标准认证。
一、了解研制教师专业标准的背景
(一)落实《国家中长期规划纲要》精神
1.《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的指导方针 ●优先发展:基本战略 ●育人为本:根本要求 ●改革创新:主要动力 ●促进公平:社会民主 ●提主题 (1)战略任务 “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 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以“促进教 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战略任务, 其战略重点是:三个“坚持”;
(2)英国教师专业标准在价值取向上了表现出以人为本,注重教师的专业 发展特点。标准充分反映了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了教师应该知 道什么和应该做什么。 ●基本理念:英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重实践的实用主义传统在标准中 得以体现,体现了教育公平、以人为本、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 ●专业标准:标准从十七个方面对合格教师提出三十三项要求,这些要 求特别强调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重点的规划,反思并改进实践,并自己负 责鉴别、满足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 强调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期望教师 具有合作的意愿,能鉴别与同事合作、有效实践、共同发展的机会,认可 并尊重同事、学生监护人在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中的作用; 对学生寄予高期 望,理解学生的发展、进步、健康受社会、信仰、伦理、文化、语言等因 素影响,尊重差异,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平等与包容,因材施教
(三)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 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 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 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 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