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课解放天性的教案【篇一:表演教学中“解放天性”的重要性】龙源期刊网 .cn表演教学中“解放天性”的重要性作者:赵英摘要解放天性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身心放松,排除杂念和制约,以一种良好的、正确的表演状态投入到所设定的规定情境中,体现人物的活生生的精神生活。
目的在培养自己表演水平的同时,全面提升当众讲话的能力包括心理能力、语言表达,情绪培养以及综合能力。
关键词:解放天性天性情绪培养当众孤独一、天性理论的提出解放天性”就是使学生在舞台上回归没有束缚状态下的自我。
初上台前的“学生往往以为心有杂念而紧张,因此时常表现出手足无措、面红耳赤、满头大汗、呼吸困难等不正常状态。
然而怎么才能让学生不紧张,轻松自如的站在舞台上呢?努力集中精神,使杂念无隙可入,并梳理记忆表演环节和细节,达到“目中无人”的地步,从而真正的做到自然的释放自我,“解放天性”。
关于“天性”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
在表演艺术领域中,首先提出“天性”学说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最完善的演员技术也都不能跟那不可捉摸的、难以揣测的、极其细致的天性的艺术相比。
”可见,“天性”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创造的一个表演学的专用术语。
斯坦尼创造了“体系”,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真实的表演,因为舞台上充斥着虚假的表演,和中国现在的戏剧环境有许多相似,但是如何做到真实的表演,有过经验的人都了解其中的困难,初次登台的人,日常生活中容易做到的事情,到了舞台上就变得十分别扭,虚假。
于是斯坦尼提出了他对表演的追求,就是天性指导下意识的表演。
在天性前面加上了有机两个字,就使得它变得不同。
所谓的有机是指有意识的并赋有逻辑性和合理性的。
所以,所说的有机的就带有技术技巧的色彩。
有机天性就是合理的赋予逻辑的运用技术和技巧使演员的自然天性回归。
“天性就是人的本来反应,就是本能”,演员塑造的剧本人物形象千差万别,有高大光辉的形象,也有反面阴暗的形象,甚至是低俗下贱、卑鄙下流的形象,所以学生在学习塑造这样的角色的时候,就应该打破心理障碍解放天性,去释放自己人性中的本能哪怕是最恶的一面。
“天性”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人之初并没有善恶的道德概念,跟是对道德、法律、约定成俗的禁忌一无所知。
但是随着人逐步的自我认识和社会的认识,主动或者被动的受到各种约束,使其不能在别人面前真实的展现自我。
演员的表演是“当众孤独”的,需要能够挣脱各种约束,自然真实的表演,对天性的回归,无疑是演员最需要更改解决的问题。
二、解放天性训练方法【篇二:表演教案】影视表演专业(演员表演艺术技巧)第一节演员表演艺术表演的实质1“三位一体”。
指创作中创作者、创作工具、材料及创作的结果——形象都统一于演员自身。
这一基本特性产生出演员创作中的“双重生活”、“双重人格”以及“演员与角色矛盾的统一”等。
2“三个统一”指演员创作的艺术境界,优秀的表演必须达到三个统一,即演员与角色的统一;艺术与生活的统一;体验与体现的统一。
3“三种素质”。
好演员必须具备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三种素质。
演员要塑造好人物形象,必须具备对生活、对人的较深刻的理解能力,必须具备分析剧本和角色的能力,必须具备对艺术、对人及人性较深刻的理解能力,否则表演会不准确或流于肤浅。
4“三种能力“。
指演员对表演这门艺术掌握的三方面的功力。
a、是基本功、基础训练,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表演的元素训练、各种小品的训练及形体、语言方面的训练,以便掌握演员艺术创作的自我感觉,创造出艺术的第二天性。
b、是一套塑造人物形象的创造方法、包括理解人物、体验人物、体现人物的创作道路,性格化与“化身”的本领。
c是创作中的思维与观念。
必须有正确的创作思维模式与创作观念,才能塑造具有时代气息、受当代观众欢迎的艺术形象,包括电影的观念,当代的观念,也包括艺术传统的规律与观念,宏观观念的落后与偏颇都将导致微观艺术创作中的陈旧与失误。
近年来,人们在银幕表演的研究中都十分重视创作思维模式与创作观念的探讨,不少演员在创作中尝试到观念转化的甜头。
5、“创作的三步进程”。
指人物形象塑造中所经历的“理解人物、体验人物、体现人物”的三个阶段。
第二节表演的基础训练任何艺术都有它的基础训练。
表演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同样有它的艺术规律和创作方法。
表演的诸元素。
1、注意力集中:整个精神和形体天性的完全集中。
只要演员在舞台上真实的动作,真听,真看,真感觉,就能逐步寻找到正确的舞台自我感觉。
2、肌体控制:即演员做到在创作中,根据人物性格与剧情的需要,该紧张的部位紧张,该松弛的部位松弛,达到表演的准确、适度,协调并富于魅力。
真正在舞台上、镜头前做到极度松弛自如是相当难的,需要演员具备形体、心里素质和不懈的实践锻炼。
3、真实感与信念:这就需要演员假戏真做,需要演员具备信念感。
培养演员对剧情、剧中的环境、规定情境、人物关系、发生事件等等具有真挚、强烈的信念与真实感,是基础训练的重要环节。
4、想象:想象是演员进行形象思维的重要前提。
在整个创作中,想象是引导演员的先锋。
演员正是依据剧本提供的虚构事实和人物的基础,用自己对生活中熟悉、理解、感受、积累的素材,进入艺术构思的想象过程,丰富和深化人物形象,规定情境,并在内心造成相适应的情绪,激起相应的体验、欲求、意向及动作。
想象来源于丰富的生活,来源于演员的心理体验和情绪记忆,来源于演员的大胆幻想与联想。
应该让想象也成为演员创作的第二天性。
在创作中养成一种想象生活得艺术习惯,学会进入想象的第二现实。
5、情绪记忆:指演员创造角色中调动自己过去的体验过的感情和激情的记忆,唤起人物相应的情绪与情感。
情绪记忆在表演创作中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技术,也是内心创作的最好素材,心理技术的重要手段。
6、交流与适应:交流指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与对手之间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动作等相互传递、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保持新鲜真挚的感受是交流的最佳状态,有时甚至出现可遇不可求的即兴瞬间交流。
一定要防止形式上、表面上的交流。
掌握交流,最主要的是做到真听、真看、真的去感受,使人物“活”起来,也就是活交流。
活的交流为“有机的交流”,它需要经过“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判别周围情况和选择对象;第二阶段是对象注意自己;第三阶段试探对象的心灵;第四阶段:把自己的视象传达给对象,还要使他以内心视觉看到交流的主体本身看见了什么和怎样看见所传达的东西;第五阶段对象的反应,双方交互地发出和收进心灵的潜流。
适应指演员在表演中与对手交流时彼此作出的各种不同的反应并影响对手的一种技能。
适应能补充语言的不足,能把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传达给对方。
7、速度与节奏:“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动作;哪里有动作,哪里就有活动;哪里有活动,哪里就有速度;哪里有速度,哪里也就有节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在我们生存的每一瞬间,我们内部和外部都存在着某一种速度节奏。
节奏是一切运动的组织原则,节奏贯穿表演过程中一种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现象,在一般指内、外部动作的强弱、长短、张弛等。
速度一般指内、外部动作的快慢、是节奏的构成部分和外在表现之一。
两者有区别又不可分割。
10、动作的艺术和艺术的动作动作的特点:(1)动作是在规定的情境的制约下,为完成既定的任务而进行的心理、形体的活动。
(2)动作具有两大特征:一是由意志产生的,一切动作都是产生于意志与愿望;二是有一定目的,任何动作都有它的目的,而目的是为了改变该动作的对象。
构成舞台动作的三要素做什么——任务为什么——目的怎么做——适应第三节表演的基础练习一、消除紧张与放松肌体、解放天性练习(一)“木偶练习” (二)放大与缩小练习二、想象物的动作练习(无实物动作练习)无实物动作练习的要求(1)选择具有外部特征和较复杂程序的动作。
(要求学员将动作分解为若干个小动作、若干程序)(2)注意力高度集中,做到真实、细腻、准确,有信念、符合逻辑顺序。
并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动作自如的“下意识状态”。
(3)展开艺术想象,并使练习具有细节与生活情趣。
无实物练习的题例:包饺子洗衣服炒鸡蛋擦玻璃生炉子抓鸟缝衣服无实物练习动作分解程序案例:点燃火柴抽烟1、2、3、摸到口袋里的火柴抓到火柴盒,把它从口袋里掏出来为了抽开火柴盒火柴不会掉出来,把火柴盒面朝上拿着4、5、6、7、8、9、用两个手指夹着火柴盒,用另一手指把它顶开用另一只手的手指取出一根火柴用两个手指捏住这根火柴,把它从火柴盒里抽出来把火柴盒头朝下拿着为了擦火柴不至于烧手、拿住火柴的末端吧火柴盒的侧面移到对准火柴的下边10、擦着火柴11、把火柴转过来,让火焰着起来12、如有过堂风就应用手或身子挡住风13、用火柴点纸烟,或照亮黑暗的地方14、点着了纸烟或照见了要找的东西15、吹灭火柴或使劲一晃,弄灭火柴16、考虑把燃过的火柴扔到什么地方17、扔掉火柴,或者放到烟灰缸里,或者放回火柴盒里。
三、简单的动作练习动作是表演诸元素的核心,也是表演艺术的核心。
初学者可以从简单的动作入手,逐步深化,因为动作是离不开规定情境的,动作是由“做什么——任务”“为什么——目的”“怎么做——适应”三要素组成。
题例:坐着进门向大家问好瞧着窗户起立坐下走进门进门,坐下,坐一会儿,出门走进桌子,拿起书,把书带回来四、为了某种目的而动作练习题例:(1)“坐着” 为了休息一会,为了躲藏起来,为了不被人找到,为了听见壁房里在做什么,为了守护病人或睡着的婴孩(2)“进门” 为了看看亲人和朋友,为了同陌生人认识,为了躲避开不愉快的会见,为了吓唬别人(3)“向大家问候” 为了表示欢迎,为了表示亲近、亲密、亲切,为了表示自己默默哀悼之情,为了赶快转入正题(4)“站住” 为了等待轮到自己,为了谁也不让放过,为了让别人给自己照相(5)“走来走去” 为了思考或回忆某一件事,为了守卫,为了使自己暖合起来,为了学习操练【篇三:语言表演课教学大纲】语言表演课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鹤)07513001二、课程性质与特点:语言表演课是培养从事影视剧(含儿童剧与节目主持人)表演的专业艺术人才的专业。
改革年龄段的学生要要几基本掌握语言表演课的基本理论知识。
扎实掌握创造人物形象所必需的表演技能和技巧。
争取在最短的课时内,有效的以严格的技术训练去独立面对艺术创作任务。
并且具有和同龄孩子相比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
了解更多的影视剧的创作流程方面的知识。
力争成为将来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同时要求学生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具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全面的能力。
具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善于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美学原则观察,认识,表现生活,以较强的艺术素质和独到的方法面对包罗万象的人生。
三、语言表演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语言表演课是艺术领域当中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