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而富攀枝花市场调查攀枝花P2P市场调查年月日一、广元城市基本信息概述攀枝花市,四川省省辖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名命名的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北距成都749km,南至昆明351km,西连丽江,东接昭通。
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攀枝花面积 7440平方公里,人口123万,2012年,攀枝花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740.03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次于成都居全省第二。
攀枝花市辖三区两县。
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移民城市,攀枝花是四川省除成都外唯一的劳动力输入城市,流动人口高达30万。
城市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0.1%,是成渝地区城市化率仅次于成都的城市。
攀枝花市是四川一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宝库,有着丰富的矿产、水力和农业资源,综合竞争力高于绵阳、德阳等城市,半山地区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良草场;高山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林木可采伐量达一千七百万立方米。
同时也是川西南,滇西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攀枝花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钒钛之都”、“中国块菌之乡”、“中国苴却砚之乡”、“国家创业城市”、“国家首批新型工业产业化基地”等称号。
世界卫生组织将长春、成都、攀枝花列为中国第二批健康城市试点项目。
2013年,攀枝花人均GDP65066.21元,位居四川第一。
二、攀枝花区县城市列表下辖地区: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 有16个街道办事处、44个乡镇、130个社区居委会、352个村民委员会。
号称是有米(易)有盐(边)有东(区)西(区),天时地利占人(仁)和,因此被人称为最和谐的城市。
三、攀枝花经济综述2013年,攀枝花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争先进位、跨越提升”的工作基调,积极克服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等不利因素,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
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00.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88亿元,增长4.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597.19亿元,增长1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3.2%,拉动经济增长8.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75.81亿元,增长8.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4%,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5001元,增长10.1%。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3.5∶75.8∶20.7调整为3.5∶74.6∶21.9。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68.90亿元,增长13.0%,占GDP的比重为46.1%,非公有制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51.4%。
全年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6.86亿元,增长8.8%;西区92.07亿元,增长8.7%;仁和区170.02亿元,增长14.5%;米易县108.08亿元,增长15%;盐边县103.86亿元,增长8.5%。
第一产业2013年攀枝花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08亿元,增长4.6%。
其中:农业产值28.22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0.78亿元,增长4.3%;牧业产值14.55亿元,增长3.7%;渔业产值3.87亿元,增长4.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6亿元,增长5.6%。
2013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91万公顷,增长0.9%。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0万公顷,增长1.3%;油料播种面积0.24万公顷,增长1.4%;烟叶播种面积0.95万公顷,下降3.1%;蔬菜播种面积1.31万公顷,增长4.1%。
2013年粮食总产量21.39万吨,增长0.4%;油料产量0.36万吨,增长3.8%;烟叶产量1.93万吨,下降4.0%;蔬菜产量64.65万吨,增长6.7%;水果类产量19.77万吨,增长7.8%。
完成造林面积1040公顷,封山育林面积20067公顷,育苗面积4.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0.03%。
2013年生猪出栏61.05万头,增长2.2%;牛出栏2.50万头,增长3.0%;羊出栏24.91万只,增长2.9%;家禽出栏358.30万只,增长4.8%。
肉类总产量5.17万吨,增长6.8%,其中,猪肉产量3.88万吨,增长7.8%;牛肉产量0.29万吨,增长3.2%;羊肉产量0.42万吨,增长3.0%;禽肉产量0.53万吨,增长5.2%,禽蛋产量0.96万吨,增长2.3%;蚕茧产量0.32万吨,下降1.5%。
水产品产量3.07万吨,增长1.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
2013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53137千瓦,增长1.8%;机耕负担面积48.55千公顷,增长10.2%;2013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2.76千公顷,排灌机械保有量4354台。
第二产业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37.12亿元,增长12.8%;实现增加值452.90亿元,增长12.8%。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33.44亿元,增长13.0%;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9.46亿元,增长9.1%。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18.45亿元,下降6.2%;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3.99亿元,增长51.1%;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412.33亿元,增长13.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393.63亿元,增长12.5%;产销率为97.0%,回落0.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3.52亿元,增长125.9%;利税总额69.74亿元,增长6.3%。
[17]第三产业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33亿元,增长14.2%,其中,限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04.86亿元,增长19.1%。
按行业分,批发业10.27亿元,增长8.1%;零售业180.91亿元,增长14.5%;住宿业1.47亿元,增长46.0%;餐饮业26.68亿元,增长13.3%。
2013年旅游总收入102.18亿元,增长52.8%。
接待旅游总人数1039.58万人次,增长21.9%。
2013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2.21亿元,其中,电信业务主营收入11.38亿元,邮政业务主营收入0.82亿元。
年末拥有邮电局(所)47处;2013年报刊发行量2841.49万份;函件296.54万份;特快专递13.36万件;邮路长度(单程)1048公里。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3.0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128.04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数40.41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数24.24万户。
201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84.18亿元,比年初增加26.42亿元,增长3.5%。
其中,储蓄存款余额395.94亿元,比年初增加36.95亿元,增长10.3%。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08.93亿元,比年初增加76.74亿元,增长14.4%。
2013年末共有保险公司16家。
2013年实现保费收入16.60亿元。
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6.94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9.66亿元。
保险赔款支出6.50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3.39亿元;人寿保险赔款支出3.11亿元。
四、攀枝花地理环境(一)位置境域(二)地形地貌(三)人口攀枝花是中国四川省人口最少的一个地级市,在全省21个市州中排名倒数第三位,仅高于阿坝州、甘孜州;虽然全市总人口少,但城市人口却较多,“十二五”期间,四川将优化成都空间布局,提升国际化水平,将建成中西部地区最具有竞争力的特大中心城市之一。
绵阳、南充、自贡、泸州、攀枝花等城市将培育为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
2013年末户籍总人口1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14万人,非农业人口59.86万人;男性人口57.20万人,女性54.80万人。
当年出生人口9639人,当年死亡人口609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17‰。
年末常住人口123.33万人,城镇化率为63.43%,比上年提高0.42个百分点。
全市全年结婚11061对,离婚4373对。
是四川地级市中唯一的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的城市,城镇化率60.1%,居四川省第二,仅次于成都(65.51%)。
攀枝花是四川地级市中唯一的劳动力输入城市,全市流动人口达近25 万人,是中国流动人口流入率较高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移民城市,80%以上的居民为外来人口,来自于外省的主要有辽宁、吉林、黑龙江的东北籍以及重庆、山东、云南、湖北、河北、河南、江苏、湖南、上海、浙江等地,来自于省内的主要有南充、资阳、遂宁、绵阳、内江、广安、成都等地。
攀枝花本地人主要集中在仁和区、盐边县和米易县。
五、攀枝花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及贷款情况调查一、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攀枝花市作为西部重要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辖内小微企业大多为钢铁、钒钛、煤炭三大产业的加工配套型企业,依附于攀钢、钢企、攀煤三大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简易加工型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低。
近年来,受国家宏观调控、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压力持续加大及“8.29”矿难等外部因素影响,小微企业整体经营较为困难,一定时期内还十分严峻。
主要因素包括:(一)营运成本进一步加大。
涉及小微企业的原材料、能源、用工等经营成本呈振荡上升态势,加之大部分小微企业的产品技术创新不足、科技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市场议价能力较低,无法转嫁成本的上涨,利润空间持续压缩。
如: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特殊电价优惠政策到期后,园区企业电价已由0.39元/度上调至0.53元/度;最低工资标准由2013年的1140元/月上调至1250元/月。
(二)市场需求相对疲软。
产品价格不断走低,致使小微企业订单不足或减少,盈利空间不断缩小甚至亏损,部分企业出现开工不足或停产情况。
截至5月末,攀枝花主要行业工业总产值中,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炼焦和核燃料加工、化学原料同比分别下降3.8%、2.4%、5.1%和2.2%。
(三)涉嫌民间借贷。
目前辖内小微企业融资主要依赖银行,但受自身资信能力和银行授信规模所限,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不能满足其生产经营需求,或因盲目扩张致使现金流紧张,部分小微企业依靠向小额贷款公司、自然人或职工融入高成本民间资金,导致财务负担不断加大,资金状况进一步恶化。
据部分银行反映,辖内上半年22家形成不良贷款的企业中,多家涉足民间借贷,最终压垮企业。
如:米易县石峡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攀枝花兴辰钒钛有限公司等。
(四)内部管理不善。
部分小微企业成立时间不长,底子薄、规模小,日常管理较为混乱,加之主要股东之间矛盾和纠纷不断,出现重大投资决策失误,应收账款周期拉长,因拖欠施工企业、供应商、税金、职工工资及社保缴费而涉诉等情况,导致生产资金更为紧张,生产经营更加困难。