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6-4 项脊轩志课时作业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6-4 项脊轩志课时作业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A.余稍为修葺修葺:修补
B.偃仰啸歌偃仰:安居,休息
C.亭亭如盖亭亭:直立的样子
D.珊珊可爱珊珊:婀娜的样子
解析:D项珊珊:美好的样子。
答案: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作者借写悠然亭记,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罢官隐居、悠然自得的生活。
解析:写泰山等是为了与马鞍山对比;“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表明“悠然”独在“兹山”,且“所以自忘”的悠然心态也是居此山之后。
答案:B
1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A.后五年,吾妻来归B.比去,以手阖门
C.妪每谓余曰D.鸡栖于厅
解析:A项归:古义为“女子出嫁”,今义为“回”。B项比:古义为“及、等到”,今义为“比较”。C项每:古义为“经常、不止一次”,今义为“全体中的任何一个”。
答案:D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B.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答案:D
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淀山公“悠然”的一组是()
①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②所至官,多著声绩。
③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
④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⑤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
⑥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答案:(1)在园子中建了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
(2)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
(3)陶渊明没有能够说出其中“悠然”的含义,淀山公哪里能够说出它呢?
【参考译文】
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吴淞江南边的千墩浦边上。表兄淀山公由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罢官回来后在昆山县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淀山公)在马鞍山的南麓、娄水的南岸定居。
D.而母立于兹久不见若影
解析:A项,一个整体;有一次。B项,在。C项,用在时间词后面补足音节。D项,你。
答案:A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娘以指叩门扉曰B.往往而是
C.室仅方丈D.先妣抚之甚厚
解析:B项:到处/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C项:一丈见方/寺院的住持。D项:对待/抚摸。
四、语言应用
18.根据《项脊轩志》的内容,仿照例句再续写一句话。
生活,就是项脊轩中的桂影书香,虽平常但也平静,平静中自有珊珊可爱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活,就是项脊轩中的凡人琐事,多可喜亦多可悲,可悲中自有浓浓思念之情。
A.①③⑤B.②④⑤
C.①③⑥D.②④⑥
解析:①以“悠然见南山”命名,“悠然”之意明显;③与山亲近,随处有高楼曲槛,几席户牖,正是“悠然”的行为,也是以后建亭并命名的由来;⑥被世人记得,而自己忘怀,是离开官场住在此山时的“悠然”心态。②④⑤不属于“悠然”,因为:②表现的是淀山公为官的名声和功绩很大;④只是客观描写马鞍山的自然环境;⑤叙写登泰山等是为官时的经历,目的是与马鞍山对比。
答案:A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悠然亭记
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馀年,归始僦居①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尝登泰山,览邹峄,历嵩、少间,涉两海②,入闽、越之隩阻③,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④?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也?”予获侍斯亭,而僭为之记。(选自《明清散文》)
解析:本题主要运用了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答案:D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2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得:①得到,②能够。凡:均为“总共”意。
答案:C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中的“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B.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C.尘泥渗漉,雨泽下注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解析:垣墙:名作动,砌上垣墙。其他为名作状。
答案:B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淀山公凭借杰出有为的才能,所任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可以重用的人才,还一定推崇淀山公。大概因为淀山公没有被世人忘怀,然而,他自己却自我忘怀到这种地步。
陶渊明先生已经远去了,我无从跟随他来向他请教。我将要跟随淀山公向他请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句,陶渊明没有能够说出其中“悠然”的含义,淀山公哪里能够说出它呢?淀山公游历天下,曾登上泰山;游览邹峄山,游历嵩山及少室山之间,涉游东海和南海;进入福建和浙江两地深险难行的地域,这马鞍山与泰山的一块大石头有什么不同呢?回想淀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托在这座山中吧!庄子说:“自己的祖国和故乡,看到她心里就舒畅。即使丘陵草木杂芜,掩蔽了十分之九,心里仍然舒畅。何况是亲身见闻到本来面目的呢?”我获得陪同这座悠然亭主人的荣耀,冒昧地写下了这篇文章。
C.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D.然自后余多在外
解析:D项表转折;其他为形容词词尾。
答案:D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9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4)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答案:(1)桌子 环视(2)长啸或吟唱(3)修补(4)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
9.对本段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狭小、破漏、昏暗几个方面写老屋的特点。
B.写老屋经修葺后,居室及四周环境优美宁静及心情愉悦恬适。
C.描写中巧妙运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写法。
D.本段运用了描写、叙述、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与名师对话】高中语文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A.尘泥渗(shèn)漉呱呱(ɡūɡū)而泣
B.余稍为修葺(qì)以手阖(hé)门
C.偃(yǎn)仰啸歌垣(yuán)墙周庭
D.旧时栏楯(dùn)扃(jiōnɡ)牖(yǒu)而居
解析:D项楯shǔn。
答案:D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7.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旧南阁பைடு நூலகம் 旧:旧日的,原来的
B.室仅方丈方丈:一丈见方
C.前辟四窗前:指阁子南门两侧
D.冥然兀坐兀:端正
解析:C项名词用作状语。
答案:C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2)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3)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B.大母过余曰过:看望
C.大类女郎也类:像
D.客逾庖而宴宴:请
解析:D项宴:吃饭。
答案:D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庭中通南北为一先妣尝一至
B.鸡栖于厅而母立于兹
C.顷之,持一象笏至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①僦(jiù)居:租房。②两海:这里指东海与南海。③隩(ào)阻:深险难行之地。④礨(lěi)石:大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