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商周至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为15个不同地域的歌诗,160 篇;雅为朝廷的乐歌,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为祭祀祖先和自然神的乐歌,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刘向把屈原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离骚《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结构宏伟严整,运用比兴、幻想和象征等艺术手段,风格浪漫,辞藻瑰丽,情感强烈。
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活动和杰出政治家的言论,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
关于作者说法不一,《史记》说作者为左丘明。
乐府诗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
.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
魏晋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他们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其中贺知章、张若虚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张旭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包融所传诗不多。
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
“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初唐四杰王勃有《王子安集》、杨炯有《杨盈川集》、卢照邻有《幽忧子集》、骆宾王有《骆临海集》。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古诗十九首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内收录有无名氏古诗多首,题为《古诗》。
这些古诗多为东汉末年社会中下层的文人士子所作,后人将它看作一个整体,称之为“古诗十九首”。
这些作品内容多写游子思妇及朋友间的离情别绪以及士子们的仿惶失意、牢骚苦闷,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而艺术性极高。
主要作品:《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等。
韩孟诗派中唐时,韩愈、孟郊、贾岛等人的诗歌以奇崛横放的笔墨矫正大历以来平庸浮艳的诗风,开创了奇险生新的新诗派,文学史上称韩孟诗派。
元白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并称。
二人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均以平易通俗著称,在中唐诗坛影响很大。
但在主题集中、思想深刻、形象鲜明等方面,元稍逊于白。
对元白的评价,历来有扬有抑。
扬者始自张为,抑者始自杜牧。
新乐府运动是一场主张现实主义创作的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
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
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庄子庄子,战国中期哲学家,宋国人,名周,字子休。
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又名《南华经》,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目前所传三十三篇。
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史记《史记》是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
《史记》,也省,或称“太史公传”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答楚辞的文体特征诗风上,铺排跨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如《离.1骚》想象奇幻,文辞绚烂,加以香草美人寓志的表现手法,形成壮丽迷离的艺术境界。
体式上,篇幅较之《诗经》有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2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语言上,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大量涌现,另外,“兮”、.3“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一个鲜明的标志。
诗经六义《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君子偕老》、《伐檀》、《硕鼠》、《氓》等。
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雅.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情、景、事、理的浑融。
陶诗常选用典型的景色画面,使情.1寓于景,含蓄地表达作者的高洁志向,绘形绘色。
诗人往往将自身的感受、自然的景物、人生的哲理结合在一起,浑然一体。
陶渊明最为经典的那首《饮酒》其五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俗喧嚣的干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陶诗质朴无华而又诗意盎然,.2便呈现出深远无涯的意境和疏稍加点染勾画,多采用白描手法,淡自然的情趣。
如《桃花源诗并记》中用简单明白的词语写桃花源中人的安逸生活,这些和陶诗中大量的描写对象如村舍、鸡犬等一样,都是平常事物。
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桃源人的恬静、自得、超然世外何尝不是诗人向往的隐居生活。
陶诗词藻并不华丽,朴朴素素,却又在平淡之中可见绮丽。
精当而不露痕迹的语言锤炼。
陶诗中的语言质朴而简炼,用.3字不追求新奇和藻饰,而是努力寻求精当的语句,自然贴切恰到好处,同他的诗歌的题材、风格协调一致。
元好问《论诗绝句》“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花流水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就是对陶诗语言的极度赞赏和确当评价。
《史记》的体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纪传体是一种以记载各种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其特点是:以年为纲,以事相从。
纪传体史书的这种记载方法有着自身的优缺点。
其优点是:按时间顺序记事,诸事共载于一篇,使读者便于了解在同一时间内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整个国家的形势如何。
其缺点是:一件事如果经历了几年或几十年,就不能不散记在数年或数十年间,混杂在数十百件事之中,读者想要了解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必须付出很多的劳动和时间来从事翻检。
作为纪传体史书的《史记》也同样具备了这些优缺点。
《史记》一书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体。
本纪——记载历代帝王或最高当权者,共十二篇。
世家——记载诸侯世系(基本上是记述各国诸侯的历史,有通变破例的做法),共十三篇。
列传——记述各时期的将相大臣及各阶层代表人物的事迹,以表现各个时期的社会风貌。
列传又分为、民族传,专传、合传、类传,共七十篇。
书——分专题记载各种典章制度,共八篇。
表——即用表格的形式记在各个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王维“诗中有画”的含义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所谓“诗中有画”,是以诗为主体,吸取画的因素,融入诗境,随而体现了诗中所难以具有的美感。
以抒情方式写景,景在情中,情中含景,使客观的景主观化。
如王维的诗《山居秋暝》,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首诗,也是全新的画面感官。
李贺诗歌的怪奇特征怪奇诗派,是中唐时期以孟郊、韩愈、李贺、贾岛等作家为骨干的一个诗人群体, 即所谓“韩孟诗派”,该诗派的主要特点是尚怪。
奇峭独特的诗体与语言。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
.1对乐曲本身,作者仅以“昆山工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
渲染乐曲效果的诗句,由一系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构成,且多用神话传说,摹写新奇,词语峭丽,颇富浪漫气息。
奇异丰富甚至荒僻怪诞的想象与意境。
《李凭箜篌引》名为李.2凭弹箜篌而作,却采用奇异的想象构思成文。
诗人为了夸说李凭箜篌的艺术魅力,引证了许多神话传说人物对音乐的反映,上天入地,想落天外。
特别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一句,诗人丰富奇异的想象竟然使芙蓉泣泪、兰花开口笑, 真是形神兼备, 令人叹为观止。
奇诡新颖的意象。
在诗歌的意象方面,李贺诗给人以心理的.3刺激。
抑郁、愤懑、痛苦的心境使他在搜寻新颖意象进行创作时,多偏重于枯寂幽僻一类甚至是荒诞无稽的,经高度抽象的思维过滤,运用象征性手法表达。
故“老”、“死”、“瘦”、“枯”、“硬”等词语多出现在描绘意象的诗句之中。
然而诗人并非喜爱纯粹的空寂落寞,而是在荒凉之中追寻斑斓的色彩,在死寂之中表现生命的活力,于是浓暗与艳丽、衰残与惊耸、幽冷与华美共同构成李贺诗歌意象的特殊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