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衡阳市南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衡阳市南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衡阳市南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2018·武威模拟) 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A . 观察气体颜色B . 插入燃着的木条C . 闻气体的气味D .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2. (2分) (2019九上·龙湖月考)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检查装置气密性B . 倾倒液体C . 加热液体D . 氢气验纯3. (2分) (2019九上·龙湖月考) 下列图标解读错误的是()A . 当心爆炸B . 禁止带火种C . 节约用水D . 用后必须洗手4. (2分) (2019九上·龙湖月考)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 . 可燃冰、干冰、冰水混合物B . 氮气、氯酸钾、黄铜C . 石墨、石灰水、石油D . 氧气、氧化铁、空气5. (2分) (2019九上·龙湖月考) 下列归纳总结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社会发展B性质与用途①广泛使用太阳能能有效减少碳排放②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③用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炼铁①氮气稳定可作保护气②酒精能燃烧可做燃料③铜具有导电性可做导线C化学与安全D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否①进入溶洞前做灯火实验②煤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找泄露③煤炉上放盆水防止 CO 中毒①C还原CuO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石灰水,后熄灭酒精灯②称量5g氯化钠:先加砝码后加药品③可燃性气体燃烧:先验纯后点燃A . AB . BC . CD . D6. (2分)(2019·达州)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肥皂来清洗衣物,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C17H35COONa)。

下列有关硬脂酸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硬脂酸钠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B . 硬脂酸钠是由18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钠原子构成的C . 硬脂酸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8:35D . 硬脂酸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7. (2分) (2019九上·龙湖月考) 下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 实验一:探究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B . 实验二: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C . 实验三:验证O2是否收集满D . 实验四: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8. (2分)验证锌、银、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A . Zn、MgCl2溶液、AgB . MgSO4溶液、Ag、ZnSO4溶液C . ZnCl2溶液、Ag、MgCl2溶液D . AgNO3溶液、Zn、MgCl2溶液9. (2分)(2019·昆明)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是,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B . 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 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D . 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10. (2分) (2019九上·龙湖月考)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A C CuO在空气中充分灼烧B铁粉铝粉先加入稀 HCl,再过滤C N2O2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D CO2CO点燃A . AB . BC . CD . D11. (2分) (2019九上·龙湖月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种元素只能组成同一种物质B . 桂花开放使得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 . 河水、湖水等天然水经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就得到澄清的纯水D . 汽油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与油污发生了乳化作用12. (2分) (2019九上·龙湖月考) 金属镍(Ni)与物质X的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式为:Ni+X=Cu+ NiSO4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Ni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B . X的化学式为CuSO4C . 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D . Cu的金属活动性比Ni强13. (2分)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

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A . ①④B . ②③C . ①③D . ②③④14. (2分) (2019九上·龙湖月考) 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 将某气体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气体一定为H2B在灼热的CuO中通入CO黑色粉末变成红色CO具有还原性C 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红棕色消失碳与NO2发生化学反应D在CuSO4溶液中分别插入铁片和银片银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铁片无变化金属活动性顺序:Ag>Cu>FeA . AB . BC . CD . D15. (2分) (2019九上·龙湖月考) 数形结合能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描述,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 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B . 分别向足量的稀盐酸中加等质量的铁和镁C . 向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D . 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二、填空题 (共1题;共3分)16. (3分)(2020·凤县模拟) 图1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三种固体的饱和溶液在t3°C时恒温蒸发20g水时,析出晶体的情形。

(1)t1°C时,将15g固体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2)图2乙烧杯中的物质是________(填“a”、“b”或“c”),丙烧杯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3)t2°C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配出20%的b溶液。

三、简答题 (共1题;共2分)17. (2分) (2015九上·市南期中) 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图为金属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________关系密切;氯化钠是由________构成的.(2)工业上可用氯化钠生产一种常用化合物氢氧化钠(NaOH),即氯化钠饱和水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氯气(Cl2)和氢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四、实验题 (共1题;共4分)18. (4分) (2019九下·阜阳期中)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进行以下实验:(1)(探究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甲同学设计实验: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中倒入20mL 4%盐酸,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各溶液的温度。

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

(3)丙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方案:实验2向20mL5%氢氧化钠溶液中 ________ ,测定稀释前后溶液的温度。

实验3________。

(4)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3溶液升高的温度远大于实验1与实验2溶液升高的温度之和,由此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5)(探究二)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

如图是丁同学在20℃、基本隔热条件下利用温度传感器,分别测定向20mL水和2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各倒入20mL13.7%盐酸的温度与时间变化曲线。

实验测得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释时温度变化不大,可忽略不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8.0秒后,曲线①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6)比较曲线①和曲线②,你认为13.7%盐酸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7分)19. (7分) (2018九上·门头沟期末)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时,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依次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

(2)实验室利用装置________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

E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________。

六、推断题 (共1题;共6分)20. (6分)(2017·黔东南) A﹣J及X均为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其中C为常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F为蓝色沉淀,H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I和X为常见的金属单质,E为蓝色溶液,J为浅绿色溶液,B,D,E,G,J的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C的化学式为________(2)写出A的一种主要用途________(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①B+Na2CO3→C+D________②X+E→I+J________.七、计算题 (共1题;共3分)21. (3分) (2019九上·北部湾月考) 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g/L,氧气的密度为1.43g/L,一般情况下,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吸入8L氧气。

问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吸入的空气中含有多少L氮气?在标准状况下,8L氧气的质量是多少g?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填空题 (共1题;共3分)16-1、16-2、16-3、三、简答题 (共1题;共2分)17-1、17-2、四、实验题 (共1题;共4分)18-1、18-2、18-3、18-4、18-5、18-6、五、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7分) 19-1、19-2、六、推断题 (共1题;共6分)20-1、20-2、20-3、七、计算题 (共1题;共3分)2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