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态心理学(国)5PPT课件

变态心理学(国)5PPT课件







.
25

引发疾病的机制


压力


个体身体素质


引发疾病



体质

压力论
压力 最敏感 器官
器官 敏感论
.
26

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


事件
Y
个体觉察
N
出现响应


认知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 生物调节系统



评估事我
物质支持


内分泌




调控场我

精神支持
免疫
人格倾向
.
27
易混对象的区别
• 2、疑病观念和疑病妄想
• 疑病观念是超价观念,是在一定现实基础上形成的,患者坚信 不疑的错误观念。

混 • 疑病妄想是内容荒谬的,患者坚信不疑的思维。 对
象 • 相同:患者坚信不疑, 的
区 • 区别:
别 • 前者内容是有现实基础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或解释。
• 后者是没有现实基础,是荒谬的,无法解释或理解。 • 前者见于神经症,后者见于精神分裂症。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范向阳
.
1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
.
2
心理健康描述性定义
.
3

056 心理健康描述定义


感知

情绪
理 健
1)心理形式协调
闪电
思维 意志

伤害
与 不
2)内容与现实一致

事件

3)人格相对稳定状态
恢复
贵州师范大学教科. 院 范向阳制作
4
心理健康的评估标准
.
5

五 节




与 不
二、压力源的种类
健 康
1、生物性压力源;延续事件。如饥饿 2、精神性压力源;内外事件。如利名怨恨
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社会需求事件。如战争,病
.
20
三、压力源的测评 第

1、社会再适应量表(霍尔姆斯)

2、日常生活中的小困扰测量(坎纳)
3、知觉压力测评。(知觉压力:某种超个人能力事件的体验)
.
28
易混淆的症状辨析
• 1、强迫观念与强制思维
• 强制性思维(思维云集),指一股潮水一般的思想,突然大量 出现在大脑内。突然出现、突然消失。

混 • 强迫观念:是指一种观念或思概念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中,明

知不必要,但仍然无法摆脱。
象 • 相同点:都是求助者不能自控的思维
的 • 不同点:


.
29

注意品质好坏为指标来看 接触不良,一见如故,常规?
5、暗示性
10、环境适应能力
无关因素,情思,波动度 对变化,主被动措施,新平衡
贵州师范大学教科. 院 范向阳制作
7
057 心理健康评估标准
2 郭念峰:十标准

9

心理活动强度
8

心理活动耐受力
致病刺激
康复能力
1
10
心 理
心理活动周期节律性
变?不变




四、压力的内省体验


1、双趋冲突

2、趋避冲突

3、双避冲突
4、双重趋避冲突
.
21
第 八 节




压力的适应





.
22


一、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二、叠加性压力

1、同时(四面楚歌)

2、继时(祸不单行)


三、破坏性压力(飞来横祸)又称极端压力


1、PTSD

2、灾难症候群:
6

五 节
2 郭念峰:十标准
057 心理健康评估标准
1、心理活动强度
6、康复能力

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力

2、心理活动耐受力
创伤中恢复到以往水平 7、心理自控力

对强大精神刺激的抵抗力 情、思、行,自控度
康 与
3、周期节律性
8、自信心

心理活动效率为指标来看 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

4、意识水平
9、社会交往
1 许又新:三标准
057 心理健康评估标准
1)体验标准

内在维度
个人主观体验。主要:良好心情,

恰当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
康 与
2)操作标准

观察、实验、测验--心理活动过

程及效率 个人的,社会的,工

外在维度
作的,人际的。
3)发展标准
他人操作
对个人心理发展,进行纵向考察和 分析。
贵州师范大学教科. 院 范向阳制作


3)身体健康水平:有无身体疾病。


4)社会变迁:政治,经济,文化,种族等。

.
16
第 七 节



健 康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
17
第 七 节
心 理 不 健 康 状 态 分 类
.
18
第 八 节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





.
19
一、压力的定义 第 五 节
压力源 + 压力反应
体验过程 认知体验 + 行为体验

惊吓期(失魂落魄),恢复期(逢人诉说) ,康复
.
23

压力适应:


坎农使用人体生理变化作为指标,对适应压力付出的生理学代价
作详细描述。

赛利适应压力三阶段(一般适应症候群):
理 健
1、警觉阶段(自主神经变化)
康 与
2、搏斗阶段(平复)
不 健
3、衰竭阶段(无力)

.
24
第 八 节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
10
第 七 节




第七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
11
第 七 节



分类之用途:九个用途



--- 指向相关工作



.
12



1、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区分

2、合理临床 诊断


3、限定心理咨询范围

4、咨询方案确定
与 不
5、疗效评估

6、深入研究 7、职业培训 8、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

心理自控力 5 自信心

3

4 受暗示性
7 环境适应力
.
8


许又新神经症诊断标准
节 简易计分方法
• 常形心理冲突 ---------变形心理冲突
心 理 健 康 与 不 健 康
诊断:总分<=3 —— 不是神经症
3<总分<6 —— 可疑病例
总分>=6 —— 神经症

2)外界干预下的预期
非专业的社会支持,可化解轻者,不可化解重者。
专业心理咨询,绝大多不健康状态可康复。
如未,已超心理咨询范围。转诊。
.
15
3、结构效度 第


影响或促成“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因素:
1)人口学因素:青春期,更年期;女易受暗示,男不理智而心

理失衡。文化程度等更多因素。


2)个性心理特征:个人先天后天相关因素。

9、自我心理保健需要
.
13
第 七 节



健 康
效度----确定心理不健康存在




.
14


1、状态学效度

临床经验证实“不健康心理”存在。

“心理不健康特征组合”真实。


2、预测效度
康 与
1)自然发展下的预期

三个月内部分人可能缓解。因条件未化解可能泛化。

长期不得改善者,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易感者。
.
9

五 节
• 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心理冲突,
• 同时符合神经症及亚型诊断标准,
• 即可诊断为神经症,并确认亚型。
心 理
• (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

神经衰弱)

神经症

不 • 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心理冲突,
可疑神经症
健 康
• 病程、痛苦程度、社会功能受损伤尚未达到诊断
标准,
• 则可诊断为可疑神经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