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历模板
血常规化验回示:WBC13.99*10^9/L↑ NEUT#10.4*10^9/L↑ MONO#1.04*10^9/L↑
生化回示:CHOL6.25mmol/L↑LDL-C4.16mmol/LAPOE60mg/L↑LP(α)94.7mg/dL↑
治疗方案: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中药以翘荷汤加减治疗。
医嘱变更:停用甲钴胺注射液,注射用硫辛酸0.6giv.drip QD
过敏史:
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食物过敏史、否认其他接触物过敏史。
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置史:
无。
入院诊断:
西医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中医诊断:口僻 痰瘀滞络证
出院诊断:
初始治疗方案分析:
患者因“右侧口角歪斜一周”入院,既往体健。
西医:根据该患者查体,主诉及病史情况,可以确定该患者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根据该病治疗原则,医生选择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抗病毒、激素、补充B族维生素对症治疗,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原则。
(5)出院带药情况情况。
2、每次记录应有学员签名,并注明记录时间(年、月、日)危重病人要记录时刻。
3、药学带教老师每周不少于两次对药物治疗日志进行点评,并用红色笔填写点评意见。
4、临床带教老师每周不少于一次对药物治疗日志进行点评,并用红色笔填写点评意见。
5、一般每3天书写记录1次,危重病人随时书写记录。
建立日期:2017年6月15日建立人:史家文
姓名
颜博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住院号
691834
住院时间2017年6月11日
出院时间 年 月 日
籍贯济南
民族汉族
工作单位
家庭电话
手机号
联系地址 邮编
身高(cm)
体重(kg)
体重指数
血型
血压mmHg
134/86
体表面积
不良嗜好(烟、酒、药物依赖)
无
主诉和现病史:
葛根素注射液(心诺)0.4giv.drip QD
中药(翘荷汤加减):
制巴戟天 30g 藁本片 12g 木香9g 薄荷9g
陈皮9g 炒僵蚕 12g 柴胡12g 升麻24g
玄参12g 连翘30g 板蓝根15g 桔梗9g
炒牛蒡子9g 黄芩12g 黄连9g 甘草3g
马勃6g
药学监护:
1、药物治疗日志记录内容应包括:
Ps:甲钴胺注射液和甲钴胺片合用,重复用药?
2.血塞通注射液在静脉滴注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本品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用药后一旦出现过敏反应或者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须立即给予肾上腺素紧急处理,必要时应吸氧、静脉给予激素,采用包括气管内插管在内的畅通气道等治疗措施。
3激素治疗。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能抑制感染性(如细菌、病毒)、物理性、化学性、免疫性及无菌性炎症,在急性炎症初期能增加血管的紧张性、减轻充血、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减轻渗出、水肿,以缓解神经受压,同时抑制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减少各种炎性介质释放,从而缓解红肿热痛的症状。
右侧口角歪斜一周。
患者于6月5日吹风后出现漱口漏水,于6月6日就诊于桂林中医院,予以维生素B6、维生素B1、甲钴胺片、如意珍宝丸及针灸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遂入我病区、入院症见:右侧口角歪斜,左侧漱口漏水,左侧鼓腮漏气,伸舌左偏,偶左眼流泪,左侧耳后阵发性跳痛,左侧面部揉按疼痛,纳眠可,二便调。
其它主要治疗药物:
硫辛酸注射液(亚宝力舒)0.6g qd ivgtt
葛根素注射液
中药:翘荷汤加减
制巴戟天 30g 藁本片 12g 木香9g 薄荷9g
陈皮9g 炒僵蚕 12g 柴胡12g 升麻24g
玄参12g 连翘30g 板蓝根15g 桔梗9g
炒牛蒡子9g 黄芩12g 黄连9g 甘草3g
马勃6g
药物治疗日志
6.11(D1)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可,言语稍欠清晰、流利,自主体位,查体合作,眼裂无增大或变窄,顺木反射在,双眼睑无水肿及下垂,双眼无突出及下陷,眼球运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无眼震;颞肌及咬肌无萎缩,疲劳试验(-),咀嚼动作对称有力,左侧额纹变浅,左侧鼻唇沟变浅,右侧口角歪斜,左侧鼓腮漏气,左侧闭目不能完成,舌前2/3味觉存在;双耳听力粗侧正常,喉发音正常,吞咽正常,软腭对称,抬举良好,悬雍垂居中,咽反射存在,腭反射灵敏,舌后1/3味觉无异常,转项运动正常,耸肩对称有力,伸舌居中,舌肌无萎缩、肌束颤动;余颅神经(-)。左上肢近端肌力5级,远端肌力5级,右上肢近端肌力5级,远端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三头肌反射(++),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左侧面部浅感觉减弱,余深浅感觉正常,双侧Hoffmann征阴性,双侧Babinski征阴性,双侧Oppenheim征阴性,双侧Gordon征阴性;共济运动;指鼻试验稳准,轮替试验稳准,跟膝胫试验阴性,闭目难立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治疗方案:甲钴胺注射液营养神经,注射用血塞通活血化瘀通络,地塞米松磷酸钠激素在急性期进行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口服补充维生素B1、B6、甲钴胺片进行辅助。
药学监护:注意甲钴胺注射液使用方法,密切观察患者注射用血塞通的用药反应,若有不良反应发生立即采取措施。
6.12(D2)
患者右侧口角歪斜,左侧鼓腮漏气,伸舌左偏,偶左眼流泪,左侧耳后阵发性跳痛,左侧面部揉按疼痛,纳眠可,二便调。
口服B族维生素(B1、B6),补充
2活血化瘀。
血塞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甙,具有显著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张动脉等作用,从而纠正组织缺氧状态,抗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显著改善缺血神经组织的血液供应。通过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善神经低灌注,使缺血水肿减轻,加速神经髓鞘和轴突恢复,可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促使周围神经功能恢复,消除症状。该患者改善面部血液供应,增加受损神经部位血流和氧代谢,促进面神经恢复。
初始药物治疗方案监护计划:
1.甲钴胺注射液的周围神经病通常用量,成人一次1安瓿(含甲钴胺0.5mg),一日1次,一周3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可按年龄、症状酌情增减。甲钴胺见光易分解,避光使用;一般不超过连续使用一个月;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且对新生儿、早产儿、婴儿、幼儿要特别小心;注意避开神经分布密集的部位;注意针扎入时,如有剧痛、血液逆流的情况,应立即拔出针头包括:
1.出院时对完整治疗过程的总结性分析意见;
2.药师在本次治疗中参与药物治疗工作的总结;
3.患者出院后继续治疗方案和用药指导;
4.治疗需要的随访计划和应自行检测的指标。
临床带教老师评语
对完整教学药历的评语
药学带教老师评语
对完整教学药历的评语
中医:综合脉诊,四诊合参,患者本病当属“口僻”范畴,证属“痰瘀滞络证”,患者生活习惯致使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瘀互结,阻滞经络而发病。故采取化痰祛瘀通络治则。
主要治疗药物:
1甲钴胺注射液(弥可保) 1000ug iv.dripQD
2注射用血塞通(络泰) 400mg iv.dripQD
3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 iv.dripQD
既往病史:
既往身体健康状况可。否认高血压、否认冠心病、否认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否认结核病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手术史。否认重大外伤史。否认输血史。
既往用药史:
无用药史。
家族史:
否认家族遗传病及类似病史。
伴发疾病与用药情况:
否认高血压、否认冠心病、否认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否认结核病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手术史。否认重大外伤史。否认输血史。
本品应单独使用,严禁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如确需要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用药间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3.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时,糖皮质激素在使用时有诸多副作用(如血糖升高、高血压、水肿、低血钾、精神兴奋、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伤口愈合不良、免疫力低下、库欣综合征),短期应用激素副作用以食欲亢进、消化性溃疡多见,应密切关注;防止氯化钠注射液加重地塞米松磷酸钠在人体内水钠潴留作用,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为宜。
(1)入院后首次病程内容已经在首页各栏目中体现,日志部分需记录入院时间和入院诊断。
(2)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变化与用药变更的情况记录(含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疾病诊断、治疗方案、会诊情况);
(3)对变更后的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价分析意见与药物治疗监护计划;
(4)用药监护计划的执行情况与结果(包括药师参与情况与结果)。
4 维生素B1、 10mg P.O TID
维生素B6 10mg P.O TID
1 营养神经。
甲钴胺注射液内源性辅酶B12,系活性维生素B12 ,在周围神经中的含量更高,体内半衰期长,易于进入神经细胞内,具有调节基因的转录,促进核酸蛋白和卵磷脂的合成,修复突触传递的作用,早期应用可有效的防止有髓纤维变性和脱髓鞘,促进变性神经的再生,从而修复损伤的神经纤维。该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