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韶关北伐纪念馆有感
自懂事以来,甚少去类似博物馆、纪念馆的地方。
来到韶关之后,更是没去过此地的纪念馆。
终有一日,获得良机,和班上同学一起前往北伐纪念馆。
依稀记得那天是4月29日,正值周末最后一日。
天气晴朗,蓝天辽阔,因此太阳也大了些。
和一群同学有说有笑地走过五里亭大桥,边走边看,不久便走到北伐纪念馆。
其他人的感受我不知道,但是当我一走近北伐纪念馆,心中一种庄严感油然而生。
我不是在写高考应试作文,我并没有胡乱捏造,这是我当时真实的感受。
远远望去,那座建筑颇有当时那个年代的西洋建筑风格,白色的外墙,让我不得不感到崇敬。
往正门走去,便看见有一座大牌坊,牌坊上正面写着“北伐战争纪念馆”,再往其背面一看,便是孙逸仙孙先生著名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
最近在同学电脑上看到他以牌坊背面“天下为公”做其电脑桌面,我不由得深入思考这四个字。
孙先生流亡美国时,曾深入学习美国制度,认为美国的共和制是民主的,不像中国清朝如此专制腐败。
因此他想在中国建立一个民主的共和制国家,“天下为公”的意思即是说国家不再是一家独裁,而是交付于国家公民之手,公民有权利参与决定政府决策。
他也为之不断付出自己的努力,过程极为艰难。
我们称孙文先生为“国父”,这是很有道理的。
在纪念馆的草丛前面,有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雕像。
他头戴帽子,身穿其发明的中山服,手里拿着一副望远镜,两眼眺望前方。
在这雕像前,我鞠了个躬。
跟着便直入大堂。
在这纪念馆里,我获益匪浅。
我第一次真正地看到当时的中华民国的国旗和国民党的党旗,看到当时的正规军刀,看到当时孙文先生到韶关视察的照片,看到孙文先生的真迹,看到当时的新闻报纸,不由得心旷神怡,忘记时间。
在北伐战争中,我认为能分为两个阶段。
一个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阶段,另一个便是蒋中正领导的阶段。
其实这里的北伐战争包括多次的护法、护国运动,也包括后来的国民大革命阶段的北伐。
那伐的是什么呢?自然是那些大军阀。
他们都有很顽固的封建思想,是极其顽固的封建势力,对中华民国的巩固存在巨大隐患。
于是孙中山先生不惜一切,势要与军阀势力斗争到底。
而后来老蒋的北伐,我不如说这是他为自己走向独裁铲除绊脚石而已。
虽说蒋的做法也起到很大的客观效果,但两者实不可相提并论。
虽说在北伐纪念馆中获益匪浅,但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不足之处。
我个人认为,图片太多,实物甚少。
我觉得实物带给人的震撼比图片来得更大。
纪念馆应多摆放一些实物,哪怕是作为赝品用来展览也好,多少也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历史环境。
我到了纪念馆之后都是慢慢去看的,这样才看得仔细。
可是同学们都看得很快,而且嘻嘻哈哈说说笑笑,根本不是来感受历史的。
其他游客也是如此,甚至还大声喧哗,没一点素质,只是抱着“到此一游”的心态而已。
最近又看到一些同学到纪念馆参观时候的搞怪照,我难以接受。
这么一个严肃的地方,居然可以如此嬉皮笑脸,这不免让我感到悲哀。
在历史面前不能保持庄严,连面对我们的近代历史的时候也如此,这样我们怎能延续我们的历史呢?我后来也被他们影响到,不能再认真地看下去,接着便要关门了,这是我的遗憾。
不过我觉得,虽然我获益良多,但这北伐纪念馆给我的震撼还不是很大。
太阳很大,即使是在下午四时半左右还是如此。
回去的路上,汗如雨下。
但脑子里想的,还是在纪念馆中所看到的图片与实物。
这次经历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也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
下次我还要去看。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