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上 第10课《短文两篇》(课件)

八上 第10课《短文两篇》(课件)

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21世纪教育网
聆听经典美文
《答谢中书书》以四言为主,句式整齐,最后以
长句结束。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用词凝练,富丽,
言简意赅。描写的景色优美,色彩绚烂,充满生机, 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 而《记承天寺夜游》以散句为主,节奏舒缓,朗 读时抑扬顿挫,字约意丰,简练传神。表现了微妙
倾听山水之美
3 品味一下文章的语句有什么特点?有怎样
的表达效果?
主要是四字短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使文章句式整齐,声韵和谐,具有文字之美。

21世纪教育网
读懂文中之景
同学们,作者描写了哪些山水之景呢?请大 家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这篇文章的意思,
看谁理解的又快又准确。

展示自学成果
文体简介
书,即书信,古人
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 “信札”,是一种应用性 文体,多记事陈情。

21世纪教育网
展示自学成果 了解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
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中书谈山 水之美的一封信笺。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
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
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掌握字音 tuí 颓 xiē 歇 鳞 lín 与 yù
质疑问难
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 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 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
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
21世纪教育网
展示自学成果
简介作者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居
士,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和医药家。 仕齐时,拜为宣都王侍读,左卫殿中将军。 入梁,隐居茅山华阳洞。梁武帝礼聘不出, “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
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留有《陶隐居集》。
21世纪教育网
品味诗意美景
小结:
这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 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构 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 山水的热爱和寄情山水,归隐林泉的心志。

21世纪教育网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

21世纪教育网
展示自学成果
而复杂的人生感受,让人感受到思想之美。
21世纪教育网
读懂文章内容
同学们,这篇小品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这篇文章的意 思,看谁理解的又快又准确。
读懂文章内容
同学们,我们进行知识抢答赛吧!看哪个小
组的回答最准确。
1 理解重点字语的意思。
户: 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欣然: 高兴、愉快的样子。 念: 考虑,想到。

21世纪教育网
品味诗意美景
1 这篇文章抓住了哪一个字来写的?
抓住了第一句 话“山川之美,古
来共谈”中的“美”
来写。
21世纪教育网
品味诗意美景
2 说一说文中写了哪些山水景物?
山峰、溪流、石壁、树 林、竹子、晓雾、猿鸟、夕 阳、鱼儿等。

21世纪教育网
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种样式,
古代许多带有强烈感情色彩、语言优 美生动的序、跋、记传、书信等等, 都可以算作小品文。

21世纪教育网
展示自学成果
了解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 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
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

21世纪教育网
倾听山水之美
同学们,陶弘景笔下的山水是一幅清丽的山 水画,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给我们带来许多美的 享受。现在,请大家认真倾听配乐朗读录音,注 意朗读的节奏,在美文中感受山水之美。
倾听山水之美
1 、有感情朗读文章。
同学们,优美的景色,精巧 的文字,你是否被打动了呢?我们 也来有感情朗读这篇文章,抒发内 心的感动吧!要求读准字音,读出 节奏、读出感情。
中你能感受到哪些美?
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与“清流见底”的山水
之景相映之美。
色彩搭配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与“青林翠 竹”相映衬,呈现出一派色彩绚烂的气象。
21世纪教育网
品味诗意美景
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与“夕日欲颓”的
景色变化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高峰入云”“青林翠竹”“晓 雾将歇”“夕日欲颓”是静景,“清流见底”“五 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是动景。

21世纪教育网
品味诗意美景
5 看到这诗意美景,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
慨?可以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可以体会到作者 自豪,得意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品味诗意美景
6 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小组合作讨论,这句话中有 什么言外之意?
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
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现 存 诗 3900 余 首 。 代 表 作 品 有 《 水 调 歌 头 · 中
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21世纪教育网
展示自学成果
文体简介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小品文是一 种寓有抒情意味和讽刺性的短小散文。
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罣碍於迁谪之事,公务之暇,
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有过人自 制力和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展示自学成果
掌握字音 suì 遂 qǐn 寝 zăo 藻 xì ng 荇

21世纪教育网
质疑问难
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 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 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读懂文中之景
原文: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 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 了。
21世纪教育网
品味诗意美景
同学们,文章描写的景物有
什么特点?景物之美表现在什么 地方呢?让我们美美地吟咏涵诵 文章,思考下面的问题,品味山 水之美。

21世纪教育网
倾听山水之美
2
你会给文章划分朗读节奏吗。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1世纪教育网
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

21世纪教育网
聆听经典美文
同学们,苏轼的这篇小品文描写了怎样的内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呢?我们首先聆听课 文录音,在美文经典中感受一千多年前苏轼的人 生感悟。
聆听经典美文
2 根据对文章对理解,给文章划分朗读节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 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 存。
21世纪教育网
读懂文中之景
原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 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
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短文两篇
2017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
地大物博,有着美不胜收的山水资源。
无数的文人用心灵观察、体悟自然风 物之美,发现独到的审美趣味,也有 许多雅士寄情山水,排遣人生的种种 苦闷与无奈,由此产生了一批模山范
水、体察自然之趣的诗文。
21世纪教育网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 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聆听经典美文
3 有感情朗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
奏、读出感情。
4 将本文与《答谢中书书》比较,说一说两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短文两篇》,与文人雅士一起欣
赏山水之美,体悟人生况味。板书课题《短文两篇》。

21世纪教育网
出示学习目标
1
2 3 4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积 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两位作者发现的
景物之美。 分析文章描写的景物特征,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的不同之 处,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
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
还有哪些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 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 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 况进行补充或纠正。

21世纪教育网
展示自学成果
简介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 东坡”。北宋诗人、词人、文学家,是豪放派词 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
与: 参与,这里指欣赏。
21世纪教育网
读懂文中之景
2 翻译语句,看谁翻译的准确、流畅。
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 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 澈见底。
读懂文中之景
原文: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
上一句“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 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明自从谢灵运以 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 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委婉地透露了作者寄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