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考纲展示考情解读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考查相对较少。
多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查形式,难度上相对比较小,内容上相对集中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条件、核心思想及其社会影响,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具体内涵和意义考点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Z主干梳理hu gan shu li关键词:人文主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先定论1.文艺复兴(1)背景①经济前提:意大利经济繁荣,最早出现__资本主义萌芽__。
②经济方面:新兴__资产阶级__要求思想变革。
③文化底蕴: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大量遗存。
④社会现实:中世纪__天主教会神学__世界观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2)核心思想:__人文主义__,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3)实质:是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兴起的__资产阶级__思想解放运动。
(4)发展历程: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世纪后期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传播,16世纪达到高潮。
(5)代表人物及成就: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彼特拉克被称为“__人文主义之父__”,__莎士比亚__是英国文艺复兴的典型代表。
(6)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2.宗教改革(1)背景:14~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中__人文主义__的传播;“赎罪券”的兜售成为导火线。
(2)标志: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3)主张:“__因信称义__”;可以通过《圣经》与上帝直接沟通;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4)新兴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会等。
(5)性质:宗教改革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一场反对__封建统治__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政治改革运动(或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6)意义①欧洲宗教改革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__天主教会__,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为以后的__资产阶级革命__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K 考点深化ao dian shen hua文艺复兴对古希腊人文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继承: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提倡怀疑精神,尊重知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尊重知识。
(2)发展: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自然(本性;本原),即认为要重点探讨人自身,认识人自己。
文艺复兴时期则进一步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世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愚昧。
〔跟踪训练〕1.(2018·德州一模)欧洲历史上通常将绘画、雕塑和建筑归为实用性和技术性的体力活动,艺术家被看作用手谋生的手艺人。
但在文艺复兴时期,它们逐渐被视为以精神活动为主的艺术的一部分,艺术家也上升为受人尊崇的创造性精英。
这主要是因为“它们”(B) A.开始批评教皇和天主教会B.符合了人们思想表达的要求C.提高了艺术家的社会地位D.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析】艺术由“体力劳动”变为“以精神活动为主的艺术的一部分”,这是因为文艺复兴通过艺术表达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诉求,故选B项;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艺术本身不可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
2.(2018·高考押题卷一)14~16世纪罗马经历了约40余位教皇,教皇们不仅雇佣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行富丽堂皇的包装,还有的借助人文主义者们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甚至有诸多教皇是由人文才能而登上权力巔峰。
这反映出(B) A.人权至上思想占据主流B.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社会观念C.人文主义思想源于宗教D.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宗教改造【解析】14~16世纪是西方文艺复兴的重要时期,“教皇们不仅雇佣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行富丽堂皇的包装,还有的借助人文主义者们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其目的是应对文艺复兴运动对封建教会的冲击,这恰恰说明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社会观念,故B项正确;人权至上思想是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故排除A项;至于人文主义思想源于哪里,材料没有说明,可排除C项;开启了宗教改造的是马丁·路德,因此D项错误。
考点二启蒙运动Z主干梳理hu gan shu li关键词:理性主义、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自由平等、民主科学、人非工具1.时间、中心:17~18世纪、法国。
2.指导思想:__理性主义__。
3.斗争矛头: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4.思想内容:理性、民主、自由、平等、科学。
5.性质:资产阶级__反封建__的思想解放运动。
6.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思想家主张历史地位相似点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__三权分立__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原则都反对君主专制,否定__教权主义__,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__君主立宪制__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卢梭倡导社会契约和__人民主权__,主张民主共和描绘了未来世界的蓝图康德提出__人非工具__和尊重他人的主张确立了人类的主都反对君主专制,否定__教权主义__,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体地位变革社会制度,建立法制社会,为资本主义道路构建蓝图。
【规律认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起源(智者运动)——形成(文艺复兴)——发展(宗教改革)——高峰(启蒙运动)的历史发展进程。
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具体内涵各不相同。
(1)古希腊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认识的对象从以自然界为重点转移到认识人类和人类社会,突出人的自身,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的人文观点,实际上是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发展的产物。
(2)文艺复兴是近代人文主义出现的标志,肯定人和人性,突出人的作用。
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与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3)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的发展阶段。
宗教改革者们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提倡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沉重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
(4)启蒙运动是人文主义发展到高峰的标志。
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科学、自由、平等,反对特权等级;主张实行法治;对未来社会进行了设想。
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把反封建斗争推进到反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理性王国上来。
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做了舆论准备,成为人类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
K 考点深化ao dian shen hua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1)对近代世界的影响:“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
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
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对各国政体的影响①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的思想。
②对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和三权分立思想。
③对法国:在19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跟踪训练〕3.(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实验班六模)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些持批判态度的人认为启蒙运动必须为道德危机、精神空虚、生存压力,甚至环境恶化等这些削减人类幸福感的现代性整体危机负责。
这一批判的主要依据是(C)A.法国启蒙运动发展最为迅速B.理性主义思潮引发精神危机C.启蒙运动存在一些激进观点D.启蒙运动促使社会发生转型【解析】法国启蒙运动发展的迅速与否与法国大革命后出现的削减人类幸福感的现代性整体危机无关,故A项错误;理性主义思潮强调理性思考,本身并不会引发精神危机,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中过于注重理性与科技的力量,忽视情感与社会环境,从而造成道德危机、精神空虚、生存压力,甚至环境恶化等这些削减人类幸福感的现代性整体危机,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启蒙运动对社会发展的弊端,并非对社会转型的影响,故D项错误。
4.(2018·山东省猜题卷)德国启蒙运动是通过建立统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戏剧来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启蒙运动的政治社会因素在德国得不到张扬,他们的努力集中在哲学文学中,其成果集中在理论上。
这说明(C)A.德法两国的启蒙运动存在着本质差异B.德国启蒙运动的成就与效果不明显C.实现民族国家统一是德国的首要任务D.德国启蒙思想家不以追求理性为目的【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德国启蒙运动内容主要围绕国家统一的文化和戏剧等内容迅速发展,从而体现了民族国家统一是德国的首要任务这一内容,故C项正确;A项错在“本质”,启蒙运动本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材料强调德国的启蒙运动侧重文化领域,不是成效不大,故B项错误;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故D项错误。
考查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考查时空观念体验1(2018·全国卷Ⅲ·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
这表明(A)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解析】结合材料时间“18世纪前半期”、地点“法国”及“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可知,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即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自由的思想流行,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 项与史实不符。
体验2(2018·江苏·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
“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
这些谚语(C)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解析】“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等谚语是16世纪德国社会流行的,这反映出宗教改革前德国民众对基督教会腐败的痛恨,但人们还是信仰上帝的,故A项错误,C项正确;欧洲首次思想解放是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法国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