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标准】
一类:立意准确,语言美,结构好,材料新。
(51分以上)
二类:立意较准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材料较新。
(44分—51分)
三类:立意有偏差,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
(36分—43分)
四类:立意偏离材料,语言表达较差,结构不合理或残卷。
(36分以下)
(二)作文“规则与人情”立意参考及标杆例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2012年6月9日上海发生的一件事引发了一场关于规则与人情的争议。
一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因为自行车坏了,结果迟到了2分钟。
考场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拒绝考生进入考场。
考生的妈妈先求情,后下跪,工作人员仍不允许考生进场。
这名考生因为心急,想要翻墙入场,后被工作人员制止,最终未能参加考试。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解】
材料是一个新闻事件,先点出事件引发了一场争论,然后简单叙述事件。
写作要求中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字样,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即可从工作人员、妈妈、考生中任选一人,也可以综合其中一个、两个或三个人的看法和做法;对人物观点和做法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但在立意判断时应该研究本则材料的特殊性,本则材料由概括句和事例组成,而且关系紧密。
概括句暗示了(其实也指明了)出题人的意图,本次作文的基本立意范围——规则与人情,事例中也隐含了一个重要信息“考生违规,考场工作人员坚守规则,不为人情所动”。
【附】“规则”,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人情”,人的感情;人之常情(通常的心情或情理)。
【立意方向参考】
切题:(依据是既符合范围,又切合材料)
1.规则至上,人情不能动摇规则
2.人情可以完善或改变不合理的规则
3.规则中应该蕴含人情味
4.不违规则,不失人情
5.严守规则,彰显公平是最大的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