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态心理学(李秀泉)PPT课件

变态心理学(李秀泉)PPT课件


心 理 非标准化区分 与 异 常 标准化的区分
社会学角度:对社会准则的破坏 精神医学角度: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 认知心理学角度: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李心天
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对待 统计学标准:偏离平均值的程度 内省经验标准:病人和观察者的内省经验

社会适应标准:按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历史:公元前400年,希波克里特(拉底)“体
液学说”。(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 行为主义的理论解释 • 人本主义的理论解释
.
6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 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 -----两个基本命题:
.
10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 分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正常心理的三大功能: • 正常心理活动三大功能:保障适应环境、人际交往正常运
行、反映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了解什么是正常的)
• 异常心理活动:丧失上述功能,无法保证正常生活,破坏 心身健康
三大功能只要丧失一个,就有问题
.
11
–潜意识(无意识) –性的冲动 (生本能)
2------几个重要概念:
• 力比多 • 性心理发展阶段:口欲期(0-18个月)、肛欲期(18月-
3岁)、性蕾期(3-6岁)、生殖期 • 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 防御机制:压抑、升华、反向形成、幽默、投射、否认
.

人的一切必须集中到人本身的存在上来;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
.
9
不同理论派别对心理健康及其破坏的不同理解
(1)精神分析派: (2)行为主义派: (3)存在人本派:
健康
“力必多” 顺利发展
良好环境 酿成行为习惯
“潜能” 发展顺利
健康破坏 “力必多”受挫
不良环境 酿成行为习惯
“潜能” 发展受挫
•感知觉综合障碍
思维 障碍
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破裂性思维、
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维云集、
•思维形式障碍 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性倒错性思维
•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物力影响妄想、
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
变态心理学 yu 健康心理学
李秀泉
学科关系图
基础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正常
婴儿
幼儿
……
时间
老年
=+=

心理过程
询 改善
心 理
人格

异常
知、情、意、行
量化
心 理
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



社会交往与个性形成
变态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
2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第 一 节
变态心理 学概述
第 二 节
心理正常 与心理异常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及其区分
第二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

常识性的区分

非标准化的区分

标准化的区分

Hale Waihona Puke 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12
➢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正 常识性区分 常
统计学角度:对统计常模的偏离 文化人类学角度: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
7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 行为主义的理论解释
华生
• 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始于巴甫洛夫高 级神经活动学说对人类异常心理现象的阐述。
• 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技术路线是通过动物实验结果推论人 的心理过程。
• 行为主义理论的整合趋势表现在:

俄国的行为主义与美国的行为主义互补;
• 内感性不适vs内脏性幻觉 – 内感性不适:身体里面性质不清楚.部位也不具体的不适感 特点:定位不明确,性质不清楚甚至多变,不易与躯体疾病所引起 的症状区分。 – 内脏幻觉: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 验。如感到肠扭转、肺扇动、肝破裂、心脏穿孔、腹腔内有虫爬行 等。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第 五 心理健康与 节 心理不健康
第 心理不健康
六 节
状态的分类
第 关于健康
七 节
心理学
第 八 压力与健康 节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概述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概述 常见的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压力的适应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想、内心被揭露感)
强迫观念
超价观念
注意 记忆与 智能障碍
•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 •智能障碍
自知力 障碍
•无自知力 •自知力完整
辨析:不容易区分的概念
• 真性幻听 vs 假性幻听 – 真性幻听:多为言语性幻听,也就是说其内容多为言语性质,就像 平常人说话一样,有节奏、语音、语调等的变化,见于多种精神疾 病。 – 假性幻听:和前者的主要区别是所谓“听”到的声音是直接在脑内 呈现的,不是通过听觉器官听到的。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及其他学习理论的产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现代脑科学的有机结合。
.
8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 人本主义的理论解释 • 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是:“自我”无法实现
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
• 人本主义理论的实质包括:

欧洲15世纪反宗教“怀疑论”哲学的副本;
第 三 节
常见心理异常 的症状
第 四 节
常见 精神障碍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学科简史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认知障碍 情绪障碍 意志行为障碍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心境障碍 神经症 应激相关障碍 人格障碍 心理生理障碍 癔症
李心天
的 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区 分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 则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郭念锋:病与非病三原则)
.
13
第三常节见常异见常异心常理心的理症症状状
认知障碍
情感障碍
意志行为障碍
认知障碍的分类
感知 障碍
感觉过敏
•感觉障碍
感觉减退 内感性不适
•知觉障碍 (错觉、幻觉)
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 研究对象: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 学分支学科。
与精神病学的区别
变态心理学
研究内容 基本性质、特点;个体 心理差异及环境对异常 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研究方式
心理学
精神病学
诊断、治疗、转 归、预后、预防 、康复
临床医学
.
5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