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梳理货币产生的历史,剖析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2)通过从具体生活现象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3)通过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货币的本质和作用,使学生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的商品货币观念,理性看待金钱的力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课时安排:3~4课时知识结构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纸币和货币的区别;外汇和汇率。
四、教学设计五、教学设计原则1.教学案例的连贯性。
2.教学环节的逻辑性。
3.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4.教学过程的主体性。
六、教学资源参考1.中国历代钱币简述古代曾以海贝壳充当货币,称贝化(货)。
已发现我国充当货币的海贝,大型的有虎斑贝、阿文绶贝,小型的有货贝、拟枣贝等,以货贝最常见。
河南安阳殷墟常有伶鼬榧螺与海贝同墓出土。
贝化在我国古代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夏、商、周三代的重要物品货币,以朋为计量单位,小贝十枚为一朋。
先秦货币。
由于各部落(国家)生活居住环境不同,其铸币在经过一段不定型时期之后开始以其主要的生产工具为原型进行铸币。
据考证,有四个主要的起源:生活在林区、林农混合的以刀斧、戈等削、利器为原型的仿形铸币。
这些铸币根据地域的不同,多少出现了以地名为主的文字或符号。
这种标名铸地的做法,一直延续到清朝及民国时期。
生活在农区的铲、布仿形铸币。
生活在湖水面较多的部落,以捕鱼为业,其铸币有的似图腾,有的似地名,有的似计重,不一而足。
在一些手工业发达的区域,同时期的货币,显示出与其文明程度相适应的方孔圆钱或圆孔圆钱。
秦汉货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秦衡为基础,统一秦半两。
但不久,由于暴政和巨额军费开支,铸造货币不断地减重、变轻。
汉刘邦起兵之初,为了筹集军饷便自行铸钱。
钱文袭用秦半两旧名,但实际重量仅三铢左右,并允许民间自行铸造,因而大部分轻薄小型。
文字浅平的小篆体半两,均为汉半两。
公元18年,始铸五铢。
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铢钱历时七八百年,是我国铸期最长的货币,留世数量巨大,品类繁杂。
王莽时期的货币。
王莽先后实行了三次币制改革,钱制混乱,但铸造了举世瞻目的精美货币,其铸钱质量却是一代鼎盛。
王莽钱书法采用悬钱篆,铸钱无论圆钱、布币、刀币,外廓高挺,因而对文字保护甚佳。
两晋南北朝货币。
史书关于西晋铸钱只字未提,当时主要行用五铢钱。
西晋统一中国时,府库充实,国力强盛,因此,除了沿用汉代旧钱之外,应有自行铸钱。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各少数民族各自为政,许多还自行铸钱。
巴族首领李特、李流等,建汉于四川,铸“汉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枚以年号命名的货币。
隋唐货币。
隋文帝平陈之后,隋五铢为统一法定货币。
隋五铢之“五”字左边多一竖,有若“凶”字。
唐初,仍用隋代旧钱,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下令废五铢,铸开元通宝,从此结束了我国铢两货币的历史而进入宝文制货币。
“开元通宝”四字由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并书,文字端庄凝重,展示出大唐一代兴盛太平的风范。
五代十国货币。
纵观五代十国货币,以铅、铁为主,劣币较多,精美者少见,反映了当时政局动荡、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的局势。
两宋货币。
两宋的币制,主要为铜钱,但兼以铁、铅,白银及银币在支付和购买上较前朝较为重要。
纸币正式产生和推行,是两宋时期币制的最大特点。
南北宋铜铁钱明显不同,北宋铜钱多而铁钱少,南宋铁钱多而铜钱少。
北宋以年号为钱文,而南宋不但以年号为钱文,且有纪年、纪监。
两宋货币较以前最大的区别在于钱文书法许多为各朝皇帝御书或书法大家所写。
行隶篆草俱备,是我国货币书法艺术的巅峰。
元代货币。
蒙古人统治中国时,对中国的币制带来了一种基本的变革,也就是使中国从此采用白钱为价值的尺度。
中国的币制,如果以质地来划,则唐代是铜钱的分水线,唐以上是铢两货币。
蒙古人过去游牧时期主要采用物物交换办法,采用白钱制主要受邻近中亚民族影响,也是对外贸易的产物。
蒙古在建元之前就曾开始铸造汉文货币,如“大朝通宝”等,在取得对中国的统治权后,主要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银辅币。
明代货币。
明代币制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钱,且品类繁杂。
朱氏铸钱,自大中始,开始背文纪地纪值,这是明代铜钱的一个特征,一直影响到清末铸钱。
且明代钱币一反往朝,均为通宝,而无元宝,主要避朱元璋之“元”字讳。
清代货币。
清朝币制,大体上是银钱平行本位,且银铜之间比价大体维持在一千文一两上下。
清末,由于清朝廷腐败,爆发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钱币的显著特点是:钱称“圣宝”,有别于历代钱币;钱币上无纪地、纪值、纪重标志;钱文分书于正反两面。
历代银质货币。
中国历史上,自金银被人类发现并使用以来,一直被作为财富来贮存和流通。
春秋战国时期的银空首布,可以称为我国最早的银质货币。
以后各朝各代均铸有不同名称和不同用途的银币,但其主要用于大额支付、赏赐、陪葬和供奉用,真正民间使用并作为主币的时期并不长。
除晚清及民国时期银币和银锭时可遇见外,其他银质货币很难一见。
除了本身铸造数量少之外,由于中国妇女长期以来喜爱银首饰,因而大量销熔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中国银质货币,除了由国家发行之外,还有许多是由地方甚至银铺、钱庄自主铸造发行。
依据本身贵重金属地位及重量来维护信用,这也是中国银质货币的一大特征。
中国银质货币,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形状有不同的称呼。
隋唐以前称饼、笏、铤(扁平形)或挺(棒形)。
宋改称银锭。
元朝称元宝。
明清银锭形状改为马蹄形。
清朝末年,由于外国入侵,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于是清廷顺时应势,自铸银元,根据其图案不同各有不同称谓,如“光洋”“花边”“龙洋”“大头”“小头”“船版”等。
晚清及民国还曾铸造了许多银质纪念币,有的是溜须拍马之辈为讨好上司而制作,有的是地方军阀自制,有的是为纪念寿诞及重大事件而制。
这些银币大多数量较小,图案精美独特,制作精良。
中国铜元。
中国机制铜元始铸于广东,自光绪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开炉铸造,到民国三十八年贵州黔字半分铜元,历时半个世纪之久。
它的出现不但结束了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方孔圆钱的历史,同时与国外货币接轨,使中国的货币经济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中国铜元经历了清王朝的衰落,军阀混战,国民革命,外邦侵略,人民中国的诞生和蒋氏王朝的覆灭。
这些,在中国铜元上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迹。
可以说,中国铜元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辛酸的一页。
中国纸币。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
公元11世纪,中国四川地区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宋的“交子”。
之后,纸币便在中国各朝代沿袭下来。
南宋发行的有“会子”“关子”,金代发行的有“交钞”“宝石券”,元代发行的有“元宝交钞”“通行宝钞”,明代发行的有“大明宝钞”,清代发行的有“大清宝钞”等。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银行业逐渐兴起,银行兑换券开始盛行,纸币逐步成为主要的货币。
从1935年开始,国民党政府进行币制改革,推行法币,以纸币代替银元流通,先后发行了法币、金圆券、银元券等纸币。
明代的“大明宝钞”为世界至今最大幅面纸币,即币面为209毫米×320毫米。
最早的西方纸币是受中国纸币影响,在1661年由瑞典发行的。
法国在1720年、美国在1797年、法国在1806年才相继发行自己国家的纸币。
中国纸币比西方早了600多年。
2.怎样使用信用卡“一卡在手,走遍全国”,这在以前是个神话,如今却变成了现实。
持有信用卡,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消费、提款,免除了携带大量现金外出而带来的麻烦和风险。
除此之外,信用卡还允许小额善意透支,即具有信贷功能,因此愈来愈受人们青睐。
那么,在使用信用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1)可以转账结算。
持卡人在指定的酒店、餐厅、商店、宾馆等进行消费时,不需支付现金,只需出示信用卡及身份证,特约客户的经办人员经过压印,将持卡人的信用卡号码、姓名、有效期压印在签购单上,并将消费金额写在金额栏内,持卡人在签购单上签字即可。
(2)使用信用卡可以存、取款。
有了信用卡,等于有了一个存款账户。
使用信用卡办理存、取款,比使用储蓄存折更为方便。
它不受存款地点和存款储蓄所的限制,可以在发卡银行的势力范围内通存通兑,发卡行对信用卡存款账户里的存款余额按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3)使用信用卡进行汇兑。
当信用卡持有者外出旅游、购物或出差,需要在外地支取现金时,可持卡到当地发卡银行的储蓄机构办理存款手续,然后持卡人在汇入地发卡银行储蓄所办理取款手续,在同城取现金不收手续费,异地取现金加收1%的手续费。
(4)使用信用卡的客户在消费过程中,如果所支付的费用超过其信用卡存款账户余额时,发卡银行允许持卡人在规定的限额范围内透支(金卡透支限额1万元,普通卡5 000元),但必须尽快归还,因为对透支额,银行计收透支利息,超过15天加倍计息。
信用卡使用后,发卡银行将定时向持卡人发送对账单,持卡人可根据消费情况及时补充信用卡备用金账户的存款,以便以后的消费。
如发生信用卡丢失,应及时到发卡银行及银行机构办理挂失手续,挂失成立后,客户如有损失由发卡银行负责。
3.“银联”标志卡介绍“银联”标志卡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国内各发卡金融机构发行,采用统一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可以跨行跨地区使用的带有“银联”标志的银行卡。
“银联”标志卡以红、绿、蓝三种不同颜色银行卡的平行排列为背景,衬托出白颜色的“银联”汉字造型,突出了银行卡联网联合的主题。
三种颜色,红色象征合作、诚信,蓝色象征畅通、高效,绿色象征安全。
三种不同颜色银行卡的紧密排列象征着银行卡的联合。
银行卡正面右下角印刷了统一的“银联”标志图案;贷记卡正面的“银联”标志图案上方加贴有统一的全息防伪标志;卡背面使用了统一的签名条。
4.货币发行与生产率的内在关系及通货膨胀的巨大危害每个人都知道,货币的发行是为了使商品流通起来的一个基本手段。
如果没有作为剩余产品进行买卖流通的商品,人们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只够生产者自己消费,那就无所谓货币了。
因此,货币的发行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前的现实中都需要一定的生产率作为基础。
货币的发行量与生产率的高低成正比(忽略货币周转的速度),生产率越高,商品量越大,货币能够发行的量也就可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