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英汉句式结构对比与翻译一. 英文句式结构基本上为主谓结构,可以扩展为5种: 主+谓、主+谓+宾、主+谓+宾+宾补、主+谓+宾+间宾+直宾、主+系+表。
汉语中有部分句子与上述英文句子是对应的。
二. 中文句式结构(一)主谓结构。
(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二)主题—评述句1. 很多汉语句子是“话题性”很强的句子,即句子的前面是一个话题,后面是对话题的评述或陈述、描述。
如:他处境很危险;楼上住着个女工。
2. 其中话题跟后面的动词只是对这个话题所作的说明,不一定表示主语所指称的实体的行动或性质,或者后面根本就没有动词。
3. 结论:将此类句子翻译成英文时,需进行句式结构的调整,在整个句中找到可以在英文中作主语的词,然后再根据主语选择合适的动词,如果找不到主语,就需要添加主语,或将句子中动作的承受着作主语,变为英文的被动语态。
4. 主题—评述句可归纳为如下几种:⑴动作承受者作话题。
如:那件事我已经办好了。
⑵双话题。
如:我头疼。
⑶动词或动词短语作话题。
如: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
⑷从句作话题。
如:张三明天去美国,我觉得很奇怪。
⑸地点作话题。
如:桌上搁着一碗饭。
⑹时间作话题。
如:今天风和日暖。
(三)无主句1.即“非主语句”,一种是没有主语的,叫无主句,还有一种是由一个词构成的,叫独词句,如:火!注意!这种句子可以直译。
2.一般来说,无主句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⑴表达客观、科学、公正的语气。
汉语的一些科技材料或法律条文中往往使用无主句,目的是使表达的内容更科学、公正。
这种情况下,无主句要以为英文的主谓结构时,一般都转化为被动语态,也就是使用原文的宾语做主语,因为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发出者,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达原文的语用效果。
如:要制造飞机,就要考虑空气阻力问题。
Air resistance ha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an airplane is to be made.⑵表达不满又不失礼貌地语气。
汉语中无主句多用来表达一种微妙的情感,在不强调施事者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满等。
在英语中,遇到同样的情况,一般较为广泛地使用被动语态。
这样说话人可以避免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听话人也不会感到说话人在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自己。
所以,此类无主句可以译为英语的被动句。
有时也可以用形式主语it,避开主观语气。
如:为什么总把这些麻烦事推给我呢?Why are these troubles always left to me?有时也可以用形式主语it,避开主观语气。
如:学这一套,不如去学照相。
It is better to learn photographing than to learn this stuff.⑶省略第一人称主语“我”或“我们”。
有时候为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话人刻意省去了“我”或“我们”。
这些无主句往往出现在较为正式的场合或正式的书面报告中,翻译成英文时可根据集体情况添加主语“我”或“我们”,最好不要将其转译为英语的被动语态。
如:希望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I hope that all the problems will be readily solved.⑷一些谚语或表示哲理的句子。
许多汉语谚语不必指明动作的发出者,其暗含的主语当热是泛指的主语。
这类句子翻译时可根据情况添加泛指主语one或we或you,或译成英语的there be结构或it is …+to do的结构。
如:活到老,学到老。
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或we are never too old to learn.⑸表示存现。
汉语中的存现句,就是表示事物存在、出现、消失的句子。
翻译此类句子时,可将原文的宾语放在主语的位置,也可以使用there be/occur/exist…句型。
如: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Many problems have to be solved immediately 或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mmediately.三. 英语主谓句转译为汉语话题—评述句和无主句(一)英语主谓句转译为汉语话题—评述句一般说来,原句中会有些形容词,此时在译文中可将形容词放在名词之后,成为汉语的主题—评述句,还有些被动语态的句子如果带有时间状语或地点状语来修饰整个句子,则在汉译文中可将这些时间或地点放在句首成为话题。
如:This pool of human resources has one of the highest mobility in China. 这些人力资源在中国的流动性最大。
That bed has been slept in today. 这张床有人睡过了。
(二)英语的主谓结构转译为汉语的无主句英语的一些被动语态句子或一些谚语在译成汉语时可以转译为无主句。
如:It is right to be contented with what we have, never with what we are. 可以满足于所得,但不能满足于现状。
One cannot see the wood for the trees.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三章英汉词义对比与翻译中根据语境选词一. 语境决定词的涵义词的涵义取决于所在的语境。
一个英文的单词和一种汉语翻译不是一对一的映射关系,同样一个汉语字,英文却随语境的不同而不同。
如:clear head——清醒的头脑嫩芽——new leavesclear water——清澈的水脸皮很嫩——shyclear air——清新的空气皮肤嫩——delicateclear conscience——问心无愧黄瓜很嫩——fresh and tenderclear skin——洁净的肌肤新老师很嫩——young and inexperiencedclear understanding——透彻的理解嫩绿的毛衣——light二. 语境决定词义的广狭如: 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要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Farming,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fishing and side occupation have to be combined and developed simultaneously.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
Agriculture is the fundamental sector of the national economy.三. 语境决定词的感情色彩语言都带有感情色彩,因为使用者对描述的东西都有喜欢和不喜欢之分,这就决定了词语的褒贬色彩。
如:Young men are not very suitable, because they are too daring. 年轻人不太适合,因为他们太莽撞。
They made a daring rescue attempt during that accident. 那次事故中,他们进行了英勇的救援尝试。
再如:他醉心于译学研究。
He is engrossed in translation studies.那个人醉心于名利。
That chap is infatuated with fame and gain.四. 语境决定词义语体色彩语体色彩即文体色彩。
文体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有古典与现代之分,有文学性和非文学性之分,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
如:标识语:no smoking. 在正式文体中,no 要变成prohibit五. 文化语境与翻译选词(举例说明)1. 汉语中“牛”经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强壮,如:壮得像头牛。
而英语中却用“horse”来形容一个人的强壮, 如:as strong as a horse.2. 英国是岛国,四面环海,鱼是英语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如:as silent as a fish; neither fish nor fowl. 中国式大陆国家,很少用鱼作比喻,所以可译为:噤若寒蝉;非驴非马。
3. 汉语中有很多与佛教和道教相关的习语,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The Eight Immortals go across the sea, each showing his own skill/Each relies on his or her resource and proves his or her worth.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As virtue rises one foot, vice rises ten. “借花献佛”——present Buddha with borrowed flowers/take the opportunity to do sth. “五体投地”——be knocked out with admiration/admire sb. from the bottom of one’s heart.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when a man is promoted, all those connected with him benefit/Nepotism(裙带关系) is rampant(猖獗的). “临时抱佛脚”——embrace Buddha’s feet in one’s hour of need/seek help at the eleventh hour. 在英语中则有不少与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一贫如洗;the devil lurks behind the cross——口蜜腹剑;talk of an angel and you’ll hear his wings——说曹操曹操到.4. 注意直译和意译,异化和归化。
第四章英汉句子内部衔接的差异与省译和曾译一. 英译汉省译连词;汉译英曾译连词1. 连词是英语重要的语法手段, 体现了英文句子中严密的逻辑性。
而汉语中的并列连词,尤其是与英文连词and对应的“和”字并不像英文使用得如此频繁,所以翻译的时候往往省略,特别是连接动词短语或分句的and,如省译不通,再适当译出连词。
另外,汉语有时候也使用成对的关联词,如“因为。
所以”、“虽然。
但是。
”等,但很多时候,汉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前后意思表现出来,不一定要依赖连词。
如:Went to the opera and saw Carmen. 我们去听歌剧,见到了卡门。
(汉语中的and如果表示顺承关系,及所连接的两个动作或分句是先后关系,在汉语中一般更要省译)2. 从属连词在很多时候也省译。
如: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又如:We knew spring was coming as we had seen a robin. 我们看见了一只知更鸟,知道春天快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