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短文两篇定向思维疏导〔学习标准〕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2、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3、强化诵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的美感。
4、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语言积累〕1、释词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旸,日出。
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
凭栏:依栏。
2、赏句①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
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赞美飞蛾扑火是为追求光和热的壮举,这真是一种新而独到的思考角度。
②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此句很有哲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③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夸父的行为也是值得赞美的,他同样是为了追求光和热而献身的。
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篇章解读〕《短文两篇》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
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
《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姮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
姮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巴金的散文诗《日》和《月》,虽然风格不同,内容有差异,但都是以朴素无华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点“睛”,哲理的思考与诗意的描绘水乳交融,崇高的美学理想给人以启迪和教诲。
〔阅读感悟〕巴金擅长小说,也擅长散文。
他的散文和散文诗,充满着鞭挞黑暗、追求光明的磅礴气势,洋溢着言志、言情的动人风采。
在艺术上,则崇尚简朴、畅晓、坦诚、情真。
《日》就是一篇颇能显示巴金艺术风格的优美的散文诗。
作者采用朴素无华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点“睛”,将哲理的思索与诗意的描绘揉和一起,既成功地塑造了“飞蛾”亦即战士的平凡而伟大的形象,又寄托和抒发了自己的崇高美学理想。
作者触物生情,神与物游,从飞蛾悲壮的死中,引出深邃的哲理思考。
你看,它“为着追求光明和热,将自己扑向灯火”,虽然“终于死在灯下”,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总算“得到光,也得到热”。
飞蛾令“我”赞叹,就在于它有一种敢于追求、勇于牺牲、一往无前的精神。
飞蛾不是比贪生怕死、苟且营生之徒高尚伟大千百倍么?!怯弱的人还不如勇敢的虫。
由飞蛾作者进而联想到古代逐日的神话,夸父“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与飞蛾的葬身灯下,情同,理近,一样值得赞美、尊敬、怀念。
岂止飞蛾、神灵,凡是追求光和热的行动,凡是英勇搏斗、舍弃自己生命的行为和精神,都应当大力提倡,大声赞美。
因为“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便将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
要使光和热永驻人间,从而使生命得以延续,社会得以发展,则必须百折不挠地追求,坚韧顽强地斗争,乃至为此舍弃自己的生命。
而为着人类的生存和理想社会的实现而牺牲自己是无上光荣的。
因此,“我”不仅赞美飞蛾的精神,而且身体力行,“甘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哪怕因此“化作一阵烟,一撮灰”,也心甘情愿,在所不惜。
在这里,作者由客观地赞美飞蛾转到渴望自己变成一只飞蛾的主观抒怀,感情呈现出递进的态势,是质的飞跃,美的升华,真切,赤诚,感人!发散思维拓展〔课文链接〕1、作者及写作背景巴金,现、当代著名文学。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
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
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
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他是一位具有高尚理想、无私奉献精神的人,是一位具有无情自剖的勇气的人。
他曾经说过:“我有一个信仰,我愿意人知道它;我有一颗心,我愿意人了解它。
我写文章,就为着想把自己的一切放在那里面给人看个仔细。
”他是用文字为自己塑像,那是一株繁花满枝的生命之树。
《日》《月》散文诗,写于四十年代初期,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追求光明和热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2、星—一一巴金《龙·虎·狗》中的另一篇文章。
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哀诉的心情。
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空的星群讲过话。
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
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
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献给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赞叹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
”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的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
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吧。
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
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
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
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
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
想到这,我的眼睛也湿了。
3、写月的诗句荟萃:(一)月,呈现不同的形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范仲淹《岳阳楼记》)(二)月,撩拨满腹的愁绪。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三)月,包含着瑰丽的想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4、阅读推介《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巴金著《说明天》(敬元沭著)《还魂草》(巴金著)〔语言储备〕友情是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离开它,生存就没有了光彩;离开它,生命就不会开花结果。
――巴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明天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是的,明天会有太阳升起,也会有太阳沉落;明天的钟声会在每一个时钟、分针与秒针相吻合的地方响起;明天在暮色的苍茫中,依然会有迷程的雀鸟找不到宿夜的窝巢;明天还会有风吹过绿叶摇曳的树梢……但是,明天决然不止这些,明天的或然性是无限丰富的,明天的宇宙会爆出许多新的恒星,明天的世界会永远充满新的色彩,明天的大地会普照新的阳光,明天那北去的候燕或许会归来,明天的芳草地里会有无数新的嫩芽绽出,明天还会有令我们心灵企盼的更加莫测的契机,更加丰富的机遇。
〔三维标准题〕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夸父追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要对他们大加赞美、异常怀恋?2、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3、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旸()谷姮()娥4、请用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①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
甘愿:②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有如:5、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挑选恰当的词填入句中。
①我怀念_________(上古,古代)的夸父,他_________(追击,追赶)日影,________(干死,渴死)在旸谷。
②为着_________(追求,要求)光和热,人宁愿_________(舍弃,抛弃)自己的生命。
6、你怎样理解“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句话的含义?7、文中写月的清冷的意境,使你联想到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月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
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
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
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
月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1、试说说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选文里月亮带给作者的突出感受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3、由选文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你能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4、说说看选文提及嫦娥奔月的传说,对表达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5、作者在文中一再地写月的“冷”、“死”有什么深刻含义?6、选文结尾写道:“或者它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你认为“她”看见了什么人的影子?〔三维探究题〕三、根据下面提示,仿写句子。
山对海说:你博大辽远,深邃宽容,是值得我尊敬的老师。
海对山说:,,。
四、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少女和春天赵丽宏①一年四季,最有生机的是春天。
大地的荒芜和萧瑟消失了,生命的新绿在冰雪消融的原野上悄悄蔓延……②一年四季,最活泼的是春天。
鸟在歌唱,流水在奔腾,雨丝在跳舞,阳光下到处是雀跃的生灵……③一年四李,最有希望的是春天。
所有美好的希望和期待都在春天萌芽,谁也无法阻止这些新芽在春风中展开绿色的枝叶……④如果把人的生命比作四季,那么,少女就是生命的春天。
⑤像春天一样生机盎然,像春天一样美丽多姿,像春天一样翻开了清新而富有幻想色彩的扉页,接下来的,就是蓬蓬勃勃的生活!⑥你们活泼的脚步中有春天的韵律,你们清新的歌声里有春天的呼吸,你们明亮的眼神里有春天的风光,在烂漫春光中,你们将怎样绽开青春的蓓蕾?⑦不要让风沙浊流侵袭了你们的纯洁和天真,不要让庸俗的喧嚣淹没了你们真挚清新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