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堡子店中学高三年级十二月月考化学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Ⅰ卷(共48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16年1月5日,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宣布,该省地质工作者在浮梁县发现超大型钨铜矿。
下列有关W18274、W18474、W18674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是钨的三种元素B.它们互为同位素C.W18474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10D.它们的所有性质几乎完全相同2.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B.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D.HCOOH、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原子,都是二元酸3、7瓶分别含有Cu2+、Fe3+、Al3+、Mg2+、Fe2+、+4NH、Na+等离子的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该试剂是( )A.KMnO4溶液B.KSCN溶液C.NaOH溶液D.NH3·H2O溶液4、高铁酸钠(Na2FeO4)可用于饮用水的净化处理,可由下列方法制得高铁酸钠: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Na2O2只作氧化剂B.Na2FeO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生成1 mol Na2FeO4,有4 mol电子转移D.Na2FeO4中Fe为+4价,具有强氧化性,能消毒杀菌5、向含有FeBr2、FeI2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再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存在I-B.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全部被氧化C.原溶液中的Br-可能被氧化D.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液,下层溶液呈紫红色6、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Mg2++—3HCO2+4OH-===Mg(OH)2↓+—23CO2+2H2OB.向亚硫酸钡固体中加入稀硝酸:3BaSO3+2H++2NO—3===3BaSO4↓+2NO↑+H2OC.在银氨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硝酸:[Ag(NH3)2]++2H+===Ag++2NH+4D.向NH4HSO4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至SO42-刚好沉淀完全:Ba2++2OH-+NH+4+H++SO—24===BaSO4↓+NH3·H2O+H2O7、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B.AgCl、NaHCO3C.Na2SO3、BaCO3D.Na2CO3、CuSO48、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关于“鼻冲水”的记载明确指出:“鼻冲水,出西洋,……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惟以此水瓶口对鼻吸其气,即遍身麻颤出汗而愈。
虚弱者忌之。
宜外用,勿服。
”这里的“鼻冲水”是稀硫酸、氢氟酸溶液、氨水、醋酸溶液中的一种。
下列有关“鼻冲水”的推断正确的是( )A.“鼻冲水”滴入酚酞溶液中,溶液不变色B.“鼻冲水”中含有5种粒子C.“鼻冲水”是弱电解质D.“鼻冲水”不能使二氧化硅溶解9、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图转化关系: 甲−−−→−溶液NaOH 乙−−→−盐酸丙−→−∆甲,则甲不可能是( ) A .Al 2O 3 B .NH 4Cl C .CO 2 D .SiO 210、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 +4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 2、CO 2、SO 2、NO 、CO ,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 3、CaSO 3B .X 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C .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D .处理含NH +4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 +4+—2NO ===N 2↑+2H 2O 11、有a 、b 、c 、d 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四种元素中只有b 为金属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b>c>d>aB .b n +与d m -在水溶液中可形成化合物b m d nC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a<cD .b 和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相互反应12、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H 、D 、T ,氯元素有两种同位素Cl 3517、Cl 3717,当用一种仪器测定由氢、氯两种元素原子组成的HCl 分子的质量,所得到的数值有( )A .2种B .5种C .6种D .9种13、列化学用语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Mg 2+的结构示意图: B .氚的原子符号:12H C .MgCl 2的形成:D .Cl 2的电子式:Cl :Cl14、比较下列各组微粒半径,正确的是( )①Cl<Cl -<Br - ②F -<Mg 2+<Al 3+ ③Na +<Na<K ④S 2-<Cl -<Br - A .①和③ B .只有② C .只有③ D .①和④15、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A .H 2OB .BF 3C .CCl 4D .PCl 516、在符合下列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既能溶解铝片,又能溶解H 2SiO 3的溶液中:K +、Fe 2+、—24SO 、—3NO B .由水电离产生的c (OH -)=1×10-14 mol ·L -1的溶液中:K +、Na +、Cl -、—3NOC .将铝片放入,能产生H 2的无色溶液中:Na +、Mg 2+、—24SO 、—3NO D .含有大量Fe 3+的溶液中:Na +、Al 3+、—3NO 、SCN -Ⅱ卷(共52分)二、主观题(共4小题,解答时注意审题,由易到难)17、(16分)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 2+、Fe 3+的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mol ·L -1的溶液。
在FeCl 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 mL FeCl 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 2可将Fe 2+氧化。
FeCl 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 mL FeCl 2溶液中先加入0.5 mL 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 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 mL 0.1 mol ·L -1 KI 溶液,加入6 mL 0.1 mol ·L -1FeCl 3溶液混合。
分别取2 mL 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 CCl 4充分振荡、静置,CCl 4层显紫色; 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 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 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18、将晶体X加热分解,可得A、B、D、E、F和水六种产物,其中A、B、D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氧化物,气体E是单质F所含元素的氢化物。
(1)A能溶于强酸、强碱,写出A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D都是酸性氧化物且组成元素相同,D溶于水得强酸且无其他物质生成,则B、D分子中除氧元素外所含另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E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实验室制取E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得的气体可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通入。
(4)由各分解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推测X的组成类似于明矾,若向X的浓溶液中滴加浓NaOH溶液至过量,现象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一定量的X晶体分解,若生成 F 1 mol,则必同时生成________(物质)________mol。
19、基础回顾:14分(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①Na2O2:②H2O2:③CO2 :④NH4Cl:(2)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①MgCl2:②H2S:(3)S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20、在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O2(g) 2NO2(g)。
(1)当n(NO)∶n(O2)=4∶1时,O2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A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O2)________B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O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N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当达到B点后往容器中再以n(NO)∶n(O2)为4∶1加入些NO和O2,当达到新平衡时,NO的百分含量________B点NO的百分含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到达B点后,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
A.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变化B.v正(NO)=2v正(O2)C.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在此条件下达到最大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2)在图1和图2中出现的所有物质都为气体,分析图1和图2,可推测:4NO(g)+3O2(g)===2N2O5(g) ΔH=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